人民網北京9月27日電 (記者謝衛群李彤)只要參與勞動,就可以脫貧!平安産險探索“保險+扶貧”新模式,農民脫貧門檻大大降低。日前,平安産險與貴州臺江縣簽署《保險助推脫貧攻堅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這標誌著國內全産業鏈保險深度介入、讓貧困戶“低門檻參與,無風險經營”的産業扶貧“臺江模式”正式出爐。
臺江模式是怎樣的?對貧困戶有怎樣的意義?保險如何參與?為此記者專訪了平安産險董事長兼CEO孫建平。
“保險扶貧”,這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服務貧困者的一條重要路徑,也是黨和政府的明確要求。但是,保險扶貧必須走出以往的“輸血”模式,應立足於“造血”,最終實現精準扶貧,讓貧困戶擺脫貧困,走上小康。平安産險董事長兼CEO孫建平向記者表示。
平安産險正在貴州臺江縣探索的“保險+扶貧”模式,就是由“輸血”轉向“造血”的有益嘗試。
臺江是國家級貧困縣,目前仍有貧困人口2.61萬人。如何加速脫貧的步伐,多方都在思考和努力。此前,平安在此作了許多嘗試,比如捐贈,平安持續多年,也有了不少的進展,平安捐贈的學校硬體也越來越好。但是,孫建平發現,僅有捐贈遠遠不夠,因為這只是給予,是“輸血”,真正的貧困人口可能還不能因此受益。他發現,有的女生因為家庭貧困,不得不上完小學就回家務農,以改善家庭收入,再好的學校,她們無法享受。因此,他希望能夠走出一條“造血”扶貧的新路徑,為精準扶貧作出努力。
要“造血”,就需要有産業,有模式,但是,臺江是原生態的少數民族集聚區,優勢明顯:好山好水好人,劣勢也明顯:缺錢、缺平臺、缺模式。如何找到一個適合當地、適合貧困戶、又與當地資源相契合的産業至關重要。
平安産險前期花了大量時間調研,與當地反覆溝通,並聽取臺江縣的意見,最後採納當地的建議,為貧困戶建立菌菇産業模式。“菌菇生産環境清潔,生産簡單,勞動量不大,老人孩子都能參與,産品也綠色。更重要的是,菌菇生産週期短,3個月就有産出,可以很快有收益。所以,我們認同了這一産業”,孫建平説。
有了産業,需要錢和模式,而這兩點,平安駕輕就熟。
平安産險創造性開拓了“保險+扶貧”的新路徑:通過信用保證保險,向平安銀行借款5000萬元扶貧貸款,加上臺江縣扶貧資金5000萬元,共集資了1億元,錢的問題解決了。
這些錢如何投呢?孫建平介紹:“原先,打算直接投給貧困戶,但是,如何保證貧困戶拿到錢一定投入生産?這是個難題。貧困戶如領了錢卻不參與生産,錢用光了,又返貧了。因此,根據臺江縣建議,建立了合作社模式的平臺公司,這個公司負責菌菇産業所需的硬體建設和技術管理,建檔貧困戶可以十戶一體認領菌菇大棚。貧困戶只要領菌包參加勞動,他們不見錢、不見貸,只要參與勞動,就能獲得兩類報酬:出勤勞務收入和大棚股份分紅收益,沒有壓力,沒有負擔。”
這個模式首期期限為3年。3年間,銀行利息如何付呢?農民會不會有負擔?“借款利息一部分免息,一部分貼息,貼息部分由平安産險捐贈,換言之,對這一項目的借款人而言,它是免息的”,孫建平説。
萬一項目失利,銀行的錢如何收回?貧困戶會負債嗎?這個問題許多人關心。孫建平解釋:“我們採用了信用保證保險,如果失利,也由保險賠付,參與的貧困戶沒有責任。資金一旦發生損失也由參與者分別承擔,保險、政府、銀行各承擔相應比例,這樣貧困戶完全可以輕鬆上陣。”
“我們希望,所有的投入要直接到戶,讓貧困戶直接受益。為了保證這一願景落實到位,我們將採用一系列智慧科技建檔,計劃將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聲紋識別等技術優先應用於臺江縣保險扶貧工作中,並對承保、理賠、風控等單證線上電子化,確保建檔立卡農戶資訊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以便準確把控資金的走向。”
導致貧困的原因,還有一部分源自重病或意外傷害,為了給參與的貧困戶人身保障,平安産險已經配套了人身意外險,以保障貧困戶在人身意外傷害時,也有一定的保障。
種植菌菇,天氣因素也可能導致收益受損。“為此,我們已經配套了氣象指數、價格指數等創新農險産品,假如極端天氣誘發減産時,也會給予農民一定補償。”孫建平説,“我給項目組提要求,只要能讓建檔貧困戶受益並脫貧,項目組提出的産品開發設想、資源需求我都支援,只要真正實現貧困戶零風險脫貧。”
孫建平介紹,菌菇是平安産險嘗試的第一個産業項目,雖然它的規模還很小,但是,只要模式成功,未來,還將在臺江尋找另外的項目放大試驗。“臺江能成功,其他地區也就能複製,平安産險已著手在湖北、河南、新疆等地尋找新的扶貧項目,為更多的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脫貧出力。讓‘保險+扶貧’真正發揮出積極作用”,孫建平説。
臺江模式的推出,得到了貴州省、黔東南州和臺江縣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據介紹,平安産險未來還將向新疆、陜西、河南、湖南、湖北等地推廣,預期將在一年內帶動5萬至10萬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