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貧,如今已經成為耳熟能詳的熱點名詞。顧名思義,其核心內涵就是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産業發展,支撐增效增收,帶動農民創業,實現脫貧致富。
實踐表明,要實施科技扶貧工作,科技推廣與有效應用是重要抓手,服務農業增産與農民增收是主要目的。在實施過程中,許多成功的經驗給予人們深刻的啟示:
一是明確目標,選準方向。作為農業科研院所,實施科技興農與科技扶貧是重要任務之一。要實行幫扶掛鉤,明確目標,選準方向,制定計劃;優化力量,進村入戶,結對支援。
二是結合實際,項目帶動。貧困鄉村大多偏遠,交通不便,技術落後,但生態環境良好,資源豐富,有利於建設綠色農業生産基地,其規模發展則有助於提供安全優質産品。要立足於高起點,優化選擇開發項目,力求供需對路,農企對接,重點扶持以貧困戶為主體的綠色家庭農場組建並優化佈局開發項目,著力推進科技扶貧與增收致富事業的持續發展。
三是創新機制,人財兩旺。無論是科技扶貧還是項目帶動,最重要的環節就是人,“以人為本,事在人為,任何事都要由人幹出來的”,科技扶貧更是如此。在此需要兩個方面的人才:一方面是充滿熱心並有學問的技術推廣者,另一方面是付之傾心並有幹勁的技術承接者,只有兩方面人才緊密配合,才能促進鄉村科技扶貧事業的深度拓展與廣度延伸。創新機制的目的,就是充分調動這兩方面人才的積極性,讓更多的人投身於科技興農與科技扶貧的行動之中,充分發揮作用,作出積極貢獻。
實際上,科技扶貧是科技興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存在的共性問題有四個方面:即主體不清,幫扶對子名大實小;項目不實,供需對接難以持續;機制不活,人財兩旺難以實現;資金不足,多元投入尚未健全。
實踐表明,必須著力強化5項工作,力求持續推進科技扶貧事業:整體規劃,細化對口幫扶;選準項目,細化對接需求;因勢利導,細化多元投入;因地制宜,細化隊伍組建;創新機制,細化綠色經營。從而,讓更多有識之士、有技人才與有為青年積極投身科技扶貧事業,讓更多龍頭企業、開發實體與多元資金傾心助力科技扶貧項目,讓更多的山區農民、畢業學生與科技人員有效結合併搭建平臺,實施有序遞進,體現疊加效應,實現持續推動。
筆者相信,科技興農與精準扶貧的有機融合,必將有助於開拓新局面,必將有助於跨越新臺階。要讓科技興農之花在美麗鄉村建設的廣闊綠野上綻放增色,要讓科技扶貧之果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熱潮中增光添彩。
(作者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生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