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蒙推動養驢産業扶貧紀實:小毛驢拉動扶貧"大磨"

發佈時間:2017-09-27 09:25:52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于洪光 呂兵兵 | 責任編輯:劉晨曦

關鍵詞:産業,阿膠,扶貧,貧困戶,養殖

  本報記者于洪光呂兵兵

  “這是最好的扶貧項目。”近日,在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該旗畜牧局總畜牧師劉宇國説,“一家養殖三五頭能繁母驢,村裏建好良種改良站,驢耐粗飼、好養活,只要懷上驢駒子,一年掙個兩三萬沒問題。”

  在山東省東阿縣大橋鎮趙莊村,貧困戶谷雲慶把政府扶持自己的兩頭母驢託管給了綠旺養驢專業合作社,自己又到合作社來打工。“一個月2000元工資,合作社年底還給分紅,咱全家都脫了貧。”谷雲慶説。

  原本因役用價值下降而遭遇“棄養危機”的小毛驢,為何能夠拉動産業扶貧這個“大磨”?8月中旬,恰逢國際毛驢産業發展學術交流會和第三屆中國驢業發展大會分別在山東和內蒙古舉辦,記者抓住機會,展開了深入採訪。

  阿膠企業帶動,養驢效益上升小毛驢成了扶貧“熱門”

  談到養驢效益,經紀人的反應是最敏感的。“就這四五年的時間,活驢價格和驢駒價格,幾乎到翻了一番。2013年咱到東北收驢,算下來也就九塊錢一斤。現在,已經漲到小二十了。”山東省青州市譚坊鎮的屠宰戶李志鵬告訴記者,“而且,由於不少地方興起了養驢熱,搞起了養驢扶貧,驢駒子價格漲得最快,去年初就突破20元一斤了。再往上,優良種公驢和能繁母驢的價格漲得更快。”

  驢價為何漲得快?一是驢越來越少了。新世紀以來,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推廣,驢業遭遇“棄養危機”,存欄已由上世紀90年代的1160萬頭下滑到2015年的540萬頭。二是消費需求上升。驢肉是典型的健康肉,隨著消費水準的提高,吃驢肉的越來越多,驢奶的開發也已漸成氣候。三是驢皮價格大幅上漲。驢皮是阿膠主要原料,驢存欄的減少使阿膠業遭遇了嚴重的“原料危機”,帶動驢皮價格由十多年前的不足百元一張,漲到了目前的近兩三千元。

  為了解決原料問題,不少阿膠企業開始主動向驢業上下游延伸,在上游扶持養驢專業村和養驢大戶,在下游開發驢肉、驢奶等多元化驢産品。以阿膠行業龍頭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為例,自2002年起在全國建立了20個養殖示範基地,為農戶提供驢種改良、資金幫扶、技術扶持、訂單回收等服務。

  阿膠行業帶動,養驢效益上升,推動我國驢業發展正由“役用養驢”向“商品養驢”轉型升級。脫貧攻堅大幕拉開,正趕上養驢業悄然升溫的進程,而且養驢具有“疫病少、耐粗飼、好養活、風險小”、“投入相對少、科技含量低”等優勢,成為了不少地區推進産業扶貧的熱門選擇。

  可以分散養、可以規模養、可以託管養

  養驢扶貧“模式多”

  巴林左旗地處農牧交錯帶,飼草資源豐富,農戶有家庭圈養草畜的傳統。2008年以來與東阿阿膠公司合作,共同設立驢業發展基金,引進優質種驢,推廣先進技術,建設養殖基地。目前,該旗驢存欄量已達18萬頭。

  “牛羊吃草,驢吃秸稈,一點兒也不衝突。家家有場圈,驢買回來就能養,現在驢駒子價格高,咱就扶持貧困戶養殖能繁母驢,推進品種改良,一年生上三五個小驢駒,一個能賣五六千,效益好著呢。”林東鎮後興隆地村村委會主任陶志富説。

  農牧交錯帶養驢有天然優勢,農區如何做呢?山東省聊城市選擇了規模化養驢這條路子。據聊城出臺的《關於養驢産業發展的實施意見(2015-2019)》,提出了“政府+企業+銀行+合作社+養殖戶”養驢模式:政策方面,有土地協調、相關費用減免等優惠政策,建設規模化養殖場有10萬元到30萬元不等的補貼;政企銀聯合,政企聯合出資500萬元進行“融資增信”,與銀行合作,為養殖戶提供貼息貸款;東阿阿膠定價提供驢駒,定價回收成品驢,並提供管理技術服務。到目前已建成規模化養殖場200多家,驢存欄超過10萬頭。

  2016年,脫貧攻堅大幕拉開,聊城順勢而為,將養驢作為産業扶貧的主要選擇之一。“東阿探索了以養驢合作社為實施主體,將扶貧資金進行量化入股分紅的‘託管養驢’扶貧模式。”東阿縣扶貧辦主任侯阿民説。

  東阿用扶貧項目資金,為每個貧困戶提供母驢指標2頭,補貼資金4000元;貧困戶把母驢和補貼金交給養驢合作社入股,並簽訂代養協議;母驢産駒後,貧困戶可享受母驢繁育獎勵資金1200元,合作社再按每頭驢600元的固定收益分紅給貧困戶。同時,合作社每帶動一戶貧困戶,可獲得貸款授信5萬元,最高可貸200萬元。

  這樣,合作社擴大了養殖規模,還可享受全貼息貸款政策。貧困戶避免了建驢舍、學技術等難題,直接享受繁育獎勵和合作社股金,風險小、收益穩。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每年收益約4000元。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還可到合作社打工,再獲一份穩定收入。

  科技支撐能力弱,産業開發程度低

  驢業仍大有潛力可挖

  採訪發現,“一頭驢就是一個小銀行”,“養一頭黑毛驢相當於多種二畝地”,成為貧困戶通過養驢脫貧致富的真實寫照。而且,驢業在科技、標準、産業開發等多個方面,仍大有潛力可挖,養驢效益仍有上升空間。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吳常信説:“對於驢業科技的研究,國內、國際幾乎都處於‘空白狀態’,養驢業處於‘品種雜亂、繁殖緩慢、飼養方式落後’的粗放狀態。”中國畜牧業協會驢業分會會長、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秦玉峰介紹:良種方面,驢種退化嚴重,大型優良品種的數量下降很快。繁殖方面,主要依賴本交或技術含量較低的人工授精,“三年兩駒”甚至“五年三駒”是常態。

  繁育上缺乏科技支撐,養殖、屠宰和産業開發上也無標準可言。“玉米麵、麩皮做精料,秸稈、穀草做草料,餵養全憑經驗。驢産品加工方面,私屠濫宰嚴重,驢肉保鮮、分級技術落後,驢奶、孕驢血等開發程度低。”秦玉峰説。

  近年來,為了保障農戶的養驢收益,不少地方政府和龍頭企業做了很多努力。以阿膠行業龍頭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先後推動組建了國際驢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了全球唯一黑毛驢凍精生産中心;在山東、內蒙古成立驢産業研究院,搭建驢業科研平臺;推出了毛驢活體迴圈開發的“産+加+供+銷”立體模式,同步提升驢奶、驢胎盤、孕驢血、孕驢尿等的生産加工技術;組成專業團隊前往新疆、內蒙古等地的8市46縣,開展養殖技術培訓和産業開發。

  “養驢效益仍大有潛力可挖,當前應從四個方面發力。”中國畜牧業協會驢業分會副會長周祥山説。一是爭取政策扶持,在全國佈局優良驢種資源保種基地;二是研發推廣驢的胚胎移植、凍精推廣等繁育技術,建設優良驢種繁育基地;三是推進科企合作,開展驢的飼養標準研究,研發驢飼料、場圈建設、養殖機械等機械化、標準化飼養技術;四是推廣驢的標準化屠宰技術,開展驢奶、驢骨、孕驢血等産業化開發。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