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黨建為引領決勝脫貧攻堅
【砥礪奮進的五年·先進典型】
“三年脫貧、七年小康”,蘭考縣委縣政府2014年作出的這個莊嚴承諾,始終是蘭考各級黨員幹部拼搏進取、務實苦幹的動力源泉。3年多來,蘭考始終把黨建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法寶”,通過抓黨建實現抓各級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因素”,為脫貧攻堅實現小康提供了強大支撐。
縣級黨員幹部:以行動樹起“風向標”
焦裕祿當年説:“幹部不領,水牛掉井。”在蘭考,縣級黨員幹部認識到,實際行動是最有力的號令。
2016年8月,“脫貧百日攻堅”期間,蘭考54名縣級黨員幹部堅持“一線工作法”,每週至少在聯繫的貧困村住上一天,白天入戶走訪摸情況,晚上與鄉村幹部深入探討整理思路。一些因地制宜的扶貧措施相繼出臺,群眾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在縣級幹部的帶動下,縣直機關幹部、鄉鎮幹部、駐村幹部在精準扶貧上下真功,形成了“領導領著幹、黨員搶著幹、群眾跟著幹”的生動局面,凝聚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合力。
科級黨員幹部:以責任擔噹噹好“戰鬥員”
打贏脫貧攻堅戰,離不開“中堅力量”——鄉科級幹部的擔當作為。
蘭考縣把充分調動鄉科級黨員幹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作為脫貧攻堅的“磨刀之功”。緊緊抓住市縣鄉換屆的重要契機,把那些長期工作在基層一線,業績突出、善做群眾工作的優秀幹部選拔進鄉鎮領導班子,充實扶貧一線力量。在換屆後的141名鄉鎮領導班子成員中,35歲以下的年輕幹部56名,佔鄉鎮領導班子成員的40%;40歲以下的黨政正職8名,佔鄉鎮黨政正職的31%,鄉鎮領導班子的結構進一步優化,執行力進一步增強。
政策兜底戶大多都是老弱病殘,是脫貧攻堅中“難啃的硬骨頭”。蘭考縣以開展“三聯三全”活動為載體,組織567名科級黨員領導幹部與3323戶政策兜底戶結成幫扶對子,“手拉手、心連心”開展聯繫幫扶。通過定期入戶“走親戚”、送溫暖、找門路,幫助貧困群眾樹立了擺脫貧困的信心和決心,改善了居住條件,落實了生産生活保障。
村級黨員幹部:以默默奉獻立起“頂梁柱”
村級幹部處在脫貧攻堅戰的“陣地前沿”,是黨委政府和群眾的紐帶和橋梁,更是帶領群眾苦幹實幹、戰勝貧困的“頂梁柱”。
蘭考縣把返鄉創業者、專業大戶、退伍軍人中的優秀黨員,選拔為村黨支部書記,有效改善了村黨支部書記隊伍的整體素質。對全縣450名村黨支部書記採取“小班額”分批培訓方式,由評選出的“駐村扶貧工作標兵”每人負責輔導5~7名村黨支部書記,逐一“過篩子”強化培訓效果。通過把村黨支部書記納入“蘭考講堂”培訓範圍、開發“紅色e家”黨員教育管理雲平臺、微信推送等措施,廣泛深入開展扶貧政策措施培訓,切實提高推動脫貧攻堅的本領。同時,建立了由523名優秀黨員組成的村支部書記後備庫,補足“源頭活水”。
按照健全便民服務網路、拆除圍墻大門、統一場所標識、建設文化廣場、實施綠化亮化、配齊文體器材、設置診所超市“七項標準”,縣鄉財政拿出4700多萬元,改造提升272座黨群服務中心;每村配備一名協管員,實行服務代辦及村幹部輪流值班,切實增強了吸引力,成了群眾最想去、村內最聚人氣的地方。
駐村黨員幹部:以踏實的作風甘當“鋪路石”
蘭考實現率先脫貧,駐村黨員扶貧幹部功不可沒。
脫貧攻堅之初,蘭考縣從機關幹部中擇優選定了345名年輕幹部組成115個貧困村駐村工作隊,選派335名鄉鎮(街道)幹部進駐非貧困村。駐村幹部吃住在村、全身心地投入扶貧工作,把各項扶貧政策和措施落實到每家每戶,實現了村村都有扶貧幹部、戶戶都有幫扶措施的雙覆蓋。
駐村幹部在田間地頭、到群眾家中、利用文化活動廣場,通過拉家常、聊農事,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採取宣講會、編順口溜、有獎競答等形式,用群眾聽得懂的話宣傳扶貧政策;詳細摸排貧困群眾情況,逐一精準落實扶貧政策;引導發展“黨支部+産業+貧困戶”等模式,組織群眾“抱團”發展,用好資訊化平臺,培育壯大種植、養殖、加工、鄉村遊等特色産業,增加了群眾收入,實現了穩定脫貧。
如今,已經脫貧的蘭考,正繼續以黨建為引領,向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