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英林:讓財富回歸本源 161.7億元建設扶貧産業

發佈時間:2017-09-25 15:10:59 | 來源: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扶貧辦 | 責任編輯:焦夢

關鍵詞:2017年全國脫貧攻堅獎,扶貧産業基金,精準扶貧

    編者按:25年前,大學畢業生秦英林辭去公職返鄉創業,在國家級貧困縣河南省內鄉縣創建以專業化養豬為主的牧原集團, 25年後,榮獲“2017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

秦英林

秦英林,牧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全國社會扶貧先進個人、中國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民、河南省十大扶貧人物。

25年前,大學畢業生秦英林辭去公職返鄉創業,在國家級貧困縣河南省內鄉縣創建以專業化養豬為主的牧原集團。如今,企業已走出河南,走向全國12個省(區),擁有下屬公司70余家、員工30000余人、總資産300多億元。

“企業和企業家的財富原本屬於社會,不能視為己有。”“事業做多大,社會責任就有多大”。這是秦英林的思想境界,更是秦英林的堅定信念。多年來,秦英林一直堅守著不變的信條,勇於承擔扶貧幫困重任,積極融入脫貧攻堅主戰場,走出了一條地方政府信任、百姓歡迎、社會滿意的精準扶貧好路子。


堅守初心勇於擔當社會責任,優先選擇38個貧困縣投資161.7億元建設扶貧産業

無論是創業初期,還是今天,秦英林都堅守初心,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讓來自社會的財富回歸本源,造福貧困群眾。

2009年夏,作為中原糧倉的企業周邊縣市陰雨連綿致使小麥發芽,糧食部門不收購,市場無人要,農民愁,政府憂,而當時,企業也正處於爬坡發展的關鍵時刻,但秦英林卻向政府立下軍令狀:“我收,我全收!”秦英林承擔了可能由此帶來企業倒閉的壓力和風險,四處籌措資金3億多元並租賃倉庫,按當年國家正常小麥最高收購價,收購了周邊縣市的所有芽麥,確保了農民的正常生産生活不受影響和社會大局穩定,贏得了政府和社會的廣泛讚譽。2017年夏,河南大蒜種植大縣通許、杞縣等地蒜薹滯銷,無人問津,蒜農面臨嚴重虧損,秦英林又安排當地牧原子公司以正常年份價格收購,確保了蒜農收入不受大的損失。

黨中央提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後,秦英林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深度謀劃脫貧攻堅工作,優先選擇並加大在國家級、省級貧困縣的投資力度,加快建設步伐,著力把養豬産業建設成惠及千家萬戶的扶貧産業,帶動當地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吸納貧困戶勞動力就業,促進貧困農民脫貧致富。目前已累計在全國38個貧困縣完成投資161.7億元,其中,在河南內鄉、太康、滑縣等11個貧困縣投資147.2億元,在山東曹縣、東明縣等貧困縣投資6億元,在內蒙古奈曼、敖漢等貧困縣投資3.5億元,建成一大批現代化的生豬養殖産業扶貧基地,優先吸納、培訓貧困戶勞力就業,直接帶動貧困縣用工17956人,每人年工資收入5萬元左右,並卓有成效地拉動了當地的一二三産業發展,顯著改善了農民群眾的生産生活面貌。

河南省內鄉縣是國家秦巴片區貧困縣,秦英林已在這裡建起全國最大的、年出欄商品豬130萬頭的生豬産業集群,帶動當地圍繞生豬産業集群發展相關産業而迅速走出經濟“洼地”,使該縣的發展速度和品質由所在市屬縣區的“落後”而邁入“前列”。

去年以來,秦英林還整合企業上下游産業鏈項目,在河南內鄉、內蒙古奈曼和吉林農安等地建設農牧裝備産業扶貧園,已吸引數十家企業入駐産值22億元建設項目,其中內鄉已吸引8家企業入駐,産值可達12億元,可提供就業崗位3500多個,並帶動當地相關扶貧産業發展。

該縣余關鎮黃楝村曾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公司2009年在這裡投資建設了年産30萬頭商品豬的養殖場,直接帶動300多個就業崗位,每人平均年收入5萬元左右;秦英林出資1000萬元扶持該村實施易地搬遷,建設新農村社區,使全村農戶集中居住,享受到統一的公眾服務。目前,該村已建設成“中國最美麗鄉村”、“河南水美鄉村”。

1   2   3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