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劉晨曦 殷曉霞)從貴州省六盤水市區出發,在崇山峻嶺中沿盤山公路行駛將近兩小時,就到了位於水城縣的青林鄉,這裡山野鬱鬱蔥蔥,雞鳴聲此起彼伏,一派“桑榆鬱相望,邑裏多雞鳴”的田園景象。
“如果不是因為修了這條公路,估計山裏的一切早已被世人遺忘,山裏的人可能一輩子都出不去”,青林鄉海發村村支書李光文告訴記者。古舊斑駁的石板屋、屈指可數的幾件農具和傢具,散養的家雞,一家人靠著貧瘠的土地維持著生活。這便是青林鄉深度貧困村海發村的日常寫照。
今年37歲的盧鳳軍,家裏共有七口人,有兩個老人,三個孩子。孩子最大只有14歲,正在上初中,兩個小的孩子是龍鳳胎,在讀小學四年級。盧鳳軍夫妻二人原本在水城縣背背簍掙錢,兩個人一月共能掙2000多元。一次騎摩托車摔倒,夫妻二每人平均受傷,使這個原本單薄的家庭雪上加霜。現在妻子需要費力杵著拐杖才能艱難地行走,幾乎喪失勞動能力。盧鳳軍受傷的腿打了石膏和鋼架,可以勉強行走。對於這個家庭來説,他在養雞場的工資成為整個家庭生活的支柱。如今,在幾米外一塊高地上,盧鳳軍蓋起了自己的二層小樓,屋外刷成鮮艷的顏色,屋子裏的陳設依舊簡易,一層的窗戶用塑膠膜蒙著,二樓還沒有完工。生活依然艱辛。但如果沒有這個項目,當地沒有這樣的工作機會,他們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困難。
“在養雞場進入農村之前,這裡是漫山遍野的荒山,住的條件比現在看到的還差”村支書李光文説。目前,青林鄉實行牲畜集中圈養,大力發展牛羊養殖和林下養雞,目前已養羊2.8萬隻、養牛1.5萬頭、林下養雞18.8萬餘。如今,漫山遍野的雞窩不僅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也為當地貧困戶提供了就業機會,帶來了增收。
作為蘆笙養雞場第一批員工,盧鳳軍告訴記者,“以前什麼都不懂,現在村裏和企業帶領我們養雞,教給我們養雞的技術,一個月收入2000多,可以照顧家裏的老人、生病的媳婦和三個孩子的生活,起碼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青林鄉海發村的土雞養殖場 殷曉霞/攝
青林鄉深處大山深處,當地的基礎設施非常落後,單純的農業産業發展不足以實現與外界的互通有無,村民種出的果蔬難以走出大山和外面的世界接軌。面對貧困的現狀,當地政府下定決心一定要探索出一種開放式的扶貧格局。
考慮到水城縣的貧困狀態,當地政府打破行政區劃和地域限制,發揮鍾山區資源多、地理位置接近青林鄉的優勢進行精準扶貧。“鍾山區接管過來後,我們整個的包括幹部、群眾對脫貧的認識,對政策的理解,對生活的自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脫貧攻堅指揮部工作人員鄧永祥説。
值得一提的是,鍾山戰區指揮部辦公室進駐青林鄉,首創性地把脫貧攻堅指揮部設立在脫貧攻堅戰場一線。作為把脫貧攻堅指揮部設立在最前沿的案例,“指揮部積極協調各方資源和力量參與扶貧工作,並積極推動各項方針、政策的部署,保證其實實在在落地、見成效。此外,指揮部在脫貧工作中還起到督促引導的作用。”鍾山戰區指揮部辦公室支部副書記余佳韜強調了一線指揮部的重要作用。
余佳韜向記者介紹了當地脫貧攻堅的整體情況,“青林鄉從特色産業、基礎設施建設、‘三變’改革、易地搬遷、黨建引領等方面著手,聚焦精準,著力精準,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産業發展、教育醫療、人居環境整治等各項脫貧攻堅工作,並取得了初步成效。”
為實現道路通達,鍾山戰區堅持把基礎設施作為扶貧開發的先決條件,著力推進道路硬化、水利、網路通訊、危房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發展短板,加快推進戰區脫貧攻堅步伐。規劃佈局“三縱一橫一盤線”的道路建設,擬於2017年建成貧困村通組公路,並全面啟動其餘通村、通組公路建設。除此之外,在水利工程和生活配套設施方面,五鄉鎮也在加緊改造、建設過程中。
與此同時,鍾山區在對貧困鄉鎮進行幫扶的過程中,深度落實“資源變資産、資産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改革政策,並按照“三變+金融+扶貧”模式,確保貧困村民的收益保障。“我們採取合作社統一貸款的方式,變金融脫貧貸‘戶戶貸’為‘人人貸’,提高貧困群眾獲貸率和受益面,目前完成‘特惠貸、扶貧貸’等金融貸款發放2147人10735萬元”,青林鄉對口幫扶公司的總經理趙澤榮告訴記者,“我們通過各種融資、各種政策性的産業基金來投60%,剩下的40%就是當地的貧困戶通過金融扶貧獲得貸款,以合作社社員身份將資金投到合作社,通過合作社和我們合作的方式獲得收益保障。”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截至目前,“三變”改革已覆蓋鍾山戰區五鄉鎮,共計承包地入股12.83萬畝、集體土地入股5955畝、四荒地入股5882畝、房屋入股3436平米;共有2.329萬農戶成為股東(其中貧困戶1.0156萬戶)、帶動9.0235萬農民(其中貧困戶3.4687萬人)受益。
“三變”政策的宣傳標語殷曉霞/攝
“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者,是謂妄行。”脫貧攻堅是一項龐雜的工程,既需要上級領導的指導和協調,更需要基層脫貧攻堅工作紮實、穩步地推進。在青林鄉,脫貧攻堅一線戰場上的指揮部從政策、資金、資源等方面入手,不僅幫助當地貧困人口解決溫飽問題,同時還注重對貧困地區居住環境的改善,充分發揮了協調、推動、督促的作用。如今,村裏建起了“六位一體”的服務站,包括超市、澡堂、活動室等,既在工作之餘豐富村民的生活,也為這片發展中的土地帶來了變化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