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長江,巍巍崑崙,從帕米爾高原到準噶爾盆地,從塔裏木河畔到伊犁河谷……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19個援疆省市以砥礪奮進、櫛風沐雨的精神,幫助2300多萬新疆各族人民奔小康。
新疆發改委提供的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19個援疆省市共組織實施援疆項目4866個,投入援疆資金475.4億元。引進援疆省市經濟合作項目4911個,完成投資8801.88億元,佔同期新疆固定資産投資的22.8%,為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與活力。
發展産業促就業
增收致富不用愁
“現在,我工作半年就能抵得上家裏全年種地收入,還不用日曬雨淋。在家門口就業,我很開心。”已經在英吉沙縣城關鄉喀讚其艾日克村衛星工廠工作3年的阿依努爾·賽買提説。
針對當地群眾特別是留守婦女的實際情況,山東援疆企業中興手套採取“總部+衛星工廠”的經營管理模式,在對口支援四縣設廠布點115處,帶動就業1.6萬人。
目前,19個援疆省市結合受援地實際,探索出多種産業援疆模式,積極推動就業崗位向鄉、村、戶輻射延伸,方便當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
“發展産業才是實現和田長治久安之道。”北京市對口援疆和田指揮部副指揮、和田地區行署副專員汪兆龍表示,北京市把能夠大量吸納當地老百姓就業的産業項目作為招商引資重點,已安排産業發展促進就業資金12.6億元,建成各類産業園區6個,引進了新疆京和紡織公司、和田秋實崑崙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29家企業落戶和田,總投資超過40億元。
上海市結合喀什實際,安排産業帶動就業資金9.1億元,實施相關項目83個,落實勞動密集型産業項目24個,為當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超過1.5萬個。
“4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戈壁荒灘,如今已是喀什經濟開發區核心示範區的深圳産業園,入駐企業所招收的5000多名員工,全部來自喀什市及周邊鄉鎮。”喀什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幹部米熱卡米力感慨地説:“沒有深圳援建,就沒有深圳産業園今天的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19個援疆省市安排産業促進就業援疆資金98.6億元,扶持規模化牲畜養殖、紡織服裝業等勞動密集型産業,建成各類産業園區115個,有效促進了新疆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群眾穩定就業增收。
民生優先暖人心
群眾生活奔小康
紅色的樓頂,淡紫色的墻體,一棟棟嶄新的樓房格外醒目……走進阜康市甘河子鎮,很難把這個欣欣向榮的小鎮與6年前那個臟亂的集鎮聯繫起來。“以前,生活在甘河子鎮的人是人人想走,現在是爭著要來,這一切要感謝山西援疆。”這是當地老百姓的心聲。
75%的援疆資金用於民生建設,80%以上的援疆資金安排使用到縣(市)及以下的基層,這一數字映射出民生優先的援疆理念。
住上了“兩居房”、喝上了自來水、走上了柏油路……黨的十八大以來,19個援疆省市在保障改善民生上持續用力,建成安居富民房120萬套、遊牧民定居房6.38萬套,使超過500萬城鄉群眾住房條件明顯改善,同時大力加強水、電、路、氣、通信及社會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
前有房、中有園、後有圈,周邊還有田。這樣的生産生活場景,讓伽師縣克孜勒博依鄉喬拉克村村民肉孜·土爾第興奮不已。相比往年,他家新添了20隻羊,番茄、南瓜也收穫頗豐,邁入小康指日可待。在他看來,這一切都得益於廣東省實施的農牧林果水居“六位一體”組合式援疆扶貧項目。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重點解決民生問題的過程中,19個援疆省市還將援助重心向扶貧幫困傾斜,在中央核定的資金量外,動員社會力量額外籌集援助款物20.66億元,助力受援地打贏脫貧攻堅戰。
人才援疆打基礎
幹部素質得提升
智力援疆、人才援疆是提升新疆發展軟實力的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援疆省市累計安排資金22.91億元,組織3.5萬名縣、鄉、村三級幹部赴援疆省市輪訓,培訓各領域幹部人才105萬人次,有效提升了新疆幹部人才隊伍整體素質。
“一開始,父母不同意我到這裡學習。但在揚州市援疆幹部的極力邀請下,父母來這裡參觀後改變了想法,認為這裡硬體條件好,還有揚州市的援疆老師教學,不來學習就吃虧了。”談起為什麼選擇新源縣新疆職業技術學校時,巴勒根·努加合甫笑著説。
巴勒根僅僅是受益於教育援疆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19個援疆省市堅持把幹部人才援疆作為提升新疆發展軟實力的關鍵,採取雙向挂職、兩地培訓、組團式支援等方式,不斷提高受援地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幹部人才隊伍素質,打造了一支支“永不走”的援疆隊伍。
隨著援疆工作力度的不斷深入,援疆省市充分發揮對口援疆的紐帶作用,組織開展“雙結雙促”“1+1互助”“少年兒童手拉手”“青少年交朋友”等各類活動,促進新疆與內地各族群眾的了解,增進各族群眾團結。
彼有真情在,我有赤誠心。新一輪援疆工作開展以來,援疆幹部肩負使命、攻堅克難,善做善成、築夢天山,換來新疆各族群眾發自內心的敬重和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