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扶貧開發三大模式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發佈時間:2017-09-14 13:39:52 | 來源: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楊多貴 | 責任編輯:王虔

關鍵詞:扶貧,中國,貧困,光伏,發展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升到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高度,極大拓展了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脫貧攻堅取得了新的顯著成就。2013年至2016年4年間,我國農村累計脫貧5564萬人,平均每年脫貧1391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在具體實踐中,因地之宜,初步形成了“區域協作扶貧”、“組織起來扶貧”和“科技産業扶貧”等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扶貧開發新模式、新經驗。

以“閩寧模式”為代表的“區域協作扶貧”模式

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是全球消除貧困的重點和難點,中國探索出一條獨特的協作扶貧道路,成為消除區域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中國示範”。2016年7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銀川主持召開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指出,2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組織東部地區支援西部地區已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格局。在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政策“工具箱”之中,最能體現全國一盤棋,國家強大調控能力的就是由“部門協同、地區協作”構成的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貧協作體系。可以説,通過地區之間的扶貧協作,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優勢。協作扶貧的中國優勢和示範,主要體現在於,協作扶貧已經成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大戰略;成為加強區域合作、優化産業佈局、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的大佈局;成為實現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大舉措。可將東部地區先進的、過剩的優質産能,轉化為西部地區優質高效的新供給,轉化為優質的經濟資産、社會資産和生態環境資産,有利於國家在去産能、促發展、穩增長的良性迴圈之中,實現去産能、去庫存、補短板,有利於把過剩産能浪費的國民財富轉化為發展的正能量和新動能。20年來,閩寧兩省區黨委、政府一屆接著一屆幹,不斷探索、創新和完善,打造了東西合作扶貧的“閩寧模式”,催生了“閩寧效應”,點亮了解決貧困的“中國方案”,如今寧夏西海固的滄桑巨變,就是詮釋中國協作扶貧的最佳案例。

以“塘約模式”為代表的“組織起來扶貧”模式

組織起來,脫貧致富,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法寶。20世紀50年代,為了迅速擺脫新中國一窮二白的面貌,毛澤東主席就曾指出:“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他們可以組織起來,向一切可以發揮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門進軍,向生産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替自己創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業。”實踐證明,唯有把貧困人群組織起來,實現扶貧、脫貧工作的組織化,精準扶貧脫貧舉措才能落到實處、才能順利推進。把貧困人群組織起來,授之以漁,是消除貧困的根本路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把貧困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激發改變貧困面貌的幹勁和決心,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扶貧開發任務的完成和穩定脫貧,最終要靠千千萬萬基層黨組織發揮堅強的戰鬥堡壘作用,要靠廣大基層黨員幹部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通過加強村兩委建設,切實配強村兩委班子,統籌發揮好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的引領帶動作用、貧困村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致富帶頭人的榜樣示範作用。貴州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塘約村,自2014年以來,在村黨支部的有力領導下,全體村民通過土地入股重新組織起來。土地實行集約耕作,發展運輸、建築等專業合作社,多業並舉。集體經濟的發展很快改變了塘約村的面貌:2014年村集體收入僅4萬元,2016年就突破了200萬元;每人平均收入從2013年的不足4000元,提高到2015年的8000元和2016年的10030元。絕大多數農戶已經脫貧,塘約從一個二類貧困村變為“小康示範村”。“塘約模式”的核心要義就是把人民組織起來,消除貧困,共同致富。當前,脫貧攻堅進入全面衝刺、攻城拔寨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努力培養更多塘約村黨支部書記“左文學式”的幹部,要堅持“村社一體”、合股聯營、規模發展,走出更多的“塘約模式”。

以“金寨模式”為代表的“科技産業扶貧”模式

探索把發展高端産業與扶貧結合起來,是中國實施精準扶貧的一大創舉。近年來,由於中國政府大力扶持光伏産業,中國光伏産業迅速崛起。2016年中國已成全球最大太陽能發電國,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太陽能發電國。國際能源署(IEA)報告顯示,全球光伏發電市場在2016年中增長了四分之一,而中國在其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中國生産了40%的世界太陽能電池面板,美國公司僅有20%。中國光伏産業在世界範圍內的統治地位已經不可動搖,光伏已經成為像高鐵一樣的國家名片。由於光伏發電清潔環保,技術可靠,收益穩定,因地制宜開展光伏扶貧,既符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又符合國家清潔低碳能源發展戰略;既有利於擴大光伏發電市場,又有利於促進貧困人口穩收增收。安徽省金寨縣是革命老區,是國家級首批重點貧困縣,2011年被確定為大別山片區扶貧攻堅重點縣。2014年底,國家能源局和國務院扶貧辦決定開展光伏發電産業扶貧工程,在甘肅、安徽等6省30個縣開展首批光伏扶貧試點。目前,以金寨縣為代表的光伏扶貧,已成為大別山片區精準扶貧的品牌項目,越來越多群眾從中受益。金寨縣為安徽乃至全國産業扶貧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樣板,光伏扶貧被列為全國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全國先後有20余省90多個縣考察團到金寨,學習借鑒金寨光伏扶貧的成功經驗。(作者:楊多貴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