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用警示教育持續凈化修復政治生態

發佈時間:2017-09-11 16:20:21 | 來源:遼寧日報 | 作者:王坤 | 責任編輯:王虔

關鍵詞:教育,警示,黨員幹部,政治,懺悔

原標題:我省用警示教育持續凈化修復政治生態

(遼寧)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原主任李會永向組織上繳的拉票賄選違紀款竟然是向別人索要的; 省文化廳原廳長周連科貪佔的竟然大部分是扶貧支農款; 省財政廳原副廳長魏躍暉不履職盡責給國家造成1.65億元損失;瀋陽市原副市長祁鳴幫助蘇宏章轉送金條拉票賄選……

一個個違紀事實的披露,讓原本置身事外甚至對被查處的腐敗分子還存在同情心理的黨員幹部連嘆“沒想到”,對省紀委懲治腐敗“精準打擊”更加贊同和支援:“這些幹部不查不足以嚴肅黨紀國法,不嚴查又怎麼能體現從嚴治黨!”

而腐敗分子一個個發人深思的懺悔,更一次次地警示黨員幹部:黨紀國法就是一條高壓線,決不能逾越,黨員幹部必須做到講政治、懂規矩、守紀律。

“他們不是在與我交往,而是與我的椅子交易。”這是大連市原常務副市長曹愛華的懺悔;

“黨的十八大以後,我就沒有一下子剎車,沒有一踩到底。你放縱自己一寸,底下放縱自己一尺,你説話就不硬氣。”這是鐵嶺市委原書記吳野松的懺悔。

……

鞏固擴大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著力實現從不敢腐向不想腐的轉變。如果説2016年中央嚴肅徹查遼寧拉票賄選案是刮骨療毒,那麼直面問題,痛定思痛,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就是進一步正本清源,避免重蹈覆轍的凈化和預防之舉。

按照省委的部署,省紀委把案例警示教育作為監督執紀問責鏈條上的重要一環,精心遴選典型案例,積極發揮“顯微鏡”的作用,多方搜尋腐敗標本“致病源”。

在被審查對象撰寫懺悔書的基礎上,深入採訪,認真解析其腐敗墮落的內因,形成剖析報告;同時會同發案單位堅持問題導向,逐一梳理腐敗風險點,搜尋制度漏洞和監督“死角”“盲區”,共同會診“病灶”成因,實施綜合治理。

每月,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省直各廳局及全省14個市的領導班子成員都會收到來自省紀委的一本“特製教材”——《懺悔與剖析》,通過認真閱讀、組織座談討論、撰寫體會文章,這些鞭辟入裏的文字和腐敗分子以政治生命為代價撰寫的懺悔書直抵黨員幹部心靈。“特製教材”讓“關鍵少數”感受到了省委的良苦用心:必須要謹慎用權、規範用權。對於發案地區和單位,不僅“拔爛樹”“治病樹”,更要對被污染的地區和單位“噴灑藥劑”,防止遺毒留存。省人大機關、文化系統以及大連、鐵嶺等地,都召開民主生活會、全市領導幹部警示教育大會,以案為鑒,認真開展對照檢查,堵塞漏洞,建章立制,狠抓整改。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突出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教育,省紀委還注重發揮反腐倡廉展覽館的陣地作用,通過採取“定單式”警示教育,以重溫入黨誓詞、參觀展覽、針對參觀對象組織觀看不同領域的警示教育片以及“一把手”講廉政黨課等系列警示教育“組合拳”,讓黨員幹部不再把自己當成“局外人”。今年以來,全省已有262名新一屆省委、市委“兩委”委員等“關鍵少數”,以及來自全省各廳局、各市的1300余家單位5萬餘名黨員幹部在反腐倡廉展覽館內接受系列警示教育。

“通過警示教育進一步激勵引導全省廣大黨員幹部繃緊紀律這根弦,提振精氣神,激發正能量。”違紀案件不能一審了之,懲治“極少數”更要“教育大多數”。在遼寧,將案例資源轉為教育資源,系統性、立體化、精準式的警示教育讓黨員領導幹部的思想靈魂不斷受到洗滌和震撼,腐敗的沉疴頑疾被清除,被破壞的政治生態正在凈化和修復,從不敢腐向不能腐的轉變正在深化。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