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西屯村民李志幹,過去靠種田為生,全家三五畝地,折騰不出好日子。如今他穿上制服,在景區當起了保安,他的愛人也在項目區找到新工作。“家門口上班,一個月穩掙四五千元,日子舒坦多了!”老李説。
那桃鄉平林村王雪磊,16歲就外出打工,打工的日子五味雜陳,卻沒給她帶來多少收入。2012年,聽説家鄉旅遊紅火,她毅然辭職回家,成為巴馬仁壽文化源景區的一名員工。
在桂西北“長壽之鄉”巴馬瑤族自治縣,這樣的脫貧故事層出不窮。近年來巴馬推動“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借好山好水實施旅遊扶貧,逐步覆蓋所有貧困人口。去年全縣脫貧16599人,其中3600多人得益於旅遊扶貧。
一張全域旅遊圖覆蓋6萬貧困人口
巴馬,桂西北一處神奇之境。
千百年來,受益於這裡獨特的山水、文化滋養,巴馬人普遍少病長壽。至2017年底,人口不足30萬的巴馬,竟有百歲老人89位。“帶著爸媽去巴馬”,成為許多旅遊養生者的心聲。
健康旅遊産業火了,當地幹部思考:一個産業如何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
盤陽河貫穿巴馬全境,一江兩岸上,農家樂、民宿……景點和景區商業漸次鋪開。河池市委常委、巴馬縣委書記王軍説,深入推進旅遊扶貧,要將過去零星打造旅遊景點,轉變為覆蓋全境的全域旅遊。
旅遊扶貧,制度先行。縣裏編制了旅遊扶貧專項規劃,將6萬多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全域旅遊發展範圍。在東山、西山兩個貧困人口集聚的鄉鎮,縣裏規劃建設民族風情遊覽區、紅色旅遊景區、生態觀光景區;在盤陽河流域村屯,規劃發展農家旅館、休閒養生、農家樂等健康養生産業。
達西屯過去是典型貧困村,1994年才通上電,1996年才通了公路。全村有37戶151人,村裏房前屋後綠樹環繞、村前湖水盪漾,可每人平均耕地不足1畝,村民守著好山水,過著窮日子。今年50多歲的李文旭,家有4口人,以前除了種田難有其他的收入來源。
改變始於2011年。外地投資商看中這裡的山水資源,來村裏發展養老度假産業,遊客多了,村民賺錢門路寬了。2016年,巴馬縣將達西屯作為巴馬論壇的永久落戶地,廣西旅遊投資集團在村莊原址附近統一給村民規劃建設民居,並在民居聚集點建設特色商業街,達西屯村走上富裕路。
加大旅遊扶貧,縣裏積極爭取資金,重點打造坡納、敢煙、達西等旅遊扶貧農家樂示範點,以旅遊促扶貧。同時,以金融扶持鄉村旅遊示範縣為契機,為旅遊企業、農家旅館經營戶解決貸款難題。
巴馬縣縣長藍海洲介紹,自從被列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以來,巴馬積極推動全域旅遊攻堅戰實施方案,促進旅遊産業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目前,金融扶持旅遊項目發放貸款上億元,全縣涌現出一批依靠旅遊發展致富的特色村屯。
一個健康理念促全産業鏈升值
自獲得“長壽之鄉”美譽以來,巴馬一直在探索産業發展之路。
盛名給巴馬帶來了真金白銀,每年吸引500萬人次遊客入境。
巴馬脫貧,路在何方?巴馬縣委、縣政府經過調研論證,認定最好的脫貧路徑就是立足“健康中國”戰略,培育特色健康養生産業。巴馬推動特色農業、特色旅遊業、特色工業等産業融合,向外界發出了“共用養生好環境,共創健康大産業”的請柬。
巴馬實施縣城、鄉鎮和景區等多個規劃“合一”,全面摸清了縣域旅遊資源家底,為做好景區規劃和資源保護奠定了基礎。引進知名企業提升旅遊産品與服務檔次;將綠色GDP觀念植入産業佈局,打造山茶油、香豬、保健酒等長壽健康食品産業,全縣36家企業從事長壽食品生産經營,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10家;打造“全域旅遊+網際網路”新業態,推進三産主導的全産業鏈開發。
投資額11億元的中脈國際養生都會項目所在地平安村弄勞屯,目前村中有4位百歲老人。隨著項目帶動,進村遊覽盤陽河、吃農家菜、買農家特産的遊客逐年增多,在村民自發搭建的土特産銷售一條街,40多個攤點給這個世代以耕作為業的村莊注入了新的商業元素。
市場上一瓶礦泉水賣2元左右,而産自巴馬的礦泉水能賣到6元。“90後”返鄉青年黃雯丹算了一筆賬:過去在深圳打工,一個月工資三四千元,除掉開支,每年回鄉剩不了多少錢;現在一年賣綠色健康産品,穩賺10多萬元。她覺得,縣裏大力推廣旅遊,外地客商帶著大項目進駐鄉村,來村莊的遊客越來越多,在家門口創業天地更廣。
一張長壽名片讓村村有産業
仁壽文化源景區,距離縣城10公里,環境清幽,植被豐盈,田園似錦,儼然一處世外桃源,至今保存著清朝光緒皇帝書寫的“惟仁者壽”牌匾。2010年開園至今,景區內的巴馬長壽元素以及壯族、瑤族民俗元素,每年吸引遊客30萬人次以上。
景區總經理鄧永康介紹,景區建設之初就注重帶領村民集體致富,一期投資的2000萬元中,敢煙屯40多戶村民以土地入股佔到10%的股份,項目運營後,40多名村民在景區務工,每人平均工資1500元。2016年,入股村民分紅6萬元,敢煙屯貧困戶全部脫貧,鄧永康也入選國家旅遊局全國“能人帶戶”旅遊扶貧示範項目名單。
巴馬縣扶貧辦介紹,此前貧困村脫貧主要靠農家賓館、餐飲業帶動。接下來,縣裏將從壯大集體經濟入手,讓每個村都有自己的脫貧致富項目。今年已有5070萬元惠農資金撥付貧困村,助推貧困村發展集體經濟,在資金和政策的推動下,黑木耳、火龍果等種植專業村屯逐步涌現。
甲篆鎮坡納屯從一個落後的小村莊蛻變成遠近聞名的旅遊度假村。坡納屯2005年每人平均純收入不足1500元,通過發展養生度假旅遊經濟,去年每人平均純收入超過2萬元。“以前是破舊的磚瓦房,村莊道路是泥巴路。現在住上漂亮的小洋房,搞起農家樂,生活過得紅火起來。”坡納屯老人黃大善感受很深。
坡月村是“候鳥人”的主要聚居地,村裏依託臨近百魔洞景區的區位優勢,發展鄉村民宿,2009年成為廣西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點。如今坡月村一個村帶電梯的樓房數量超過周邊1個縣。
發展全域旅遊帶動扶貧攻堅。據統計,2017年上半年,巴馬縣共接待遊客267.56萬人次,同比增長21.2%,實現社會旅遊總消費24.53億元,同比增長24.5%,預計全年將接待遊客500萬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