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婦聯助推婦女兒童甩掉“貧困帽”

發佈時間:2017-09-07 13:32:09 |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作者:吳軍華 李菁雯 | 責任編輯:王虔

關鍵詞:婦女,貧困,婦聯,愛心,福州市


從6月起,福建省閩清縣塔莊鎮茶口村,每天一大早,詹桃英、黃秀英兩戶貧困家庭每天都起大早,忙著分揀、裝袋、打包、搬運自家生産的粉幹,準備往福州市區發貨。這期間賣出的粉幹,是這兩個家庭有史以來接到的最大訂單。這也是福州市婦聯探索“網際網路+扶貧”脫貧攻堅工作的成果之一。

福州市婦聯依託市、縣婦聯組織的微信公眾號,開設“愛心集市”專欄,幫助貧困婦女在網上宣傳銷售她們生産加工的農副産品、手工編織品等,同時積極牽線搭橋,廣泛發動愛心企業、愛心人士通過“愛心集市”訂制、購買貧困婦女的産品,共同幫扶貧困婦女在家門口搞生産、在網上當“微商”,促進她們有效對接市場、增收脫貧。

為了讓“愛心集市”長久辦下去,讓更多貧困婦女知曉並運用好這個平臺,福州市婦聯從福建省推行的“一呼百萬”微信工作法中吸取經驗,建立起福州婦女的“姐妹微信群”。短短幾天,形成一呼百應的號召效應。進入福妞“愛心集市”,閩清茶口粉幹、永泰山茶油、永泰李乾等各色農家産品撲面而來,越來越多的貧困婦女實現了“老闆夢”。

在“愛心集市”興起前,福州市婦聯與市、縣、鄉鎮、村四級婦聯組織上下聯動,利用網路資訊平臺,深入貧困村入戶摸清貧困“大數據”,與市扶貧辦進行常態化對接,利用其建立的脫貧攻堅網路資訊平臺,實現與各級行業部門對貧困戶精準扶貧業務協作。

2016年福州市實現國定貧困對象全部脫貧,貧困婦女兒童佔了三分之二。

婦女居家靈活就業推動增收

食用菌産業是羅源縣農業支柱産業之一,其中秀珍菇産量約佔全國的70%,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産業。2015年度中央産業扶貧資金髮放當地貧困婦女後,福州市婦聯、羅源縣婦聯推出了“基地+農戶”又一扶貧新模式。

“羅源巾幗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便是在婦聯組織的推動下,成立的婦女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黃鑾英是遠近聞名的“種菇女狀元”,她的食用菌基地是省級巾幗示範基地。為了幫貧困姐妹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她把自己多年的種菇經驗傳授給周邊的農婦,培養了一批批本土食用菌“土專家”,成為巾幗扶貧脫貧的“領頭雁”。她與當地婦聯組織聯合在合作社啟動“三變”改革試點,即讓貧困婦女的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領分紅。

如今,黃鑾英的“娘子軍團”從成立時的10名成員增至258名,實現了周邊農婦在家門口上班賺錢的夢想。

去年以來,福州市婦聯將“巾幗脫貧攻堅行動”納入市委扶貧工作政策文件中,積極開展“婦聯+政府部門+企業(基地)+農戶”扶持婦女增收致富合作項目。

由政府做擔保,對接金融部門提供小額信貸,婦聯篩選一批有實力、有愛心的巾幗農業經營主體(基地),將貧困戶的借款捆綁入股企業,進行投資分紅,由基地幫助引導婦女發展種植養殖、農産品加工、農村電商、鄉村旅遊等扶貧優勢項目,讓每一名貧困婦女都能得到一定紅利,實現了零風險投資分紅。

聚社會力量“補”貧困群體需求的短板

2014年3月,在福州市婦聯的推動下,福清市婦聯創新巾幗志願者模式,精心組織指導三山鎮坑邊村率先創建了“愛心媽媽幫幫團”。“愛心媽媽”們來自各行各業,她們發揮各自所長,盡己之力幫扶村中貧困戶、留守孩子和老人。近年來,在這支隊伍品牌效應下,全市已有4600余名婦女加入了“愛心媽媽”團隊開展志願服務,這些“愛心媽媽”們用愛心和親情去溫暖鄉村裏的貧困群體。

福州市婦聯積極創新工作模式,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與民間社會慈善組織合作的方式,將社會各界力量“聯”在一起,帶動人才、資金、技術、項目等向貧困地區流動。另外,積極發動社會力量開展愛心幫扶公益活動,開展公益募捐幫助貧困“兩癌”婦女改善生存和發展環境;實施“春蕾計劃”助學工程,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開展“女性生殖健康團體疾病保險”活動,防止婦女因病返貧、因病致貧。近三年來,通過社會力量共籌集愛心款838.8萬元,救助貧困婦女兒童5800余名。福州市婦聯結合群團改革契機,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匯聚“她力量”,打出了“聯”字組合拳,共同破解脫貧難題。(記者 吳軍華 李菁雯)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