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年,中國農村扶貧工作成效顯著

發佈時間:2017-09-01 09:52:36 | 來源: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李雲龍 | 責任編輯:王虔

關鍵詞:扶貧,脫貧,農村,貧困,精準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農村扶貧工作,認為扶貧開發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人民福祉,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我國國際形象,是促進全體人民共用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是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標誌,也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擴大國內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在全黨和全國工作的工作佈局中佔有重要地位。五年來,中國黨和政府提出了一系列農村扶貧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制定了一整套開創性的農村扶貧政策,投入了鉅額扶貧資金,動員了政府系統內外的大批扶貧力量,幫助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明顯改變了農村貧困面貌。

精準扶貧新戰略有效實施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精準扶貧要求,推動中國扶貧戰略實現重大轉變。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同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時指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各地都要在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上想辦法、出實招、見真效。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習近平強調指出,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就要把真正的貧困人口弄清楚,把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2014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要求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給每個貧困村和貧困戶建檔立卡,為每個貧困村和每戶貧困家庭制定幫扶措施,真扶貧、扶真貧,使他們在規定時間內儘早實現穩定脫貧的目標。2014年5月,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和中央農辦等7部門,聯合發佈《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實施方案》,提出實現扶貧到村到戶的目標,要求在扶貧工作中實行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准考核。精準識別就是準確地找出貧困戶和貧困村,一個貧困人口、一個貧困村都不遺漏,同時也要剔除任何冒牌貧困人口。精準幫扶就是根據貧困戶和貧困村具體情況,制訂有針對性的幫扶計劃,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扶持。確定貧困村和貧困戶,須經過個人申請、群眾評議、公示公告、抽檢核查等嚴格程式。貧困村和貧困戶識別出來以後,應由政府建檔立卡,聯網運作,每年更新。實行精準幫扶,須建立幹部駐村工作制度,每個貧困村都要有駐村幫扶工作隊進駐,每個貧困戶都要指定幫扶責任人。2014年4月,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詳細説明識別貧困村貧困戶的統一標準和規範方法,並提供建檔立卡的參考文本。2015年11月,中共中央通過的《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提出,精準扶貧要實現扶持對象精準、資金使用精準、項目安排精準、因村派人精準、措施到戶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在精準扶貧戰略中,精準識別和建檔立卡是關鍵環節。要定期核查建檔立卡的貧困村、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實行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要根據致貧原因和脫貧需求,對貧困人口分類進行扶持。精準扶貧標誌著中國扶貧戰略的重大變化,意義深遠。精準扶貧解決了長期存在的扶貧對象模糊的問題,使扶貧工作針對性更強,效率更高。從2013年底開始,在中央有關部門的統一部署下,各地全面開展貧困識別和建檔立卡活動,全國共識別出貧困村12.8萬個,貧困人口8862萬人。目前這些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已全部建檔立卡,未來扶貧工作對象更加明晰,扶貧措施更有針對性。

農村扶貧進入攻堅階段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村扶貧工作,並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點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中國農村扶貧事業進入新階段。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實現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決定》要求發展特色産業脫貧、引導勞務輸出脫貧、結合生態保護脫貧、實施易地搬遷脫貧、著力加強教育脫貧、開展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脫貧、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脫貧、探索資産收益扶貧,並健全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和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根據7000萬貧困人口的不同情況,中國政府制定了有針對性的脫貧方案。第一,對於有勞動能力和生産技能的貧困人口,主要通過發展生産脫貧。政府支援貧困群眾因地制宜地發展各種特色産業,推動他們走上經濟內生增長、自主脫貧致富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這種扶貧形式大約可以使3000萬貧困人口脫貧。第二,對於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系統脆弱、不具備生産生活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由政府出資遷移到生産生活條件比較好的地方,實現易地搬遷脫貧。這種扶貧形式大約可以使1000萬貧困人口脫貧。第三,對於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尤其是年輕貧困人口,通過提高他們的教育水準,通過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提升,幫助他們在第二和第三産業找到工作崗位,實現轉移就業脫貧。這種扶貧形式大約可以使1000萬貧困人口脫貧。第四,對失去勞動能力、無法依靠産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貧困人口,通過把他們全部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辦法來脫貧。這部分貧困人口大約有2000萬人。通過這四種方式,中國到2020年可以使7000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脫貧攻堅工程全面推進

2016年國務院組織編制了《“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中辦、國辦就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制定了10個配套文件,32個牽頭部門和77個參與部門共出臺118個政策文件或實施方案。各行業部門將扶貧內容納入“十三五”行業專項規劃優先安排。《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發佈後,各地黨委和政府認真研究落實。各地普遍結合“十三五”規劃,編制省級“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出臺包括一個全面推進脫貧攻堅的文件以及若干個配套文件在內的“1+N”精準脫貧系列文件。從省市到縣鄉,各級黨委和政府都由主要領導親自挂帥,負起全責,並層層督促,層層落實。按照精準脫貧要求,各地脫貧方案和脫貧責任落實到了每個貧困村和每個貧困戶。

脫貧效果有目共睹

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扶貧工作成效顯著,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生活狀況顯著改善。2012年至2016年,農村貧困人口從9899萬人減少到4335萬人,平均每年減少近1400萬人;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7%,2016年達到8452元,比全國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速快2.7個百分點。2016年,中國政府的扶貧投入大幅增加,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首次突破10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扶貧資金667億元,同比增長43.4%;省級財政超過400億元,同比增長50%以上。各類金融機構加大扶貧支援力度,其中累計發放扶貧小額貸款2772億元,2017年新發放1645億元,支援了766萬貧困戶。新的扶貧形式不斷出現。2016年,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能源局聯合在河北、安徽、山西等6省份的30個縣開展光伏扶貧試點,下達516萬千瓦的光伏扶貧項目建設計劃。國務院扶貧辦和國家旅遊局在全國2.26萬個貧困村開展鄉村旅遊扶貧。全國428個貧困縣開展了電商扶貧試點,商務部、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聯合確定158個貧困縣開展了電子商務進農村試點。轉移就業和易地搬遷成為主要脫貧形式。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投入中央預算內投資160億元,重點用於雲南、貴州、四川、甘肅、陜西等22個省(區、市)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安置住房建設補助,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49萬人。2016年,全國轉移就業貧困勞動力達480萬人。2016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下降到4335萬人,比2015年減少1240萬人。

中國扶貧力度進一步加大

2017年,中國扶貧力度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從2016年的667億元大幅增加到861億元,比上年增加200億元,增長30.3%。根據《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從2016年至2020年,中央、地方及有關個人和機構將投入9463億元,通過易地搬遷使98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在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249萬人的基礎上,2017年將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的任務。2017年將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從目前減貧任務年年超額完成的情況看,提前實現脫貧攻堅目標已成定局。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意味著絕對貧困在中國將成為歷史。農村貧困人口也同全國人民一樣,不愁吃、不愁穿,享受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等保障,逐漸過上小康生活。中國貧困地區的面貌和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狀況將發生根本變化。(李雲龍,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中國人權研究會常務理事)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