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四川省代表團審議時提出,改進脫貧攻堅動員和幫扶方式,全過程都要精準,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
“繡花”功夫不是表面功夫,需要有耐心,踏踏實實地、一針一線地去幹,不能一蹴而就,對不同原因導致的貧困需要不同方案,因人因戶因村施策。
8月28日,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圍繞“實施精準扶貧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議題,研討問題,建言獻策。
據悉,這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工作的意見》之後,全國政協開展的一項重點民主監督活動。也是在去年召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高扶貧實效”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基礎上,聚焦脫貧攻堅持續跟蹤、接力建言的重要履職實踐。
8月28日,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在北京開幕,議題是圍繞“實施精準扶貧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建言獻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出席開幕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應邀出席政協常委會議並作報告。汪洋指出,我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一些地方也存在幫扶不夠準、工作不夠實、品質不夠高、監管不夠嚴、脫貧不夠穩等問題。要堅持問題導向,勇於承認問題,敢於正視問題,認真解決問題,深入推進精準扶貧。要堅持現行標準和時限,穩中求進開展工作,確保實現脫貧目標。堅持精準方略,狠下“繡花”功夫,提高扶貧實效。堅持突出重點,加大深度貧困地區政策支援力度,做好老年人、重病患者、殘疾人等重點貧困群體幫扶。堅持求真務實,力戒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堅持較真碰硬,嚴格考核監督,壓實攻堅責任。總結推廣成功經驗,強化社會扶貧,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形成脫貧攻堅合力。
政協監督性調研發現14類新問題
這次常委會議完全是“有備而來”。從今年3月至6月,全國政協圍繞“實施精準扶貧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先後壓茬開展兩輪監督性調研活動。調研活動由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政協副主席杜青林和全國政協副主席羅富和、李海峰、王正偉、馬飚、馬培華帶隊,組成15個調研組43個調研小組,先後赴15個省區市75個縣區,集中開展實地調研。調研層次、規模、力度和覆蓋面,開創了十二屆全國政協之先,取得重要履職成果。
經過深入調查了解,精準扶貧工作中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被提出。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客戶端)記者根據相關會議文件,梳理出以下5個方面14個具體問題。
★深度貧困問題凸顯,區域性整體貧困成為突出短板:
1.深度貧困問題已由扶貧重點轉為攻堅難點。
2.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工作亟待加強,機制還不完善。
★貧困人口結構發生新變化,扶貧資源跟進滯後:
3.因病因殘致貧返貧成為穩定脫貧新難點。
4.非貧困村貧困人口占比明顯上升,脫貧受影響。
5.農村留守老人貧困和養老問題越來越突出。
★一些地方重硬體輕軟體、重當下輕長遠,扶貧工作偏重短期效應:
6.技能培訓雷聲大、雨點小,投入佔比少、內容不對路。
7.少數地方易地扶貧搬遷走了樣,“挪窮窩”和“換窮業”不配套。
8.低保兜底與扶貧政策不銜接,執行有偏差。
★扶貧資源缺乏整合統籌,社會扶貧面臨不少制約:
9.一些地方財政資金整合不到位,使用不規範、不算賬。
10.社會扶貧限制比較多,激勵不到位。
★部分地方扶貧措施缺乏統籌謀劃和科學論證,存在風險隱患。
11.産業扶貧項目倉促開工,低端化、同質化問題比較突出。
12.一些地方“融資補缺口、政府加杠桿”,政府性債務有所加重。
13.一些地方小額扶貧貸款使用存在隱患。
14.一些地方群眾因政策受益不同産生心理落差和負面影響。
除以上,全國政協在調研中還發現,一些幹部對脫貧攻堅的長期性、艱巨性認識不足,存在急於求成、層層加碼、堆盆景、算巧賬等現象;少數地方存在幹部大包大攬、貧困群眾“等靠要”,脫貧摘帽“幹部急、群眾看”的現象;少數幹部能力不適應,存在改革創新不足、對接市場辦法不多、偏重短期效益和追求形式的現象。也有相當一部分扶貧幹部感到任務重、壓力大,填報數據表格重復、過多,檢查督導過於頻繁,而培訓提高和關愛獎勵不夠。
針對性提出19條破解實招
針對上述5個方面14個具體問題,全國政協調研組提出了針對性的措施和建議。據委員們的意見建議和會議文件,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客戶端)記者梳理歸納了以下6方面19條建議,全是幹貨。
★實施脫貧攻堅專項培訓行動,提升基層幹部脫貧攻堅戰鬥力:
1.進一步提高基層幹部思想認識水準。
2.進一步提高基層幹部業務能力和創新意識。
3.更加有效地發揮脫貧攻堅考核指揮棒作用。
★耦合搭建超常規舉措“工具箱”,有力保障攻克深度貧困堡壘:
4.進一步做實“三區三州”扶持政策體系。
5.進一步加快破解區域突出制約問題。
★統籌優化扶貧資源配置,確保精準聚焦貧困人口脫貧:
6.切實加大因病因殘致貧人口幫扶救助力度。
7.統籌推進非貧困村貧困人口脫貧。
8.著力解決農村留守空巢老人貧困和養老問題。
★在拔窮根上下“繡花”功夫,築牢持續穩定脫貧基礎:
9.下更大氣力把扶貧産業做特做優做精。
10.實施更大規模、更加精準的技能培訓計劃。
11.確保易地扶貧搬遷“穩得住”、“能致富”。
12.切實加強低保兜底工作指導。
★有效整合各類扶貧資源,集聚脫貧攻堅強大合力:
13.充分發揮財政扶貧資金支撐和撬動作用。
14.引導激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扶貧。
15.更加注重激發貧困人口脫貧內生動力。
★密切關注各種風險隱患,積極主動防範化解:
16.加強産業扶貧市場風險跟蹤研判。
17.管控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
18.引導規範金融扶貧方式創新。
19.防範化解新的問題和矛盾。
委員們還建議,及時總結我國扶貧工作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積極借鑒國際社會的有效做法,前瞻性地開展“後2020”反貧困研究,推進扶貧工作法治化,不斷完善反貧困“中國方案”,講好脫貧攻堅“中國故事”,為全球反貧困事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會議現場多角度建言獻策
本次政協常委會議特別設置了六個專題,委員們從不同角度積極建言,為持續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智慧和力量。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林毅夫:
可在和田設立産業扶貧試驗區,政府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鼓勵東部對口扶貧省市把勞動密集型産業轉移過去。承接東部産業轉移,實現就業脫貧,這是一個引領少數民族地區儘早脫貧的路徑。
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常委、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曹衛星:
應制定一套科學合理、切合實際的指標體系來監測脫貧攻堅的進展和成效,這同時也有助於發現問題、聚焦短板。確保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必須建立考核督查問責制度。建議建立完善切實可行的考核評估辦法,不僅要看脫貧目標實現的情況,還要看過程和進展,實現動態監測評估考核。
全國政協常委、貴州省畢節市副市長冉霞:
應當加強扶貧數據整合,著力解決扶貧基礎數據不互通的問題。
雖然網際網路技術在扶貧領域內已有初步應用,但是行業間的“數據壁壘”並沒有完全打破,大數據技術在精準扶貧領域的效能急需有效開發。建議在整合數據資源的同時,確定涉及業務部門之間的數據共用範圍,統一扶貧數據的交換標準,實現扶貧資訊的區域共用,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可靠有效的數據決策支援。
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印紅:
目前中央財政涉農資金在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的政策已經出臺,需要進一步細化落實,特別是要注意研究解決整合後出現的新問題。建議扶貧規劃中的基礎設施工程內容應當與傳統村落保護、特色小鎮建設、電商發展、鄉村旅遊等財政支援項目融合推進,避免相互之間不協調。
全國政協常委、中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蘭雲升:
當前扶貧資金大幅增長、投入持續加大的同時,更要注重監管。擰緊扶貧資金“跑冒滴漏”的龍頭,同樣需要整合好監管資源,引入第三方機構做好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工作,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巡視、紀檢監察和審計聯動,將監督資源有效整合、事前事中事後動態跟蹤,實現資金全過程監管。建議運用大數據及時將建檔立卡的貧困村、扶貧對象具體情況,政府投入扶貧項目的原則、主體、內容、時限和形式等公告公示,便於接受全社會監督。
全國政協常委、海軍原副司令員蘇士亮:
制度整合的問題應該高度重視。縱向看,很多制度執行時上下級部門之間缺乏有效對接;橫向看,與同級其他部門之間缺少協調互通,導致有的政策制度之間相互掣肘、難以落實。建議統籌整合現行制度,讓精準扶貧措施、政策“無縫銜接”,一切以扶貧成效為準繩。
全國政協常委、安徽省教育廳廳長李和平:
要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的精神,把貧困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副秘書長何丕潔:
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落實,關鍵在人。這個人,除了群眾,還有廣大的基層扶貧幹部。基層扶貧幹部一方面做了大量細緻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另一方面也面臨著較大的工作壓力。我們要多傾聽扶貧一線人員的困難和需求,多關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調動群眾脫貧積極性的同時,也要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做好脫貧攻堅主體責任落實這篇大文章。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律師協會監事長施傑:
扶貧政策要從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上入手,通過自身努力脫離貧困,讓貧困群眾從“要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對貧困群眾來説,沒有內生動力,再多扶貧政策、資金也只能管一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教會貧困戶“釣魚”的方法,努力營造一種勤勞致富的氛圍,讓每個貧困群眾都發自內心的想要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