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駐村幹部的“繡花功夫”

發佈時間:2017-08-19 14:22:47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滕沐穎 于濤 | 責任編輯:魏博

關鍵詞:貧困戶,精準脫貧,和田,産業

新華社烏魯木齊8月19日電(記者滕沐穎、于濤) 改荒地為生態養殖園、傍水渠建蛋鵝孵化基地……半年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財政廳駐和田洛浦縣多魯鄉色日克村工作隊頻出點子,帶領貧困村脫貧。

毗鄰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的和田地區,屬於新疆的“口袋底”,每人平均耕地面積少,基礎設施薄弱,是典型的少邊窮深度貧困地區。以洛浦縣多魯鄉色日克村為例,全村302戶1411位村民,三分之一家庭是貧困戶,村集體經濟收入基本為零,年底整村脫貧任務艱巨。

扶貧不是養貧,重點是謀思路、助産業。駐色日克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杜強説,幫助貧困村甩掉帽子,不能只向上要資金、要項目、要政策,必須下足“繡花功夫”,培育幫扶“造血功能”,實現“靠自己的骨頭長肉”。

為了推動精準脫貧,駐色日克村的7名隊員耗時2個月,對88個貧困戶逐一走訪摸底,掌握貧困戶因病、因殘、因災、因學致貧等原因,了解貧困戶致富意願,落實一戶一本台賬、一戶一套幫扶措施。

杜強坦言,國家每年下撥新疆的扶貧資金不少,但多地資金利用方式粗放、利用效率不高。根據2016年出臺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扶貧小額信貸貼息資金及風險補償金管理辦法》,疆內261萬建檔立卡貧困戶享有免抵押免擔保貸款政策優惠。然而工作隊走訪發現,村內一半貧困戶沒有貸款申請意願。

“受文化水準所限,貧困戶對扶貧政策理解不深,而長期送錢送物的幫扶方式,也容易助長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和田地區環保局駐墨玉縣扎瓦鎮庫木艾日克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孫鬥欣也有類似感受。

為了充分調動農民生産積極性,變輸血為造血,變簡單扶貧為開發性扶貧,和田地區洛浦縣、墨玉縣、皮山縣等鄉鎮駐村工作隊推出多項産業脫貧“套餐”。

記者看到,洛浦縣色日克村新建成的生態養鵝基地佔地10余畝,包括孵化車間、育雛車間、飼料加工廠等,戶外緊鄰一條水渠,數百隻成鵝正悠閒戲水。3個月前,這裡還是垃圾遍地、雜草叢生的荒地。

“3個月出欄2000隻鵝,可帶動200戶農牧民養殖就業,一年輻射收益近50萬元。”養殖能手阿布力米提·阿卜杜拉讚不絕口。他説,貧困戶利用扶貧小額貸款以合作社形式入股,項目産出後得到相應分利分紅,讓村民“大開眼界”。

色日克村西向50多公里,駐墨玉縣扎瓦鎮庫木艾日克村工作隊通過“政府引導、資金支援”等方式,運營麵粉廠壯大村集體經濟,開展地毯合作社為全村552戶村民創收增收,並針對232戶貧困戶量身制定養殖業、特色林果業增收計劃,為2019年實現全村脫貧打足提前量。

庫木艾日克村西向150多公里,皮山縣科克鐵熱克鄉托萬庫木勒村的四家小微企業在駐村工作隊的指導下,被整合為佔地2000多平方米的創業致富園,8月底建成完工後,可吸納300多富餘勞動力就地就業。

眼下,自治區衛計委駐托萬庫木勒村工作隊正為156戶已脫貧村民發放1300隻鵝苗。村第一書記阿依夏木·玉努斯解釋道,“落實回頭看、回頭幫方案,可以避免農戶脫貧後返貧,進一步鞏固貧困村脫貧成果”。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