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維扶貧走在世界前列

發佈時間:2017-08-16 10:46:04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陳宗勝 | 責任編輯:王虔

關鍵詞:扶貧,我國,貧困,多維,教育

 

中國的多維扶貧已經走在世界前列。長期以來,國際社會一直採用單一的收入或消費指標來測量貧困。但在實踐中人們發現,收入或消費只能反映貧困的一個方面。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蒂亞·森提出了“多維貧困”理念:貧困不僅僅是單一維度的收入不足,更重要的是沒有能力獲得教育、衛生、飲水等基本服務。此後,不少學者開始探索多維貧困的測量方法和評判標準。最近幾年,國際上更是把“多維貧困”作為測度和評判貧困的現代新標準。回顧我國扶貧開發的歷程不難發現,雖然我國沒有明確公佈多維扶貧標準,但在實踐中開展的正是多維扶貧,並且積累了豐富的、可供各國借鑒的成功經驗。

我國的扶貧目標包括提高收入、提升生活品質等多維標準。早在1986年國務院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前身)成立之時,就明確提出要從增加收入、提高教育水準、改善衛生條件、增加財政收入等多個角度推進減貧;1994年實施的《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提出,用7年時間解決貧困群眾的溫飽問題,並幫助他們改變教育、文化、衛生及基礎設施落後的狀況;2001年實施的《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要求,提高貧困群眾的生活品質和綜合素質,逐步改善貧困地區經濟、社會、文化落後的狀況;2011年實施的《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規定,到2020年要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穿並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等目標;2015年,在習近平同志關於精準扶貧的重要講話精神指導下,我們黨制定了精準扶貧工作的頂層設計,要求從多角度找準致貧原因、從多維度開展脫貧攻堅。可見,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的扶貧目標從來沒有局限于提高貧困群眾的收入,而是包括收入、教育、衛生、文化等多個維度,並不斷豐富其內容。

我國的扶貧主體包括財政、民政、衛生等諸多部門和機構。只有各相關部門加強協調、共同參與,才能有效開展多維扶貧。教育部門解決教育資源不足問題,衛生部門應對因病致貧問題,金融部門處理生産生活融資困難問題,電力、水務、工商、文化及能源部門解決涉及貧困人口生活品質的其他問題。我國最初成立國務院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時,就規定其成員包括農業、教育、衛生、財政等多個政府部門。到2015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已經增加到包括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社會組織在內的40多個。此外,我國還確定了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以及東西部協作和黨政機關、部隊、人民團體、國有企業定點扶貧機制,做到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任務到人、考核到位。這正是多維度扶貧的生動體現,也彰顯出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

我國的扶貧方法包括産業開發、社會保障等。幾十年來,我國總結並積累了多種有針對性、有實效的扶貧方法。特別是近年來,在精準扶貧思想的指導下,形成了更加積極有效的扶貧措施。在精準識別貧困家庭、從多個維度對致貧原因和貧困表現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各省區依據具體情況實施發展生産脫貧一批、異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的“五個一批”工程,做到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有效解決了“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的問題。

正是因為長期堅持多維扶貧,我國的扶貧開發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7億多,佔全球減貧人口的70%以上;2013年至2016年,我國連續4年年度脫貧超過1200萬人,累計脫貧5564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這充分表明,在國際社會還在對多維貧困進行理論探索之時,我們黨已經在實踐中開創了多維扶貧的嶄新事業。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