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山溝裏的小醫院如何成震中生命“方舟”

發佈時間:2017-08-12 14:19:15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張欽 | 責任編輯:王虔

關鍵詞:方舟,小醫院,九寨溝縣,生命危險,病人

新華社四川九寨溝8月11日電  題:一所山溝裏的小醫院如何成震中生命“方舟”

新華社記者張欽

眼前的這家醫院,只有山溝中的一小塊壩子地,一棟3層高的醫辦樓和70名員工。樓裏懸挂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上標有兩個名字,一個叫九寨溝縣第二人民醫院,另一個叫漳扎鎮中心衛生院。

從外面看,這棟藏式風格的小樓,整體框架沒有受到大的損害,只是墻體上有一些裂痕。但走進小樓一層的急診和門診大廳,觸目所及都是8月8日晚上的那場7級地震留下的扎心創傷:一扇玻璃門被震得粉碎,玻璃碴到處都是;許多檢查室、病房的內墻上都出現上下貫通、有一指寬的裂縫;有些墻體上的水泥塊凸起,看起來只要稍有晃動就會砸下來。

地震發生時院長黃正俊正在醫辦樓一樓,忽然,樓體先是左右劇烈搖晃,然後像簸箕一樣上下波動,當時他感到有點頭暈,站立不穩,緊接著就停電了。樓道內傳出大喊聲,醫院的值班人員也嚇得緊緊地抱在一起。黃正俊很快回過神來,一邊喊一邊組織大家將六七名急診留院觀察的病人或扶或抬,疏散到院子裏。大家驚魂未定時,一批又一批頭部、頸椎、腰椎、骨盆及四肢被砸傷的傷員涌入小院,護送的親屬叫喊著“快救人”。

當時余震不斷,附近的山體不時發出山石滾落的聲響。職工們冒著生命危險,從急診部、藥房和庫房中搶出急救器械和繃帶、夾板等急需用品。4輛救護車的車燈全部打開,照亮小院。職工們分成幾組,按傷勢輕重等級,將病人大體分類,病重的集中力量搶救,傷勢較輕的抓緊止血、包紮。這天晚上,他們收治了130多名傷員,其中危重傷員四五十位,向縣城轉診100多名,全院用完了庫存的5大箱繃帶。幸運的是,次日清晨他們統計發現,除一位廚師受了輕傷外,全院職工、家屬都平平安安。

據九寨溝縣二醫院統計,8日夜至10日傍晚,醫院共收治輕、重傷員298人,冒著山體塌方等危險轉院近200人。這些傷員要麼得到有效包紮、處理,要麼在轉院前獲得比較及時的急救處理。醫院一大半是女職工,但在搶救生命的最危急關頭,他們傾盡全力救死扶傷。從成都、邛崍等地趕來增援的幾位醫生向記者感慨,這裡好似震中的生命“方舟”。

地震當晚,醫院麻醉科主任楊傳國本來在相對安全的縣城,但他囑咐妻子照顧好孩子,就跑步到附近的縣醫院搭乘增援的急救車輛回到九寨溝縣二醫院。住院部主任衡敏當晚正在醫院的家屬樓內照顧8個月大的孩子,地震後把孩子交給老人,連夜參加到搶救傷員中。9日淩晨,在傷員診治、轉診告一段落後,九寨溝縣二院又派出10多人的小分隊支援鄰近的塔藏鄉衛生院。途中,他們遇到山體崩塌路段,職工們棄車步行2公里趕到目的地。

敢於“逆行”、救死扶傷的精神可嘉,專業素養同樣可貴。8日晚上,九寨溝縣二醫院的醫護人員很快按照急救要求,將小院分為4個區域,按照傷勢輕重分別安排傷員,分別搶救、包紮。醫院給不同區域的病人臂膀上貼上紅色、綠色等紙條,便於分類急診。急診科主任班九香説,這些紙條是早就裁剪好放在急救箱裏的,每個急救箱都有四五十條。平時,醫院經常督促急診科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準備。

九寨溝在旺季期間日均接待遊客3萬人以上,經常有遊客因突發疾病前來急診。與很多縣級醫院不同,這家醫院早晨病人不多,晚上卻經常要忙通宵。很久以前,醫院也遇到過旅遊客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多人傷亡的情況。九寨溝縣二醫院是在鄉鎮中心衛生院的基礎上擴容升級時,衛計部門要求不搞小而全,而是突出急診、門診特點。全院70個人中,有14人是急診科的,全院有4輛救護車,1臺CT機。

在黃正俊看來,從汶川地震到九寨溝地震,四川及其周邊省、市近年來多次發生自然災害。大家搶險應急的經驗不斷增加,正從“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向注重精準對接、注重協同配合轉變,醫院之間的配合更加默契。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