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31日消息(記者吳卓勝 紀翔)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1997年,首批對口支援新疆幹部抵疆,20年間,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近兩萬名援疆幹部和技術人才西出陽關,致力解決受援地各族群眾的問題,極大地促進了新疆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項事業發展進步。對口援疆也創下了多項全國記錄:支援地域最廣、涉及人口最多、資金投入最大、援助領域最全。新疆因此迎來歷史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最大、民生受益最多的時期。
2010年3月,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召開。根據會議精神,19個援疆省區市建立起人才、技術、管理、資金等全方位對援疆的有效機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置於優先位置,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幫助各族群眾解決最為關切的就業、教育、住房等基本民生問題,支援新疆特色優勢産業發展。如今,受援地住房、教育、醫療衛生等基礎設施得到顯著改善,城鄉經濟快步發展,百姓津津樂道。
這陣子,新疆瑪納斯縣包家店村農民司傳金,正在新建的菌料廠生産雙孢菇菌種。他發酵的這批100噸雙孢菇菌料已被石河子客商訂購。司傳金高興地説,接下來,他還將投資200萬元,建成茶樹菇菌種、菌包生産線,每年為周邊縣市菇農提供100多萬袋菌包。
司傳金:從開始設計到設備採購,一直到生産的技術指導都是援疆幹部指導的,從去年一直到現在做了有2000多噸這樣的食用菌發酵料,一噸600塊錢,賣了100多萬了。
自對口援疆以來,福建省三明市發揮産業優勢,在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大力推廣食用菌栽培技術。茶樹菇、大球蓋菇等珍稀食用菌在瑪納斯大面積種植,食用菌也逐漸成為當地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新産業。
福建三明市援疆幹部翁垂芳介紹説,截止2016年,瑪納斯縣食用菌生産規模700萬袋,産量7300噸,産值7400萬元,主要有雙孢菇、大球蓋菇、平菇、茶樹菇、靈芝、榆黃蘑等品種。
翁垂芳:新疆晝夜溫差大,要利用這個優勢;第二是體現在資源優勢,新疆棉花、玉米芯、麥草種植面積大,作為農作物的下腳料,還有牛糞資源優勢非常大;第三新疆市場的食用菌基本上從內地過來的,自有率才佔到20%左右到30%,有非常大的潛力發展食用菌。
艾則孜·艾買提,是新疆和田地區墨玉縣普恰克其鄉玉吉米力克村村民。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自家後院打掃牛棚、羊圈。去年,艾則孜在北京市相關部門的援助下,不僅搬進了87平米的富民安居房,還搞起了庭院經濟:
艾則孜·艾買提:以前住的是土坯房,人畜不分離,蒼蠅、跳蚤到處跑。現在住得好,北京還給我免費蓋了牲畜棚圈,種瓜種菜,一年掙個7000多元。正是有了這個院子,我們一家才能脫貧。
走在玉吉米力克村的街道,一排排嶄新的民居拔地而起,雙語幼兒園、衛生室一應俱全,寬頻也都進村入戶,一系列基礎設施的改善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
這裡是北京市援建改造的和田市吐沙拉鄉水廠。廠長烏斯曼·買買提明説,自動化凈水控制系統每小時可以處理600方水,有效解決了當地五萬村民飲水安全問題。
類似這樣的援建案例不勝枚舉。今年五月,天津市規劃、援建的于田縣老城區啟動了保護性旅遊開發項目,徹底改變縣城舊貌。天津市援疆前方指揮部總指揮張偉:
張偉:給了一個旅遊産業,給了一個商業業態,很多人到這就業,真正解決老百姓的後顧之憂,通過援疆資金的撬動作用,變輸血為造血。
而在喀什地區葉城縣,上海市援建了全縣第一個游泳館、南疆第一個科技館……。在基層縣鄉,醫院學校、文化體育場館成為最新、最漂亮的建築群。
深圳市援疆則對準了“喀什經濟開發區”建設,深圳産業園、深喀科創中心等一批力促經濟發展的基礎建設正在發揮效力。深圳市援疆前方指揮部援疆綜合業務處副處長宋裴:
宋裴:我們都是按照深圳的標準,按照深圳的品質來建立,並且是把佈局充分地打開,已經初步形成了“喀什特區”的雛形。
據統計,“十二五”期間,19個援疆省市實施了5161個援疆項目,投入資金580.3億元,其中74%用在了民生建設。正如深圳市援疆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洪雋所説,從優化發展環境到注入經濟動力,各地援疆一個很重要的思路就是通過推動發展惠及更大民生。
洪雋所:基礎設施建設只是打下了基礎,通過我們的援疆要給當地留下一直帶不走的人才幹部隊伍。發展産生了新的引擎、新的動力,現在這個成效正在突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