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金融扶貧新路徑

發佈時間: 2017-07-31 13:34:25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余磊 | 責任編輯: 魏博

關鍵詞: 扶貧工作,金融企業,金融工具,中國道路,金融人才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如何在普惠的基礎上實現服務最大化,始終是金融企業應該思考的問題。立足於全國脫貧攻堅,金融脫貧是不容回避的重點,這既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戰場,又是企業履行社會公共責任的大舞臺。

發揮好比較優勢,探索多樣化金融工具與貧困地區的深度融合,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在實踐中,相較于很多企業扶貧“給錢”“給物”“給人”的做法,“資源+産業”的新方法效果更好。例如,在與湖北武漢的將軍山村開展結對幫扶時,“俯下身去”實地調研,聘請中科院武漢植物研究所的專家,仔細研究當地的土壤、水文、地理環境,在分析産業結構後,提出一套發展林下種植和獼猴桃産業的綠色農業發展方案。不到一年,村民收入翻番,帶動致富的同時也留住了人。正如村民所言,“現在我們手上有閒錢了,日子也越過越紅火,我們打算留下來,不出去打工了”。

扶貧不是擺姿態、不是作秀,既要“扶志”,也要“扶智”。如果産業帶動是幫助貧困地區致富的“初速度”,讓當地看到了脫貧希望;那麼,充分發揮技術優勢、人才優勢,讓扶貧工作更智慧,就如同給了脫貧攻堅一個“加速度”。以智慧扶貧為例,一方面依託科研團隊,為貧困地區建立“智慧黨建”系統,協助開展基層黨建和貧困監測;另一方面派出金融專家挂職,派駐金融業務人員入駐企業,開展資本市場知識培訓和投資者教育活動,普及金融知識並幫助培養金融人才。扶貧工作不只是工具性的,更需要武裝好“智慧頭腦”,打通貧與富之間的“中梗阻”。

脫貧關鍵在於精準,利用金融與大數據技術的創新結合,是金融精準扶貧的科技支撐。對經濟數據的掌握和運用是企業的優勢,對扶貧進展和動態變化的準確掌握也是應有之義。鋻於此,利用大數據和數據型組織技術,探索建立的“天風金融扶貧指數”,就是以貧困地區扶貧項目庫為基礎,圍繞地方優勢産業和龍頭産業,結合扶貧政策和企業需求展開分析,監測和評估扶貧效果,為各級政府扶貧決策和考核提供依據。可以説,在大數據時代,誰能用好大數據,誰就能掌握精準扶貧的可靠路徑,這何嘗不是一種扶貧競爭力?

金融扶貧是輸血的過程,也是造血的過程,但一定要配對“血型”。在實踐中也發現,一些企業滿懷責任感地投身到扶貧中去,卻因為自身的主營業務和當地的相關度並不高,即便很積極、投入大,效果往往一般。金融扶貧要充分發揮資本的力量,而金融企業是否具有長遠眼光、能否與當地實情相符、可否既做存量又做增量、能否秉承“分享+成長”的理念與當地一起發展?這些問題更值得一個負責任、有公共精神的企業深思。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推進金融精準扶貧”。審視這個時代,個人有機會做事業,企業有機會謀發展,都是一種幸運,而這種幸運為社會所需、為國家所需,更是最好的恩賜。作為證券公司,只有用金融理念和金融實踐為社會轉型發展貢獻力量,為脫貧攻堅插上資本的翅膀,才能不負時代。

(作者為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