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岩村瑤族文化特色節目表演。李健攝
秦岩景區。肖雲良攝
傳統瑤族工藝品製作。
華聲線上7月28日訊(記者黃煌劉濤劉玉鋒康蒙)“玉鼠偷桃”、“玉犬望臘”、“石龍河馬”……作為湖南省最南的縣,永州江華縣內旅遊資源豐富,尤其是秦岩景區內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溶洞景觀讓人嘆為觀止,而蓬勃發展的旅遊業也讓當地村民駛上了脫貧致富的快車道。28日上午,“旅遊扶貧文旅興縣”全國網媒湖南行記者團來到永州江華,江華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黎氫接受了來自全國記者們的採訪,重點介紹了江華旅遊扶貧的經驗和未來規劃。
打造“瑤都”助兩萬多貧困人口脫貧
作為湖南省唯一的瑤族自治縣,江華是全國13個瑤族自治縣中瑤族人口最多的縣,主打“瑤族特色”也成為了當地旅遊經濟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黎氫介紹,江華一直在積極探索旅遊+扶貧工作模式。“2011年,江華縣就提出了打造“神州瑤都”,建設旅遊度假休閒勝地的目標。”
通過“旅遊+扶貧”模式,江華打造了瑤族文化園、秦岩、香草源、井頭灣等3A旅遊風景區,建成漕渡、牛路、水東、寶鏡、消江灣等10多個鄉村旅遊點。黎氫表示,“通過景區、鄉村旅遊點的輻射作用,江華建成了農莊、休閒農莊、農家樂、家庭旅館100多個。同時,各鄉鎮結合風俗,開發出了桃花節、大端午、嘗新節、茶文化節等瑤族特色節慶活動,推出長鼓舞、火燒龍獅等多個節日旅遊品牌和瑤家織錦、香包、瑤家臘味、瑤山香菇、瑤山蜂蜜等瑤族特色商品,以推進鄉村旅遊,助力“旅遊+扶貧”,幫助2萬多貧困人口脫貧。”
數據顯示,江華目前直接參與鄉村旅遊經營的110余戶共470余人;在旅遊産業中參與就業服務的達到1800余人;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出售自家農副土特産品獲得收入的有11000余人,通過參加鄉村旅遊合作社和土地流轉獲取租金的3200余人;通過資金、人力、土地參與鄉村旅遊經營獲取入股分紅的1780余人。
“雙帶雙加”江華旅遊扶貧的經驗之談
如今,鄉村旅遊已成為江華旅遊扶貧的主陣地,旅遊扶貧也已成為江華扶貧開發的重要抓手。
談起江華旅遊+扶貧的經驗和模式,黎氫侃侃而談,“一是景區帶村。我們利用秦岩旅遊風景區的品牌優勢,積極推動秦岩鄉村旅遊發展,建成漕渡鄉村旅遊點;先後帶動景區周邊村種植油葵500畝、柑桔800畝、楊梅200畝、西瓜種植500畝;景區周邊形成了洪泥塘農莊、龍騰山莊、秦岩山莊、平湖山莊和蘆壩岩農莊等農家樂10余家。”“二是能人帶戶。比如説,綠健生態旅遊公司董事長易桂華,他在外打拚多年後回鄉創業,開發生態休閒旅遊,建成了綠健生態旅遊休閒農莊一期工程,通過有機種養帶動村民致富,目前,周邊村民種植的蔬菜、養殖的家禽全部供給綠健生態酒店;還有瑤山雪梨基地目前已完成5000余畝梨樹種植,帶動了200余戶村民就業”“三是公司+農戶。以神州瑤都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為例,作為國有獨資企業,公司發揮扶貧主力軍作用,與電商微商聯合打造旅遊扶貧商城,為扶貧戶搭建了網路銷售的平臺,目前,入駐扶貧商城的旅遊扶貧戶商品達到180多種,聯繫扶貧戶近千戶。”“四是合作社+農戶。村民通過開設民宿、餐飲、種植瑤藥、生産旅遊商品,並納入合作社統一管理,獲得了較好的收益。”
未來之道發展全域旅遊助推扶貧
作為資源大縣,江華境內山雄、水秀、洞奇、林幽,冬暖夏涼,氣候宜人,素有“華南之肺”的美譽。如果説“輸血”式扶貧只能是解決貧困群眾一時之急,那麼培育支柱産業的發展才是實現貧困群眾擺脫貧窮走向富裕的根本。黎氫坦言,目前江華縣旅遊扶貧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面臨著一些困難。如“規劃有待完善,成熟産品支撐不夠。資金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完善不夠等。旅遊業態欠缺,鄉村産業發展不夠等。”
下一步,江華將積極探索扶貧開發與鄉村旅遊發展有機融合的新途徑、新方式,黎氫強調,“江華將以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帶動旅遊扶貧工作。積極推進全域旅遊開發,完成全域旅遊規劃的編制,加快推進重點景區和鄉村旅遊區點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旅遊線路沿線景觀節點建築風貌建設。”同時,江華還要“以項目建設推動旅遊扶貧工作。按照“旅遊+”模式,推進工業、農業等旅遊項目開發。”
“以産業扶持發展促動旅遊扶貧工作。進一步拓展旅遊扶貧的精度、深度和廣度,打贏旅遊扶貧攻堅戰役。”黎氫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