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山東東營:讓鹽鹼荒灘披綠蔭
概要
世界銀行貸款山東生態造林項目在退化山地植被恢復區和濱海鹽鹼地改良區造林66915公頃,提高了森林覆蓋率,減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項目開發和示範了適宜環境退化地區的可應用推廣的造林模型,通過營造經濟林和經營活動,增加了項目區26556戶農戶的收入,通過植樹管護為當地社區創造了就業機會,並提供了一個森林碳匯的示範案例。
挑戰
山東省位於中國東部沿海,2002年森林覆蓋率僅13.4%,位居全國第22位,森林面積254萬公頃。乾旱洪災頻繁,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嚴重,不僅影響到土地生産率和民生環境,也造成大片區域的自然資源基礎退化。
在上世紀90年代,林業發展的重點是擴大林業産業化經營,增加木材産量。人工林普遍栽植單一樹種,導致病蟲害加劇,生産率降低,生物多樣性喪失。
退化山地和濱海鹽鹼地幾乎沒有生態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恢復這些環境退化地區的植被卻並非易事。退化山地山高坡陡,乾旱瘠薄,水土流失嚴重;濱海鹽鹼地風大,含鹽量高,地下水位高且蒸發旺盛。在這種環境下造林成活率很低。
方法
山東生態造林項目旨在助力山東省在十二五規劃(2012~2015年)期間完成造林78.6萬公頃的五年目標以及到2020年將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3%的更長遠的目標。
項目將重點放在退化山地的植被恢復和濱海鹽鹼地的防護林營建,加強森林減少水土流失、保護生物多樣性、吸收和儲存二氧化碳等環境功能,建立能夠抵禦氣候變化影響的穩定的森林體系。
項目通過開發和示範在環境退化地區行之有效的造林模型,從單一樹種純林的轉向多樹種混交林,達到恢復生態的目的。在山體上部種植防護樹種改善生態功能,在山體下部混种經濟樹種增加當地農村社區的收入。
項目採取邊幹邊示範的做法,幫助農民和政府決策者認識到生態造林是恢復環境退化地區生態平衡的可行方式。項目把培訓、技術支援、研究推廣、特別是新技術的採納作為在造林中對農民開展能力建設的重要環節,增強農民對項目的興趣。
成果
山東生態造林項目于2010年~2016年在山東省28個縣(市、區)實施,通過提高退化山地和濱海鹽鹼地的植被覆蓋率,示範有效的造林模型,增加項目區樹種混交比例,提高目標小流域的植被覆蓋率,減少退化山地的水土流失,降低濱海鹽鹼地風速,改善自然環境狀況。
項目的具體成果包括:
- 在退化嚴重的荒山種植樹木及灌木36897公頃,植被覆蓋率由原來的16%提高到90%左右,土壤侵蝕減少68%,土壤孔隙度提高20%,土壤水分保持力提高30%,生物多樣性增加40%。
- 在濱海鹽鹼地造林30018公頃,植被覆蓋率由7%提高到66%以上,土壤鹽鹼化降低68%,風速降低52%。
- 沿溝渠和公路營建防護林2150公里使其免受風沙侵襲。
- 推廣應用造林模型13個、新技術成果14項、技術標準規程25項,造林樹種從15個增加到50個,在9個縣建立科技示範林380片。
- 培訓農民和項目人員94.85萬人次,顯著提高了造林能力和森林管護水準。
- 通過植樹管護為當地社區創造就業,並通過在山下營造果樹、堅果、茶葉等經濟林,在鹽鹼地養家禽、種蘑菇等經營活動,增加農民收入,直接受益農戶26556戶。
- 預計項目在30年內産生的碳匯總量可達1200萬噸,碳匯價值人民幣22.89億元。項目也積累了項目區碳匯潛力的成本效益分析數據,為山東省進入中國新興的碳交易市場做好準備。
世界銀行的貢獻
世界銀行為這一總投資1.62億美元的項目提供貸款6000萬美元。世行參與中國林業發展逾20年積累了豐富經驗,能夠應用國內外生態林建設的先進經驗,幫助解決山坡地和鹽鹼地的造林難題,設計既能改善生態環境又能有利周邊社區居民增收的項目內容。山東省在營造生態林方面經驗有限,世行通過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經驗,對項目取得成功起了關鍵作用。
合作方
山東省政府在項目順利實施和重大問題解決方面發揮了領導力。由主管林業的副省長擔任組長的省級項目領導小組審核項目實施計劃,落實配套資金,協調推進項目整體進展。省和縣項目辦公室負責具體的項目活動開展,嚴格把好品質關。此外還成立了項目科技支援辦公室,提供技術支援和培訓,確保各級林業部門和農民充分理解項目的技術要求,採納新技術。各級政府為籌措項目配套資金,特別是在勞動力成本上漲和人民幣升值後彌補資金缺口,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後續安排
在項目結束後,省市縣級項目辦繼續對項目撫育管護、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等後續工作進行協調指導,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山東農業大學等科技支撐單位繼續為項目提供造林技術和模型的推廣。項目所營造生態林納入地方林業管理體系,享受225元/公頃的公益林補償政策。這些都有助於確保項目的持續運營。
此外,通過間伐和修枝、種植果木、養殖家禽、森林生態旅遊等其他活動帶來的收入,有利項目後續的森林撫育經營活動開展。
項目開發的造林模型在項目區外的推廣面積達到8.4萬公頃,並通過山東省《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在全省推廣應用,項目經驗與全國20個省(市區)進行了交流分享。
受益人
新泰市汶南鎮紙坊村總人口935人,總面積187公頃,是典型的石灰岩山區村。2010年以前,該村南部大海山一直處於荒蕪狀態。世行項目的實施,為紙坊村荒山綠化帶來契機,採用“山體上部喬灌混交林、中部針闊混交林、下部幹雜果經濟林”的造林模式,累計完成瘠薄山地荒山造林67公頃。尤其在土層深厚的山體下部,2011年共栽植優質核桃、香椿等1.3萬株。全村40公頃核桃園,年經濟收入目前已達到180萬元,農戶年每人平均增收1925元。
嵐山區巨峰鎮韓家溝村地處該區中部,全村有131戶,總人口435人。2013年,該村立足山區優勢,採用大力發展茶園,營造茶樹經濟林7公頃。吸收和安置剩餘勞動力800多人次/年,僅採茶工(主要是婦女)每年增加收入3000多元。隨著穩定的市場行情和産品價格,茶園的經濟效益明顯,林農收入逐步增長, 每年收入預計22.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