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和規範精準扶貧檔案工作 助推精準施策和精準評估

發佈時間: 2017-07-27 11:56:43 |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向春玲 | 責任編輯: 王振紅

關鍵詞: 向春玲,精準扶貧,建檔立卡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精準扶貧檔案是指各級黨委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和村(社區)以及其他社會主體在組織參與實施精準扶貧工作過程中形成的文字、圖表、音像、電子數據等各種形式的檔案資料,它們記錄和反映了本地精準扶貧戰略部署以及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脫貧、貧困退出的歷史過程,起到存憑留證、資政惠民的作用。在當下,這些檔案資料服務於領導精準扶貧的決策,服務於精準扶貧項目和工程建設,服務於貧困群眾的需求;同時,也是地方精準脫貧成效驗收的重要佐證。精準扶貧檔案是否建檔規範,檔案資料是否完整、準確、真實,關係到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識別是否精準,關係到幫扶貧困戶的措施是否精準,關係到貧困戶退出是否精準,關係到整個精準扶貧工作的成果能否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我國開展國家層面的扶貧工作已經有30餘年,而國家這次的精準扶貧首次啟動第三方評估,創新扶貧考評體系,改變過去政府工作考核的自評方式,克服政府自評“自拉自唱”“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王婆賣瓜自買自誇”的弊端,目的是要保持評估的獨立、客觀、公正、科學,激發精準扶貧活力。第三方評估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在西方社會興起,目前已經是一種國際趨勢,現在成為我國政府深化改革的必要手段,也是我國貧困治理的一大創新。

目前開展的精準扶貧第三方評估,是針對精準扶貧“識別準確率”“退出準確率”和“幫扶滿意度”來進行的,簡稱“兩率一度”。對於這次第三方評估,基層政府作為國家精準扶貧的實施主體,也是首次接受第三方對自己工作的評估。國家要求在第三方評估過程中,嚴格執行基層幹部回避制度,例如入戶調查中不允許其他無關人員在場干擾農戶作答,防止資訊失真。當前,基層幹部們有三個擔憂:第一,貧困戶對他們的工作是否都能做到客觀的打分?有的會不會因為某些要求沒有達到而在此時滿意度測評不客觀?第二,有些貧困戶不一定完全知道政府為他們做了多少脫貧工作,在一些評估問題表述上不明白而否認做了這些工作?第三,評估方大多是大學和研究機構帶著年輕的工作人員或者學生按問卷和某些標準來評估,他們是否完全了解貧困戶複雜的實際情況?

對於第三方評估,首先,地方政府應儘快適應和積極配合,相信貧困戶公正的評價和第三方客觀的評估。其次,盡職盡力按照中央“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的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創造性地做好扶貧工作,以實際行動獲得貧困戶的認可和滿意。第三,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做好精準扶貧檔案工作。有些地方精準扶貧工作做了,綜合彙報材料洋洋灑灑,成就顯著,但沒有留下具體的痕跡檔案,例如地方黨委政府是如何對精準扶貧工作進行部署的?貧困村貧困戶是如何識別的?幫扶工作隊和工作人員是如何工作的?精準扶貧項目是如何安排的?對精準扶貧監督檢查和相應考核機制、組織保障如何開展的等等,如果各項工作成果沒有依據性材料支撐,沒有痕跡記錄,第三方評估成績一定會受到影響。但是,在做精準扶貧檔案工作中必須做到真實、準確,決不允許扶貧工作數據造假、檔案造假。

2016年9月30日,國家檔案局、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精準扶貧檔案管理辦法》,要求確保精準扶貧檔案的真實、完整、系統和安全,並對精準扶貧檔案管理的實施主體、分類、範圍、保存時間等都做了具體的要求,指導全國各地的精準扶貧檔案的管理。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阿爾山市由於建市晚、基礎薄、林業轉型艱難,2011年10月被列為國家級重點貧困市(縣級市)。全市人口6.8萬人,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48戶,1239人。雖然與全國其他縣(市)相比不算很多,但是,他們作為原來國家林業區,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極有特色,追求扶貧的品質,更高程度地改善民生。他們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發展條件;通過建房扶貧、産業扶貧、金融扶貧、醫療扶貧、政策兜底等多種方式,並認真實施內蒙古自治區提出的“三到村三到戶”(規劃到村到戶、項目到村到戶、幹部到村到戶)工程,按計劃2017年底實現“人脫貧、市摘帽”的目標任務。精準扶貧工作推進以來,為了做到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脫貧,他們十分重視精準扶貧的檔案管理工作。首先,他們在完善紙質版貧困戶檔案的基礎上,率先創新了將貧困戶檔案製成電子二維碼檔案,張貼在貧困戶家中,只是需要一部智慧手機,通過掃描二維碼,貧困戶家中的收入、住房、致貧原因、産業發展、幫扶人員、幫扶措施、幫扶進度等均顯示在手機上,也叫“貧困戶精準扶貧明白卡”,做到“陽光扶貧”。確保貧困戶一戶一檔、戶戶有檔,並進行動態的更新和管理,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貧困戶資訊管理系統。一方面方便有關部門和機構了解貧困戶的家庭情況及精準扶貧的幫扶情況;另一方面也方便貧困戶及時了解政府精準扶貧各項政策的實施情況,增加精準扶貧工作的透明度,維護貧困戶對精準扶貧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其次,他們還形成了市、鎮、村三級檔案管理聯動機制。市扶貧辦利用資訊管理系統,將扶貧工作分為易地搬遷需求類扶貧、産業脫貧需求類扶貧、政策兜底類扶貧、教育需求類扶貧和金融貸款需求類扶貧5類,針對不同類別,量體裁衣制定扶貧措施。第三,市脫貧攻堅指揮部分別建設了綜合檔案、宣傳檔案、産業檔案、社會保障檔案。通過及時整理,認真歸檔,將精準扶貧的全過程通過檔案的科學管理顯現出來,為更加精準地制定脫貧措施和年底第三方評估主體蒐集評估資訊提供便利。(向春玲 中央黨校科社部社會發展理論教研室教授)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