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南合作能力建設瞄準需求發力

發佈時間:2017-07-26 10:00:00 | 來源:農民日報 | 作者:呂珂昕 | 責任編輯:馬驊

關鍵詞:農業,南南合作,能力建設,技術

 “對於我們國家來説,南南合作正當其時,因為這個項目是以需求為導向的,各國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比如,我們希望兩年內能實現水稻産量翻倍,很快我們就收到了15個新的水稻品種,經過測試,最終挑選了3個用於自己國家的生産。”不久前,在湖南長沙舉辦的“中國—FAO南南合作信託基金二期發展中國家全球能力建設項目需求評估高級別研討會”上,納美比亞農業用水和林業部處長MildredNdundaKam binda提到南南合作信託基金一期他們參與的能力建設項目,語氣裏都是讚賞。

  據了解,截至目前,中國—FAO南南合作信託基金共8000萬美元,來自我國的兩次捐贈:2008年,捐贈3000萬美金,設立南南合作信託資金;2014年,在成功執行3000萬美元信託基金(一期)及取得成果的基礎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訪問FAO羅馬總部期間再次宣佈,將在未來5年捐贈5000萬美元信託基金(二期)。而在這兩次捐贈中,一期拿出300萬美元,二期500萬美元主要用來開展發展中國家能力建設項目,聚焦發展中國家農業生産能力方面的重點、熱點問題,進行農業知識、技術的分享、交流和推廣,促進發展中國家提高農業科技水準,實現聯合自強、互利共贏。

  如今,一期的全球能力建設項目已經進入評估階段,二期即將啟動。那麼,一期全球能力建設項目都取得了哪些成就?中國和FAO以及合作國家是如何開展合作的?如何在二期能力建設項目中汲取經驗、克服挑戰,更好地開展項目呢?

  農業部國際交流服務中心副主任藺惠芳介紹,利用南南合作一期信託基金,國交中心與FAO技術合作司及FAO駐華代表處緊密協作,共舉辦了涉及農業發展政策、農業市場資訊、水産養殖、雜交水稻、農村沼氣、熱帶作物種植以及農業文化遺産等專業20期農業政策研討及專題技術培訓交流活動,1000多名發展中國家農業官員和技術人員來華研討培訓交流。

  “通過全球能力建設項目,中國專家走出去,外國專家走進來,考察比較各自的農業發展優勢”,中國—FAO南南合作協調處協調員劉中蔚告訴記者,很多非洲國家都迫切需要提高糧食産量。根據他們的要求,中國提供了多個水稻品種,並派去了專門的技術專家。在改善了品種、採用了中國成功的實用技術之後,水稻産量普遍提高了1-2倍。“採用新品種、掌握新技術,而且能夠順利産出,才是我們能力建設項目最終要達到的目標。”

  位於非洲東部的烏干達,擁有豐富的農業自然資源,但生産力水準低,氣候應對能力差,70%的農業人口仍然處於貧困階段。南南合作全球能力建設項目先後向烏干達派出了兩批專家,為當地帶來了新的蘑菇、水果、蔬菜種類和栽培技術,改善了稻黍的品種。此外,專家還推動了烏干達跟四川科鴻集團的合作,目前該集團在烏干達計劃投資2.2億美元,將建設涵蓋技術領域等眾多方面的産業園,助力當地農業生産力的提高和農民的就業務工。

  “中國在南南框架下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中國的影響和帶動將日益增強。”FAO駐中國代表處代表VincentMartin認為,中國所發揮的作用不僅是在技術分享和轉讓方面,更有組織和引導方面,“比如説高級別的技術研討會,把具有類似問題和需求的國家聚集在一塊兒,共同尋找解決方案,‘一帶一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VincentMartin還説,FAO與中國已經合作10多年了,合作內容非常豐富,合作基礎比較紮實,這對促成中國和亞洲、非洲之間在南南合作框架之下的合作,推進落實南南合作項目是非常有利的。

  “中國通過南南合作來幫助這些發展中國家在農産品加工、農業機械化等方面進行能力提升是非常重要的,有利於當地農村、城市的企業發展,有利於當地青年和女性的就業和收入增加。”FAO總部副司長NJIEDivineNganje指出,“並且,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可以收集到很多有價值的資訊,用於指導合作成員國未來的農業政策和人才培訓計劃,更好地滿足合作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堅持需求導向,是全球能力建設項目取得成功的一個關鍵點。”劉中蔚總結道,“未來,除了加強戰略對接外,我們還將繼續創新合作模式,完善監測評估體系,抓住‘一帶一路’的有利機遇,推動發展中國家合作夥伴關係的進一步深入,實現互利共贏。”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