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鏡”戰貧記

發佈時間: 2017-07-11 09:30:03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何 聰 王錦濤 | 責任編輯: 魏博

關鍵詞: 張國輝,冷鏈物流,鹽生植被,茶卡鹽湖,草場

站在張國輝辦公室兼臥室的窗戶前,放眼望去,就是被稱作“天空之鏡”的青海茶卡鹽湖。

張國輝是青海省烏蘭縣扶貧産業園負責人,對他而言,“茶卡鹽湖”不僅是大美青海的一張名片,更是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的一張“王牌”。因為,他返鄉創業、帶動鄉親們規模化養殖的茶卡羊品牌也叫“茶卡鹽湖”。經過幾年的努力,張國輝打造的“公司+合作社+牧戶”的産業經營模式日漸成熟,“茶卡羊從訂單收購到加工、冷鏈倉儲、物流、産品體驗、線上線下銷售的全産業鏈已基本完善。”張國輝不無驕傲地説,這先後帶動牧民和貧困戶600多戶,給貧困戶和牧民累計分紅1360萬元。

企業:流轉牧戶草場,規模化經營,拓寬增收渠道

出生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張國輝,上學時的夢想是離開貧瘠荒涼的家鄉,落戶繁華熱鬧的都市。當年他大學畢業落戶北京時,不會想到若干年後,事業順風順水的自己會回到貧瘠依舊的家鄉。

海西州烏蘭縣茶卡鎮,海拔3000多米,位於柴達木盆地東部邊緣。當地多是蒙古族,在遼闊的茶卡草原上以放牧牛羊為生。“主要是養茶卡羊。”茶卡鎮巴裏河灘村的牧民建國説,烏蘭縣境內有環茶卡鹽湖區域獨特的鹽生植被天然牧場,在這裡生長的茶卡羊肉質細嫩、肥而不膩、鮮而不膻,“吃過的人沒有不説好的”。但囿于基礎設施薄弱,流通體系不健全等因素,一直以來,茶卡羊都是“養在深閨人不識”,別説是全國,就是在青海也叫得不夠響。而在競爭激烈的生鮮市場,無名,意味著薄利,甚至無利。

“而且,鄉親們是很傳統的家庭放養模式,很分散,到了出欄季,價格都是收購者説了算。”張國輝説,沒有規模優勢,也無品牌效應,高品質的茶卡羊,卻賣不上好價錢,“所以,對當地牧民來説,脫貧不易,致富更難”。

2010年從青海回北京時,張國輝就想:“我得為鄉親們做點事兒。”同年,張國輝不顧家人的反對,回到青海創業,而這一次,他打算“不走了”。

從首都到省城,再到縣城,最後回到鎮上,進到村裏,又回到了最初的起點。進村調研,考察市場,前前後後就是半年時間。“茶卡羊品質沒得説,但真正要做大做強,群眾受益,還得規模化經營。” 張國輝説,“再者拓寬增收渠道、分流轉化富餘勞動力,如此,才能提高牧民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提高收入水準”。

2011年,張國輝在茶卡鎮投資成立烏蘭縣吉仁生態農牧業有限公司,首先和巴裏河灘村牧業合作社合作,按照每畝平均6塊錢的價格流轉了47名自願加入的牧戶的草場,他們的羊以高於市場的價格折算為股份,牧民為公司放羊,公司給他們發工資。

牧民:不僅有工資和草場流轉費,而且年底還有分紅

青海是世界四大無公害超凈區之一,農牧資源獨具特色。但由於基礎設施、流通體系不完善原因,一些綠色生態食品未能被國內消費者熟知。茶卡羊要走出青海,走向全國,銷售通道與冷鏈物流是道難解的大題。

以往茶卡羊只能通過線下實體店進行銷售,傳播力不強,知道的人不多。“茶卡草原核心區域天然散養的茶卡羊,若依託電商平臺為客戶提供最新鮮的高原無污染産品,是不是就能打開局面?”張國輝尋思著。2016年海西州與京東簽署了電商扶貧戰略合作協議。張國輝瞅準時機,主動與京東生鮮接洽合作,2016年“雙11”期間,茶卡羊在京東商城自營平臺上線,“一下子就賣到了成都、上海、廣州等地。”張國輝説,“我自己都沒想到,前期的配貨全被‘秒殺’。”

“和電商平臺深度合作,讓他們為茶卡羊扶貧項目提供更為完善的生鮮冷鏈宅配體系,並請他們為養殖基地提供電商技能培訓、金融、運營和技術等支援。”張國輝説,這將為茶卡羊增加強有力的外銷渠道,不僅有助於實現茶卡羊産業鏈條的完善和品牌塑造,也會促進推動我們的農牧業産業升級,幫助農牧民增收。

“茶卡鹽湖”的牌子亮了,茶卡羊的“身價”漲了。“現在,我們的茶卡羊已經成為國家地理標誌特色農牧優勢産品。”張國輝説,為500多戶牧民平均增收1萬元,茶卡鎮巴裏河灘村的牧民最高增收7萬多元。

最高增收的牧民就是建國,今年,他終於跨過了心裏的那道坎。

“前些年做生意嚴重虧損。沒辦法,將祖祖輩輩放牧的草場和家裏所有的牛羊都抵押了出去還債。”建國説,當時整個人就像是霜打了的茄子,但是三個孩子都在上學,家裏可不能斷了炊。建國帶著老婆去城裏“站大腳”打零工,到德令哈的枸杞地裏摘枸杞,“一天40多塊錢,吃住用過,掙不了幾個錢。”

建國的情況張國輝了解後,以公司的名義借錢給建國,替他收回草場和羊群,草場流轉進公司,羊群折算入股,“就拿我説吧,不僅有工資和草場流轉費,而且還是股東,年底能分紅。”建國掰著手指説,你問我收入增長了多少?翻了三番還不止!我來給你算筆賬,我家是4000多畝草場,每畝6塊的流轉金,這就是2萬多塊錢,我和媳婦每人每月1000塊錢工資,一年就是2萬多,折算入股的羊,年終分紅3萬塊。這加一起就是7萬多塊錢啊!建國説,這幾年,他不僅還清了欠債,還在鎮上買下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房子,“這幾天尋思著進城買輛小轎車”。

品牌:嚴格控制數量,15畝草場只養一隻羊

7月,茶卡草原青草萋萋,低垂的白雲和遊走的羊群,在天際線上相互交織。

今年,張國輝向烏蘭縣扶貧開發辦公室支付扶貧資金資産收益分紅金240萬元,覆蓋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908人,每人平均達到2600多元。

企業收益好,政策跟得上,牧民心勁足。2016年,青海省扶貧開發局在烏蘭縣投資1500萬建設扶貧産業園。作為産業園的負責人,張國輝採取“一園多區”的佈局方式,“既發展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等項目,又發展‘茶卡羊’純天然養殖規模和深加工,並建成投用30萬隻屠宰加工生産線、3500噸保鮮冷凍庫等冷鏈物流設施。”張國輝説。

其中,冷鏈物流設施尤為關鍵。“一般市場上秋冬季牛羊出欄時,價格一般會壓得比較低,春夏季價格又比較高。”張國輝説,這就需要我們以空間換時間,在市場收購價低的時候,産業園將全縣所有貧困戶和牧戶的牛羊肉免費存放在冷庫當中,等市場價格回升時再銷售,如此一來,牧民就能旱澇保收。去年,這一舉措就讓牧戶的羊肉收購價從每斤13元等到了20元,每只羊增收200多元。

“發展茶卡羊生態養殖業,加大草場流轉規模,讓更多的貧困戶通過特色産業脫貧致富,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特色産業經濟。”張國輝説,只有從“輸血”到“造血”,摸準市場的脈搏,才能確保穩定脫貧、長效脫貧。

做出一個品牌難,守住一個品牌更難。“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我們嚴格控制數量,按照15畝草場一隻羊養殖。”張國輝説,為的是保證肉的品質,做出高附加值,“現在70%的客戶都是回頭客,每年的訂單在400多噸。在北京的展會上,香港客商聞香而來,品嘗後立馬提出合作。目前正在籌備,預計10月份將在香港市場上市。”張國輝説。

“截至目前,扶貧産業園各個産業為貧困戶提供200個就業崗位,每人平均年收入2.74萬元。”張國輝説,扶貧産業園還專門針對一些需要照顧病人不能離家就業的人,做了“私人訂制”,在保證産品銷路的情況下,設計開發了電熱敷鹽袋,將鹽和鹽袋送到貧困戶家中,每裝一個付加工費2元,保障其收入。“這還不夠,未來要通過一、二、三産融合發展,做到旺季有旅遊收入、淡季有産業和電商收入,而茶卡再無貧困戶。”張國輝面向遊人如織的茶卡鹽湖,充滿希冀地説。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