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峰:挂職金寨送“希望”

發佈時間: 2017-07-07 16:32:29 | 來源: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 譚路 | 責任編輯: 劉晨曦

關鍵詞: 大別山,脫貧攻堅,華潤集團

昔日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為迎來全國解放書寫出熱血讚歌。斗轉星移,時光荏苒,群策群力的脫貧攻堅事業中,涌現一批奮戰一線,夙興夜寐的扶貧排頭兵,由華潤集團派往大別山腹地安徽省金寨縣挂職扶貧的胡立峰,便是其中翹楚。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的委派

初見胡立峰的人,都會覺得這個丰神俊朗,儒雅陽光的後生仔應該是高校的研究人員或教師,殊不知2010年從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碩士畢業的胡立峰,進入華潤置地已是第七個年頭。講究務實的理工科出身,讓胡立峰對於未來並沒有太過華麗的幻想,認真對待經手的每個項目,守著平凡溫馨的小家,往後的一生也便是如此吧。2013年,華潤集團主導建設的“希望小鎮”項目把胡立峰與扶貧聯繫到了一起,孰料這段人生,竟為他提供了一個揮灑筆墨,涂丹描青的舞臺。

紅色央企華潤集團自2008年起,便利用企業、員工及和合作夥伴的捐款,對革命老區、貧困地區通過“環境改造、産業幫扶、組織重塑”三步驟來建設希望小鎮,安徽六安金寨華潤希望小鎮是第六座。

眼看項目即將開始運作,集團仍未找到合適的負責人。此時,六安市委市政府,以及華潤慈善基金會的一些領導推薦了胡立峰。簡單的一席談話後,胡立峰便被集團外派到金寨縣負責協調落實金寨希望小鎮項目。同年10月,在金寨縣人民政府挂職副縣長。彼時剛剛新婚不久的胡立峰沒有想到,這一去就是三年多。

金寨華潤希望小鎮選址于吳家店鎮古堂村和松子關村,兩村共有村民303戶,農業人口1245人,貧困發生率為40%,其中多為因病致貧、因殘致貧、因學致貧等。踏上金寨土地那一刻,胡立峰心中不禁頓生詫異,自己是安徽人,當然知道這是全國聞名的“將軍縣”——曾誕生過59位開國將軍。可眼前的景象……就説道路,全鎮除了主幹道是硬化的水泥馬路以外,其他全是坑坑洼洼的土路,稍微遠一點的地方,開車都困難。路上遇到的村民對這一行陌生每人平均報以善意的微笑,淳樸的民風總算為胡立峰找到印象中中國農村的應有景象。“我到現在還記得那天遇到了個子高挑,面龐黝黑的村民熊國柱。他對我們項目的入駐表示極大歡欣,用他的話説就是‘天上掉下了餡餅’。”

胡立峰查看小鎮建設用地情況

單槍匹馬送“希望”

初到金寨,整個項目組就胡立峰單槍匹馬在跟進,人生地不熟,時間緊,任務重。胡立峰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度過了長達三個月的適應期。

産業幫扶是關鍵,基礎設施是保障,胡立峰始終貫徹這一宗旨:“如果僅僅局限於民居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例如修路蓋房,而沒有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村民的生活水準仍然很難從根本上得以提升,脫貧也只能流於表面,成為空話。”

通過建立“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基本模式,利用企業自身資源優勢,引導農民與市場對接,胡立峰在金寨成立了潤農農民專業合作社,並以此為平臺開展土地流轉,發展規模化、綠色生態的現代農業。

金寨華潤希望小鎮範圍內共有耕地1200畝,經過積極奔走,胡立峰為合作社流轉土地1000畝,用於發展生態獼猴桃種植産業扶貧項目。“金寨當地漫山遍野的野生獼猴桃,有良好的種植基礎,通過來自華潤集團的1022萬元資金和縣政府的890萬資金,我堅信可以帶動當地村民脫貧致富。”

胡立峰跟村民算了一筆賬:“通過流轉村民土地,吸納村民加入合作社,他們可以獲得三份收入:一是土地流轉租金,每畝地550元左右,每年租金相當於一年的水稻收成;二是潤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的工資,每人每月可獲得800-1200元;三是分紅,村民以現金形式在合作社入股,合作社實現盈利就能給入股的村民分紅。等到1000畝獼猴桃全挂果,每戶每年至少可獲得幾千元、甚至一兩萬元的分紅。”

為了降低風險,保障村民順利獲得分紅,胡立峰積極尋求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的技術支援,利用現代農業科技降低蟲害風險,為村民增收保駕護航。同時注重對小鎮範圍內4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用工傾斜,扶持貧困戶成立獼猴桃種植小型家庭農場,以合作社為平臺,統一生産物資、統一技術標準、統一過程監管、統一果品品質。最後依託華潤集團旗下華潤五豐有限公司的銷售渠道及華潤萬家超市的銷售終端優勢幫助貧困戶進行統一銷售。生産—管理—銷售的全程幫扶,解決了村民的後顧之憂,為金寨帶去了新思路。金寨的“五豐獼猴桃”現已在市場上反響甚佳:“特別甜,有股初戀的味道。”

胡立峰挂職三年以來,潤農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力量不斷壯大,吸引了全村勞動力組織生産。截至2016年,已流轉土地的獼猴桃種植任務全部完成,千畝生態獼猴桃基地初具規模。同時,已有30多位農民工被金寨新景象吸引,響應號召回鄉創業,其中有6位加入到合作社並成為理事。2016年村民年均收入達9360元,較2013年5252元增長78%,遠超每人平均年收入3000元的脫貧標準。

胡立峰慰問村裏老人

揮鞭驅策“三駕車”

寶馬配好鞍,丹青配好框,金寨當地的基礎配套設施也讓胡立峰傾注不少心血。借助華潤集團的強大實力,通過統一規劃,胡立峰在金寨希望小鎮開展了“和諧的民居改造”、“生態環保的市政基礎設施”和“功能齊備的公共配套設施”三方面的建設。

民居建設方面:以“改廚、改水、改房、改廁、改圈、改院”等六項工程為契機,胡立峰帶著項目組會同當地幹部積極動員建檔立卡貧困戶拆除危房並搬遷至中心村莊或小鎮核心區,改善居住條件並能享受公共配套設施。目前,村民住房條件已大幅改善,三年累計完成298戶村民房屋拆改,其中拆除新建房屋38戶,舊房改造260戶。

公共配套建設方面:經多方動員,多次奔走,胡立峰的汗水灑遍了金寨每個角落,新建了希望小學、幼兒園、衛生院、綜合服務中心、村民文化樂園、健身廣場、公屋、金融服務室及華潤超市等鄉村公共配套設施,徹底改變了當地農民的生産生活環境,使小鎮農民享受到了城市文明所帶來的舒適、衛生與便利。“2016年7月1日特大洪澇災害期間,古堂公屋成為吳家店鎮避險群眾安置地,在抗洪搶險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市政設施建設方面:對金寨路況心有餘悸的胡立峰深知道路建設的重要性。全鎮實施道路硬化近5公里,坑洼變坦途。人工生態濕地、太陽能清潔能源、電網和供水系統改造等市政基礎設施相繼完工。胡立峰以一組數據自豪地介紹著如今的金寨:“三格化糞池污水處理覆蓋率達98%以上;村莊道路太陽能路燈亮化率100%;村莊道路及民居宅前屋後綠化率達90%以上;新建村民大型活動廣場3處,增加停車位70個。”如今的金寨,再不是胡立峰初到時開車“寸步難行”的模樣。

“遠方的遊子請你快回來”

金寨的居住條件日臻完善,胡立峰卻沒有躺在功勞簿上沾沾自喜,反而有了新的擔憂。

在挂職幫扶過程中,胡立峰發現,環境改造固然可以迅速改變村民的居住條件;3到5年的持續産業幫扶,也可以有效帶動村民致富,但解決溫飽問題的美麗鄉村就能留住農村人口嗎?顯然不能。他看到的仍是大量優秀農村青年通過升學就業等途徑流向中心城市,鄉村活力在“空心化”狀態下日漸式微,富裕起來的鄉村也僅僅是皮囊風光而已,在精神文明建設、鄉土文化傳承方面依然任重道遠。

新困難意味著新挑戰,新擔憂帶來了新任務。

經過分析,胡立峰以及項目團隊發現,導致鄉村凋敝的“空心化”同時引發了留守兒童教育難、農村人口健康狀況不佳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他在設計落實希望小鎮幫扶機制時,便嚴格遵循國家提出的“兩不愁、三保障”方針,將提升農村教育水準及衛生醫療條件與改善住房條件並舉,並將發展産業技能培訓作為吸引廣大農民工回鄉創業的重要因素。“爸爸不回家,一切都白搭。”胡立峰對鄉村情況把握已漸入佳境,一下就抓住了問題的核心,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竅門。

2015年建成的具有現代化教學設施和優質教學品質的幼兒園、希望小學首次招生就吸引了400名適齡學童報名,較原來老校區僅有90余名學生的教學規模大有提升。2016年學生數量達到412人,其中隨父母外出務工就學再返鄉入學的人數達到37名。

2016年初建成並投入運營的小鎮衛生站多次組織義診活動保障村民基本醫療。目前就醫人數累計近2500人次,做到了大病能預防、小病能解決。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胡立峰及其團隊為返鄉農民工量身打造了包括鄉村管理、農家樂經營、獼猴桃種植技術等主題的培訓班,目前已累計培訓180人次。返鄉農民工加入獼猴桃合作社成為産業工人、開辦農家樂成為私營業主、參與當地及附近建築腳手架工程成為專業技術工人,每月的收入能達到4300-6000元不等,相當於甚至略勝於在城市務工。而且在家鄉就業的幸福指數要比在外漂泊提升不少,這大大增強了鄉村活力,為鄉村和諧打下了良好基礎。

紮根基層,走街串巷的功夫沒有白費,對於中國農村的現狀,胡立峰顯然看得很透徹:“中國農村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它的維繫紐帶更多是依靠宗族血緣和人情禮法,想要積極發揮這些因素的作用留住村民,激發農村人力資源,就得有一批與之相對應的載體將之物化,否則即使花大力氣扶貧,也只能産生短期效應,無法從根本上最大限度地調動人力資源。”

想法萌生,做法緊跟。大力倡導鄉賢文化的胡立峰非常重視對公屋、祠堂的保護性修繕。徐姓是當地的大姓,始建於清光緒十二年(1887年)的徐氏祠堂是村內唯一保留的祠堂建築。隨著歷史變遷,祠堂主體建築瀕臨坍塌,周邊的空間被村民建滿了豬圈,難尋往日痕跡。翻修一新的徐氏祠堂被村民稱為徐家大院,今年77歲高齡的族長徐其誘老先生應胡立峰之邀親自書寫了徐氏家訓懸挂到祠堂裏。祠堂的修葺翻新不僅將整個徐氏家族的46戶宗親凝聚到了一起,也成了整個希望小鎮處理公共事務、舉辦村民活動的場所。大家循祖訓、立規矩、整家風,在歷史傳承中汲取著現代發展的動力,在精神層面激發村民生活信心,展現新時代新型農民的絕佳風采。

理工科出身的胡立峰對新興技術較為敏感,按照“鄉村+網際網路”的思路,通過華潤慈善基金會的指導和幫助,將騰訊“為村”項目引入金寨希望小鎮,為金寨希望小鎮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和微信群,利用網際網路思維為希望小鎮的村民搭建了一個虛擬的活動空間。通過微信公眾號和微信群,村民可以及時了解村務村情,參與村落治理,聯絡溝通情感。此外,還組建了鑼鼓隊、籃球隊、健康舞團等文娛團體,不定期放映露天電影;每逢春節等重大節日,村民都會自發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村民想到的,胡立峰為村民做到了;村民想不到的,胡立峰替村民想到了。

胡立峰和希望小鎮安置新區

贈人玫瑰 手有餘香

説成績,鮮花掌聲錦上花;説付出,千言萬語道不盡。

名校畢業後便進入華潤,升學就業順風順水的胡立峰,似乎之前沒遇上過什麼坎兒,金寨挂職幫扶的經歷對他而言,何嘗不是第二個課堂?一路有風景,有坎坷;有汗水,也有碩果。

土地是農民安身立命的根本,可當時忙於村內建設的胡立峰對這點還未有深刻的體會:“我曾經天真以為只要是荒地,就能被徵用建設。哪意識到即使是荒地,背後的産權歸屬也極其複雜”。在簡樸的開工典禮上,當地村民便找到府來。好在村民通情達理:“今天開工典禮是好事,我們不阻攔你,但以後一定要先弄清楚土地的産權問題再開工。”當時真的帶給胡立峰很大的挫敗感和委屈:“本來抱著幫扶的初衷來金寨,卻得不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援。”越想越沮喪,當天便將鬱悶的心情發到朋友圈。一直對胡立峰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和關心的華潤集團辦公廳副主任魏耀東看到後,立刻發來微信詢問,表示鼓勵。“當時挺感動的,能感受到集團領導在大後方及時提供支援和關心,也不覺得有多難了。後來才明白,問題出在我自己身上,對農村各種複雜的情況不了解。”

胡立峰在特殊情況下的決斷,使得金寨希望小鎮成為華潤投資建設六座小鎮中的特例,而他本人也得到了鍛鍊,增強了應對複雜突發事件的決策力,為以後處理各項工作打下了基礎。“膽子大了,路子就寬了。”

談及未來扶貧工作的攻克難點,胡立峰有了經驗,也有感觸:“關鍵還是貧困戶的意識問題,扶貧先扶志這一點很重要。事實上不少村民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只是被動機械地接受幫扶。例如2016年當地發生水災,一些村民眼看水都淹到堂屋了,仍無動於衷,覺得救援是政府的事,缺乏自救意識,讓人頗感無奈。”

三年的挂職幫扶工作,註定會是胡立峰一生難以忘懷的經歷。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這段參與脫貧攻堅的經歷教會了他何為家國情懷和社會擔當。他本人獲得的歷練也會對以後的工作帶來莫大助益:“未來的路還很長,還得繼續努力!”(《中國扶貧》雜誌供稿 譚路)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