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怎麼幹 農業部盯住這些事兒

發佈時間: 2017-06-27 14:37:16 |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王振紅 | 責任編輯: 王振紅

關鍵詞: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怎麼幹 農業部盯住這些事兒

    2017年6月25日,由中國科學院主辦的“科技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與決策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圖為農業部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葉貞琴。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王振紅) 去年以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良好開局,農業部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葉貞琴6月25日在“科技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與決策高層論壇上表示,“調減了‘鐮刀彎’等非優勢區籽粒玉米3000萬畝,優質飼草和青貯玉米增加600萬畝,大豆增加900萬畝;農藥使用量繼續零增長,化肥使用量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接近零增長,一些地方還實現了負增長;主要農産品加工轉化率提高到65%,尤其是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農村電商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的新亮點。”

四推進、一穩定

葉貞琴指出,今年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年,農業部繼續圍繞這個主線,在工作著力點上聚焦“四推進、一穩定”:

一是推進結構調整。順應市場需求,指導地方發展優質綠色生態農産品。繼續調減“鐮刀彎”地區玉米1000萬畝,優化生豬區域佈局,振興民族奶業;推進漁業減量增收和資源養護,轉變養殖方式;抓好現代農業産業園建設,創建特色農産品優勢區,打造一批特色優質農産品品牌。

二是推進綠色發展。在繼續抓好耕地輪作休耕、化肥農藥零增長的同時,今年農業部啟動實施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即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行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東北地區秸稈處理行動、農膜回收行動和以長江為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行動。研究制定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政策體系。

三是推進創新驅動。適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著力在節本增效、優質安全、綠色發展等方面下功夫。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加快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以重點行業、關鍵領域為重點,加快佈局一批區域性農業技術創新中心。

四是推進農村改革。重點是落實好中央三個文件:落實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加快推進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落實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的意見,進一步擴大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試點;落實關於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健康發展。同時,繼續深化農墾改革以及玉米收儲制度改革。

五是穩定糧食生産。落實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啟動糧食生産功能區和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建設。

農業科技創新三個轉變三件事

葉貞琴表示,科技創新是創新驅動的重要一環,也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兩大動力之一,必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支撐和拉動作用。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取得積極進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和轉化應用能力不強,不能完全適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

他認為,在農業科技創新方向上要加快三個轉變:一是從注重數量為主,向數量品質效益並重轉變,統籌提升土地産出率、勞動生産率和資源利用率,促進農業綠色發展;二是從注重糧食生産為主,向糧經飼統籌和大農業轉變,實現農林牧漁結合,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三是從注重農業種養為主,向種養加、資源環境等全過程全要素轉變,協同促進糧食安全、品質安全和生態安全。在創新機制上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創新基層農技推廣機制;二是加強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三是加強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建設。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