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中國和非洲學者從《擺脫貧困》一書探尋中國減貧經驗
6月21日至22日,中非減貧發展高端對話會暨智庫論壇在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行。圖為會場內,與會者爭相翻閱習近平主席著作《擺脫貧困》。(人民日報記者 暨佩娟攝)
6月21日至22日,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搭起”中國和非洲專家學者思想交匯的大平臺。從非盟會議中心到下榻賓館,從一起乘坐的大巴車到東方工業園,出席中非減貧發展高端對話會的嘉賓相談暢敘,習近平主席著作《擺脫貧困》成為焦點。
《擺脫貧困》一書收錄了習近平主席當年在中國福建省寧德地區工作期間對當地減貧發展的重要思考與實踐。在與會代表們看來,非洲要從中國減貧實踐中探尋可資借鑒之處,就要有“過程意識”,要觀察起步,把握進展,看清中國減貧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而《擺脫貧困》所記錄的“寧德故事”正是突出展現了中國減貧經驗的精髓。
今天,切實擺在面前的減貧重任促使非洲更加看重中國實踐與經驗。世界銀行2016年發佈報告指出,經過20多年快速發展,非洲貧困率雖然已經從1990年的57%下降到2012年的43%,但由於人口增速較快,同期非洲貧困人口的絕對數量依然增加了1億。恰如國務院扶貧辦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主任黃承偉在會場對記者所表示的,二戰結束以來,以歐美為主導的發展援助,客觀來講並沒有為非洲找到本土化減貧路徑,而中國自身的成功減貧實踐,正讓越來越多非洲國家看到新的希望。
“弱鳥先飛”,尋求自主發展
習近平主席為《擺脫貧困》一書作跋時寫道,“全書的題目叫做‘擺脫貧困’,其意義首先在於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
同樣是為了闡述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減貧工作中的重要意義,《擺脫貧困》一書提出了“弱鳥先飛”理念,認為“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在21日的中非減貧發展高端對話會上,與會人士紛紛表示,習近平主席闡述的“弱鳥先飛”理念,有助於非洲探尋自主發展之路。
“如果沒有這麼一種自強的精神狀態,再好的政策、戰略都難以産生效果。每個人都需要意識到,減貧與發展是屬於自己的一場戰鬥。”賴索托專欄作家塞貝若·塞米埃爾·馬蒂比在會場告訴記者,《擺脫貧困》一書他已經讀了三遍,而在閱讀過程中,他本人感到最受啟發的正是書中傳遞的求之於己、自我作為的強烈意識。
南非人類科學研究委員會研究員亞茲妮·艾波爾在對話會上仔細梳理了寧德從1987年到當前的具體發展變化。她從中得出的結論是,非洲若想真正取得減貧突破,就不要講空話,不要秀概念,而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政策,然後全力去幹。她説:“習近平剛到寧德工作的時候,那裏的狀況非常落後,但是他十分強調自主性的問題。非洲應該高度重視這樣的觀點,讓貧困地區的人民學會依靠自己。非洲很多地方現在還停留在‘工業1.0’時代,再加上非洲發展製造業面臨著東南亞等地區的激烈競爭,因此我們必須要抓緊從自身做出努力。”
非洲能力培養基金會代表伊曼紐爾·納多齊博士如是理解“弱鳥先飛”理念:“從習近平主席的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減貧需要一種軟性能力,即面對貧困的正確心態,人民必須要改變貧窮的心態。在非洲能力培養基金會看來,非洲同樣需要努力擺脫‘習慣於貧困’的心態,防止它阻礙我們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
因地制宜,找到比較優勢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這是習近平主席當年就閩東地區農業發展所提出的具體思路,彰顯因地制宜探尋發展路徑的科學思維。在參與對話會的中非代表們看來,非洲減貧發展,同樣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來設計具體政策,找到各自國家或地區的比較優勢。
長期從事中國扶貧開發事業研究工作的黃承偉告訴記者,中國扶貧開發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根據各個地區的不同特點、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貧困人口的不同變化來設計、調整扶貧政策。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貧困問題的趨勢和特徵、對扶貧工作在整個經濟發展全局中的位置作出新判斷,提出實施精準扶貧,這是因為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剩下的貧困問題都屬於硬骨頭,脫貧難度大,必須精準識別、精準施策。
“我對中國扶貧工作印象最為深刻的一點是,每一個縣都知道哪些人是窮人、他們住在什麼地方,並基於不懈調研來制定政策。”喀麥隆《論壇報》資深記者班昆·高德勒夫·科雷斯在會上如是説。他認為,非洲官員們同樣需要認識到,有效的扶貧政策不是坐在空調房裏想出來的,中國在實地研究的基礎上制定政策這種做法,值得非洲借鑒。“一些人總是希望有萬能的政策,但這是不可能的。我們需要學習中國的經驗,但我們同樣不能簡單地複製中國方式,應把中國經驗和當地實際情況結合起來。”
剛果(金)阿斯論壇媒體集團總編何塞·納韋吉同樣向記者表示,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討論貧窮是兩回事,這正是寧德減貧經驗的重要意義所在,“減貧工作需要協調政策和治理,減貧應當深入到田間地頭,而非在辦公室裏”。
“寧德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因為寧德是一個普通的地方,全球各地區其實都有‘寧德’這樣的地方”。亞茲妮·艾波爾告訴記者,時至今日,減貧依舊是人類發展繞不開的話題。《擺脫貧困》一書對非洲減貧的啟示是,應當因地制宜對政策進行調整,只有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各類投資才能挖掘出當地的比較優勢,進而推動發展。
“滴水穿石”,展現政治擔當
“我讚賞‘滴水穿石’的精神,讚賞默默奉獻的精神,提倡幹部埋頭苦幹,著眼于長期的、為人鋪墊的工作。”《擺脫貧困》一書中,習近平主席所推崇的“滴水穿石”精神,生動詮釋了真摯深厚的為民情懷,體現了矢志不渝、奮鬥不息的進取品格。
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友義參加過習近平主席著作的對外翻譯工作。他在會場對記者表示,扶貧是面向全球所有國家的共同話語,政府在其中需要發揮的作用無可替代。《擺脫貧困》一書中記錄,當時寧德地區不少民眾對一些事實上沒有實施條件的大項目抱有很大熱情,但習主席強調,寧德發展不能隨風起舞,只能從實際出發。黃友義認為:“這樣的做法,恰是展現了為政者的擔當精神。這樣的擔當精神,對於不同國家推進減貧事業,都具有普遍性意義。”
非盟委員會副主席托馬斯·奎西·誇蒂在對話會總結講話中談到,中國在減貧方面已經取得的成果,給非洲帶來很多啟發。發展教育、傾聽人民的聲音、為人民服務,這正是我們非盟應該學習做到的。在今天的非洲,如果我們能夠提供好的教育,讓年輕人學會科學技術,並運用到産業之中,非洲就能完成工業化、産業化。“我們能從中國學到的經驗很多,尊重歷史、尊重人民都是很重要的部分。我們也要從人民中汲取力量。”
不少非方代表還談到了減貧過程中政府治理能力問題。非盟委員會秘書長辦公室官員肯尼斯·塔伊曾訪問中國,中國的發展速度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表示中國能夠取得巨大減貧成就,不僅是因為人民勤勞、遵守紀律,政府脫貧規劃的全面性、綜合性同樣很關鍵,這對於非洲國家的發展具有借鑒意義。
衣索比亞政府政策研究中心新聞處主任賽科·蓋塔丘·提魯內表示,中國政府從基層到中央,在執行減貧政策上都是非常有效的,各國減貧都需要執政黨發揮強有力的領導作用。“《擺脫貧困》一書中提到了反腐問題,這在非洲同樣需要引起重視,只有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政府才能真正做到和人民保持密切關係。任何一個政府都應認識到,人民福祉是最重要的。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我非常欣賞《擺脫貧困》這本書。我們國家每一個在領導崗位上的人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
“讓我們一起在2017年種下思想的種子”,這是非洲能力培養基金會主任巴卡裏·科尼與記者交談時,對中非減貧發展高端對話會後續影響的寄語。正如他所言,中非圍繞減貧問題展開思想交流,必將為非洲未來的減貧事業貢獻更多思想資源。
(人民日報記者吳綺敏、胡澤曦、暨佩娟、李志偉、王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