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實現精準扶貧,從“輸血”走向“造血”,産業扶貧是必由之路;而要實現真正的脫貧致富,則離不開規模化、有競爭力的支柱産業以及多元化的産業鏈佈局,山西一些地區依據“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佈局,大力發展具有域內特色的支柱産業,探索出了可資借鑒的路子。
吉縣:“小蘋果”做成“大産業”
吉縣,是山西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小縣,九曲黃河的中游從這裡穿縣而過,中國第二大瀑布壺口瀑布成為這個小縣城的名片。近年來,吉縣堅持把發展壯大蘋果産業作為扶貧開發的主攻方向,抓住山西省實施連片特困地區脫貧攻堅和“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産業扶貧的重大機遇,全力推動蘋果産業成為支撐全縣農民脫貧致富的骨幹産業。
吉縣境內溫差大、海拔高、光照足,生態條件獨特,是全國蘋果的最佳優生區。所産蘋果果型端正高樁、果面光潔細膩、著色鮮艷濃紅、口感香脆甜爽,品質上乘。“壺口牌”紅富士蘋果已成為國內外知名品牌,暢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並遠銷俄羅斯、西歐、南亞等國家和地區,與壺口瀑布一樣,成為吉縣靚麗的招牌,也成為縣域經濟的主導産業和農民穩定增收的支柱産業。
依託優勢條件,吉縣大力發展蘋果産業的提質升級,在全縣範圍內發展蘋果有機生産區,集中打造了有機蘋果生産基地3萬畝,推廣生物覆蓋、節水灌溉、黑膜保墑等先進技術,加強果園水、肥、路、電等配套設施建設,搭建防雹網100畝,安裝太陽能殺蟲燈300盞,蘋果種植産業在吉縣得到了大規模的推廣。2016年全縣蘋果種植面積達到28萬畝,年産優質蘋果18萬噸,産值突破7億元,果農每人平均果品收入7500元。
吉縣果園喜豐收 張保華攝
家住吉縣東城鄉東城村的馮三緒説:“我家以前主要靠種玉米,除掉全家的口糧,一年的收入也就3000多元。現在跟著村裏種蘋果,11畝地全種上蘋果,畝産不低於5000斤以上,2016年,收入將近25萬元。”馮三緒不僅靠種植有機蘋果致富了,還帶動村裏的貧困戶打開銷售渠道,提升蘋果品質,促進脫貧增收。
如今的吉縣,漫山遍野都是果園,有的蘋果大戶年收入達30多萬元,紅蘋變成了“金果果”,蘋果樹成了“搖錢樹”。下一步,吉縣將加快推進蘋果有機化、産業化發展,堅定不移走蘋果産業有機化轉型發展的路子,全面推進蘋果産業提質增效。
據了解,眼下,吉縣正在加快推進蘋果與旅遊一體化發展,依託區位優勢和産業優勢,結合文化旅遊和生態休閒“兩村”建設,進一步加快推進蘋果産業與旅遊産業的一體化發展,以旅遊産業發展帶動吉縣蘋果的品牌知名度提高,以蘋果採摘、鄉村旅遊等豐富壺口旅遊産品,實現蘋果産業與觀光旅遊産業的雙促進、雙提高。
平順:“中藥材王國”的致富經
平順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地處太行山南端的上黨盆地邊緣地帶,境內群山起伏,海拔最高1876米,最低380米,又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這些自然條件給中藥材的生長繁衍提供了獨特的條件,全縣約有300多種植物藥材,大宗中藥材約67種,道地中藥材約10多種,堪稱“中藥材王國”。
近年來,發展好中藥材種植成為平順縣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發力點。因此,平順縣借著中藥材發展的東風,利用龍頭企業的帶動,開始科學發展優勢産業,念起了“脫貧致富經”。
“企業富了不是富,只有老百姓富了才是一個企業的責任所在,價值所在”,這是振東健康産業集團總裁李安平一直遵守的信念。多年來,振東集團一直以“與民同富、與家同興、與國同強”的發展理念積極參與扶貧工作,專門設立了“扶貧辦公室”,並採取“公司+N”的中藥材種植模式,助力老百姓儘快摘掉窮帽子。
2010年,依託平順有種植中藥材的歷史和地理優勢,振東集團在平順註冊成立山西振東道地連翹開發有限公司,開始發展20萬畝連翹野生撫育基地,並於2013年投資5.5億開始打造50萬畝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加工、倉儲、辦公、質保為主的産業園區,200個中藥材種植品種規劃,以黨參、連翹等平順大宗藥材為主,逐步形成種、收、儲、運、銷産業化經營。
據悉,平順50萬畝中藥材加工基地整個項目年産值可達20億元,年創利稅達2.3億元,可直接安排就業600余人,安排種植農民就業8000余人,采收季節還將帶動上萬人就業,同時,還能帶動包裝、運輸、旅遊等相關産業發展,使2萬多農戶依靠産業穩步脫貧。此外,振動集團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面,實行“包村到戶,責任到人”制度,一個部門扶貧一個村,一個中層管理幹部幫扶一個村,一個高層幹部管理一個片,進行精準幫扶、調研對接。目前,振東集團已對全縣12個鄉鎮、78個貧困村、6490戶貧困戶、17868名貧困人口進行對接幫扶。
但是,眾所週知,藥材種植初期無法獲得收益,而且藥材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受市場影響較大,單純依靠貧困戶自發種植和銷售,很難抵禦市場風險。如何能夠讓貧困戶毫無後顧之憂地從事中藥材種植,是振動集團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經過不斷努力,振東集團成功摸索出了“公司+政府+專業合作社/農戶聯保+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在中草藥剛剛開始種植的無收益期,以預付款的形式提前發放給貧困戶購買種子、種苗的貸款;充分利用荒山荒坡,林藥間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規模化種植。公司與種植戶簽訂收購合同,並實行 “最低保護價模式”,在采收季節,當藥材價格高於合同收購價時,按市場價格收購,低於合同價時按照保護價格收購。
2015年,潞黨參的市場價格跌至6元/斤,中藥材種植戶面臨著“豐産不豐收”的危險。為了保護種植戶的積極性,振東中藥材加工倉儲物流基地以近五年平均價格10元/斤進行兜底收購,每斤補貼4元,僅潞黨參一項就收購100噸左右,企業補貼高達80余萬元。2016年,潞黨參價格漲至25元/斤,振東又以市場最高價格收購種植戶的潞黨參300多噸,讓種植戶深切感受到跌價時企業兜底,漲價時自己賺錢的“模式”優越性,很好地保護了他們的種植積極性。
“戶戶有黨參,山山種連翹,人人學技能,年年增收入,家家感黨恩”,這是龍溪鎮佛堂嶺村一直在遵循的目標。為解決傳統種植方式産量低、品質差和市場價格起伏不定等農戶種植中藥材的後顧之憂,佛堂嶺村在振東集團的幫助下,邀請技術人員多次到村採取現場指導、集中培訓的形式,給農戶講解潞黨參、黃芩、柴胡等中小藥材的種植技術,解決了農戶種植技術難題。同時,還支援黨員幹部率先創辦合作社,充分發揮“合作社+農戶+基地”的模式,保障農戶的銷售渠道,極大地鼓舞了農戶的種植熱情。目前,每戶至少種有1畝黨參,全村種植的黨參規模由原來的幾十畝,發展到現在的幾百畝。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中草藥種植已經成為佛堂嶺村的主導産業。“以往,全村每年種植收入約100萬元左右,如今,僅黨參一項,全村收入在200萬元左右,在平順縣各村的種植業中排名第一。”佛堂嶺村村支書告訴記者。
壺關:大棚托起綠色致富夢
春風和煦,草長鶯飛。初春時節,走進壺關縣五龍山鄉歡掌底村的草莓大棚,只見滿地的草莓在綠葉的映襯下鮮紅奪目,吸引著慕名前來採摘的遊客。
五龍山鄉地上無特産,地下無礦産,是一個典型的山區鄉、貧困鄉。近年來,鄉黨委、政府結合鄉情實際,因地制宜,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鼓勵建大棚、種蔬菜。一時間,特色種植在全鄉風生水起,為農民增收致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截至目前,歡掌底村已建成75座冬暖大棚。與此同時,村裏還加強旱地蔬菜種植規模,逐步形成設施蔬菜、旱地蔬菜、草莓、核桃等有機無公害作物多種形式的産業發展品種。為了進一步增加收入,在加強傳統銷售模式的同時,村裏建立了網路銷售平臺,讓貧困戶不出門就能了解行情、銷售産品。
“要不是種大棚,我哪能脫得了貧?”36歲的梁世龍激動地説。身患慢性病的梁世龍家裏有5口人,兩個孩子正在讀小學,生病的老父親也需要夫妻倆照顧。以前一家人的生計全靠梁世龍外出打零工,如今因身體問題只能被迫放棄打工回鄉待業吃低保。“最難的時候,連每個月200塊錢的藥費都拿不出來。”説起曾經的窘迫,梁世龍心有餘悸。2016年,村裏建起了蔬菜大棚,他主動承包了幾畝地嘗試種植草莓,並通過採摘等方式打通市場。現在,梁世龍的採摘生意做得越來越好,家裏的生活條件也逐漸好轉。雖然種植草莓只是梁世龍發展産業的一次嘗試,但卻承載著他對美好生活的希望,而他的希望隨著一批批大棚産業的順利進入市場變成了現實。
花總是能給人一種幸福的感覺,五龍山鄉迎樂村就是利用這樣一份給人帶來幸福感的産業,為當地的貧困戶帶來了福利與幸福。為了解決本村産業發展能力不足問題,迎樂村廣開門路,多方招商,引進長治市襄垣縣籍能人劉振虎,組建祥泰花卉種植合作社,投資180余萬元,發展冬暖式特色花卉康乃馨種植項目,規劃建設了30座花卉種植大棚,現有20座已投入使用,由合作社統一承包、經營管理,每棚至少解決一個貧困戶優先務工,就近創業就業。目前共安排貧困戶20人,每人平均年收入達到6000余元。
同時,迎樂村還採取創新集體産業資金+能人(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通過股份合作,將村集體發展花卉經濟收入入股到祥泰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實現村集體資産收益,採取切塊分紅辦法解決貧困戶穩定脫貧問題。2016年,村集體花卉種植凈收益達到3.5萬元(2000余元/棚),經四議兩公開,村集體將集體收益的68%用於貧困戶分紅,32%用於集體使用(12%用於村級集體事業,20%用於産業持續發展資金),分紅比例按特困戶、貧困戶、一般貧困戶三類進行,貧困人口每人平均收益分紅280元左右,既保證了産業的良性有序發展,又保證了貧困戶收益分紅穩定。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想要實現一個地區的穩定脫貧,必須要增加自身的“造血功能”,因地制宜發展産業,努力鑽研掌握技術,這才是一個地區擺脫貧困,奔向幸福生活的根本之策。(《中國扶貧》雜誌供稿 馬麗文 張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