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詞條]八七扶貧攻堅計劃

發佈時間: 2017-06-20 10:02:11 | 來源: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 國務院扶貧辦 | 責任編輯: 王虔

關鍵詞: 扶貧詞條,八七計劃,扶貧開發行動綱領

指國務院1994年4月頒布的《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以下簡稱《八七計劃》)。

在改革開放和扶貧政策的推動下,經過連續多年的艱苦努力,我國農村貧困狀況明顯緩解,尚未完全解決溫飽問題的貧困人口由1978年的2.5億人減少到1993年的8000萬人。但是,這部分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國家重點扶持的592個貧困縣,分佈在中西部的深山區、石山區、荒漠區、高寒山區、黃土高原區、地方病高發區以及水庫區,而且多為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這些地區的共同特徵是,地域偏遠,交通不便,生態失調,經濟發展緩慢,文化教育落後,人畜飲水困難,生産生活條件極為惡劣。解決這部分群眾的溫飽問題難度很大,必須打一場扶貧攻堅戰。

《八七計劃》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明確目標、明確對象、明確措施和明確期限的扶貧開發行動綱領。決定:從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力爭用7年左右的時間,基本解決全國農村8000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八七計劃》的主要奮鬥目標是:(1)到20世紀末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使絕大多數貧困戶年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500元以上(1990年不變價格);扶持貧困戶創造穩定解決溫飽的基礎條件。(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基本解決人畜飲水困難;絕大多數貧困鄉鎮和集貿市場、商品産地的地方通公路;消滅無電縣,絕大多數貧困鄉用上電。(3)改變教育文化衛生的落後狀況。基本普及初等教育,積極掃除青壯年文盲;開展成人職業技術教育和技術培訓,使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掌握一到兩門實用技術;改善醫療衛生條件,防治和減少地方病,預防殘疾;嚴格實行計劃生育,將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國家規定的範圍內。

《八七計劃》提出,要繼續堅持開髮式扶貧的方針,鼓勵貧困地區廣大幹部、群眾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在國家的扶持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依靠科技進步,開發利用當地資源,發展商品生産,解決溫飽進而脫貧致富。《八七計劃》就扶貧開發途徑、資金管理使用、政策保障、部門任務、社會動員、國際合作、組織領導等,進行了全面部署。

到2000年底,《八七計劃》目標基本實現,農村尚未解決溫飽問題的貧困人口減少到3000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3%左右。在短短20多年時間裏,我國解決了2億多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這在中國歷史上和世界範圍內都是了不起的成就,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摘自《扶貧開發常用詞彙釋義》,國務院扶貧辦資訊中心提供。)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