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中的脫貧故事】圖“看”百色脫貧攻堅

發佈時間:2017-06-09 17:48:35 | 來源: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孔華 | 責任編輯:王虔

關鍵詞:鏡頭中的脫貧故事,百色,脫貧攻堅

 
“發展産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緊緊圍繞産業做文章,利用金融、平臺、基地等政策和模式,鼓勵農民種香蕉、芒果、火龍果、桑樹、蔬菜、中草藥,林下養雞,網箱養魚等,讓貧困戶跟産業“結緣”,靠産業脫貧。其中,芒果種植面積已過百萬畝,百色成為我國最大的芒果生産基地、“中國芒果之鄉”。圖為規劃總面積5.2萬畝的澄碧湖芒果産業扶貧核心示範區。孔華/攝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轄區所有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均可免費到澄碧湖芒果産業扶貧核心示範區參加芒果種植技術學習培訓,或者到示範區務工,沒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可以小額信貸折資入股(政策性金融扶貧貸款)等方式加入合作社或龍頭公司,在不承擔經營風險的情況下獲得分紅或收益。孔華/攝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6月到9月是芒果采收季,平均一畝地能給果農帶來5000元左右收益。通過發展芒果産業,百色先後已有6.8萬戶25.23萬人脫貧致富。孔華/攝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近年來,蠶繭價格穩中有升,種桑養蠶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捷徑。孔華/攝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家住平果縣坡造鎮伏琴村村民廖邊澤家有三個兒女,屬於因學致貧貧困戶。在教育扶貧、金融扶貧、種養殖獎補扶貧等多項扶貧政策支援下,從2013年起,廖邊澤開始種桑養蠶,並不斷擴大規模。去年,廖家順利脫貧。2016年,百色市共有76個貧困村16.6萬“廖邊澤”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25%下降到15.04%,脫貧攻堅首戰告捷。孔華/攝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一張佈滿蠶卵的紙,能孵育出2.5-2.7萬隻左右的蠶蟻。小蠶共育室將蠶卵孵化成蠶蟻,再餵養19天左右賣給蠶農。孔華/攝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為發展村集體經濟,同時方便村民賣蠶繭,百色市那坡縣各地成立村辦便民服務公司,代收蠶繭,每斤賺取三毛錢差價。今年,那坡縣百合鄉那樂村便民服務公司僅這一項收入就能達到10萬元左右,村集體經濟從0變為盈餘。圖為,那樂村民龍秀蘭(右一)在村辦便民服務公司篩選蠶繭、賣蠶繭。孔華/攝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56歲的馬愛榮在一家生態農業公司打工,每月有1900元的收入。這筆收入對於貧困戶家庭來説是一筆不小的固定收入。孔華/攝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這家公司吸納了14戶20人貧困戶在蔬菜基地打工。這些貧困戶既可以在蔬菜基地打工,也可以承包基地流轉的土地自己種植,由基地代銷蔬菜。孔華/攝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2008年11月,華潤集團無償捐資5800萬元、政府配套建設資金600萬元、群眾自籌500萬元共6900萬元,在百色市右江區永樂鄉投建全國首個“華潤希望小鎮”,探索央企參與扶貧、推動新農村建設新模式。華潤希望小鎮所在轄區原本是國家劃定的重點貧困地區,到2016年,社區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16264元,比2008年小鎮建立前增加13201元。圖為華潤希望小鎮的村民別墅。孔華/攝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