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石頭縫裏種玉米,只夠自己家吃。今年,純收入可能達到8萬塊。”廣西平果縣坡造鎮伏琴村村民廖邊澤笑著告訴記者。
從當年只夠種糧自家吃的貧困戶到年收入趕上城裏人的“幸福人家”,改變廖家的是種桑養蠶。而支撐“廖邊澤們”脫貧的背後,則是當地政府因地制宜打造農業産業示範基地,帶動貧困戶積極參與,實現精準脫貧。
廖邊澤説,雖然養蠶辛苦,但是價格好,有錢賺心裏就高興。(孔華/圖)
位於大石山區的伏琴村山清水秀,由於地少人多,加上石漠化嚴重,村民們辛苦勞作大半年只夠一年口糧。
廖邊澤家就是這樣。
廖家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家裏最困難的時候,大女兒和小女兒都在上衛校,一個月2000多塊錢的生活費壓得廖邊澤直不起腰。以前,廖邊澤種玉米,一畝地大概收500斤,辛苦大半年,只夠一家人的口糧。
2013年,看見村裏有人養蠶賺錢,廖邊澤也開始種桑養蠶。從一開始的三五畝到去年的十畝,種桑養蠶的效益逐漸顯現。去年,廖邊澤家養蠶純收入達到了5萬元,加上大女兒畢業參加工作,廖家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今年,廖邊澤又租了5畝地,把桑園擴大到15畝。
廖家的一間蠶室裏,密密麻麻的蠶寶寶正在吞食桑葉。廖邊澤剛賣了第三批蠶繭,收入1萬多塊。今年蠶繭價格高,每斤收購價26元,照這個行情,廖邊澤家今年養蠶的純收入有望達到8萬元。
“家裏養了三頭牛,政府補貼了4500塊,我用這4500塊錢買了三輪車,直接用三輪車運桑葉比我腳力快多了,人也輕鬆多了;政府還幫我貸款5萬元,擴大了桑田和養蠶規模。”廖邊澤家是典型的因學致貧的家庭,享受到當地諸多扶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