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脫貧不脫鉤”政策點讚

發佈時間: 2017-06-09 08:26:42 | 來源: 經濟日報 | 作者: 拓兆兵 | 責任編輯: 張昊

關鍵詞: 貧困戶,奔小康,脫鉤,農民,扶真貧

剛剛脫貧的農民面對市場還是脆弱的,如果不給予其任何保護,很難保證他不會再次陷於貧困。扶開工還要送一程。“脫貧不脫鉤”體察到了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有利於“扶真貧”,有利於“奔小康”,是實事求是的扶貧政策

日前,筆者在西部貧困地區調研時看到,眾多貧困戶脫貧後仍然繼續享受國家扶貧政策資金,且一項都不少。起初,筆者很驚訝,以為有些地方為了套取國家政策資金在公然作弊,隨後了解到:這是國家在貧困地區實施的一項普遍政策,叫作“脫貧不脫政策”,群眾稱之為“脫貧不脫鉤”。回顧我國幾十年扶貧經驗教訓、再聯想這幾年的扶貧工作實際後,筆者不禁為之叫好。

按理説,貧困戶脫貧後就不應也不能再享受相關政策,這是一種普遍看法,社會輿論還因此引發了對貧困戶的道德審視。但如果深入扶貧工作實際,就會對貧困人口給予更多理解。在國家的大力幫扶下,貧困地區近幾年經濟發展較快,但由於底子差、扶貧産業又大多處於成長期,農民抵禦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還很弱,客觀上需要國家政策持續扶持。以西部貧困地區為例,種植、養殖業是脫貧致富的支柱産業,種植玉米若沒有國家補貼,基本賺不到錢;養羊收入較高,但投入大,沒有大量扶貧資金的支援,也很難發展起來。一個剛剛脫貧的農民面對市場還是脆弱的,如果不給予其任何保護,很難保證他不會再次陷於貧困。況且,這兩年玉米、蘋果、羊肉等大宗農林牧産品市場價格低迷,農牧民收入受到影響,連自然條件好的地區的農民都感到增收壓力大,更何況是貧困地區的農民。

可以説,“脫貧不脫鉤”體察到了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有利於實事求是地做好扶貧工作。

首先,有利於“扶真貧”。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貧困人口大幅減少,現存貧困人口基本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接下來要解決的是發展性貧困問題,包括收入持續提高、教育和醫療基本條件持續改善等。基於此,國家不斷調高貧困線,將更多人納入幫扶範圍;很多省區市也根據當地實際,在國家制定的貧困線基礎上適當上調。不落下一個貧困戶,還要儘量幫扶更多需要幫扶的人,這種做法無疑是實事求是的,是符合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的。試想,如果貧困線定得過低,脫貧任務容易完成,但勢必有一部分貧困戶得不到幫扶,也談不上“扶真貧”。

其次,有利於“奔小康”。筆者近年來在貧困地區調研時看到,在中央和社會各方的大力支援下,各地扶貧産業蓬勃發展,很多人順利脫貧後距離致富僅一步之遙。此時如果沒有政策資金的繼續支援,有些脫貧戶很可能原地踏步,甚至倒退返貧。若此時相關政策能繼續推一把,情況就會變得不一樣。可以説,“脫貧不脫鉤”擺脫了“運動式”扶貧的弊端,保證了政策的連續性,加固了脫貧與致富的關係,是對“全面小康”的深刻理解。

扶開工還要送一程。各地既要精準識別貧困戶,又要大力扶持脫貧戶,不斷鞏固提高精準扶貧成果。全社會也要對扶貧工作予以更多理解和支援,合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共同邁向全面小康。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