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中的脫貧故事】美國攝影師眼中的中國治沙扶貧·産業興

發佈時間:2017-06-06 15:55:44 | 來源: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喬治•斯坦梅茨 | 責任編輯:魏博

關鍵詞:鏡頭中的脫貧故事,庫布其沙漠,美國攝影師,治沙扶貧,生態扶貧

生態環境最惡劣的地區,往往伴隨著最極端的貧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最樸實卻充滿了辯證思維的發展觀,對於世代生活在沙漠地區的農牧民來説尤為重要,他們比任何人更渴望綠色,在這裡,綠色就是擺脫貧困的唯一希望。“吹盡狂沙始到金”,在中國的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10萬農牧民踐行著習近平總書記“兩座山論”的發展理念,找到了開啟致富之門的“綠色鑰匙”。

庫布其沙漠距北京直線距離僅800公里,曾被稱為“懸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30年前,這裡曾是不毛之地,農牧民們飽嘗沙漠生活的苦澀艱辛。如今,經過科學治理,這片面積1.86萬平方公里的大沙漠,1/3已經披上了綠裝。農牧民也獲益良多,每人平均年收入從1990年的不足400元,增長到現在的1.4萬元。庫布其沙漠的巨變,吸引了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師喬治•斯坦梅茨的造訪,2016年9月、2017年4月,他先後兩次來到中國庫布其沙漠,拍攝這裡生態美、百姓富的新風貌,向世人呈現了一座不一樣的沙漠,他的作品引起了數百萬海外網友的點讚。

20年來,喬治•斯坦梅茨自駕飛行動力傘,飛遍全球沙漠,通過獨特的視角,呈現了荒涼大漠的淒美與壯觀。即便有著如此豐富的沙漠攝影經歷,但當他翱翔在庫布其沙漠上空時,還是被深深地震撼了,“沙漠意味著環境的惡劣、資源的貧瘠和居民生活的困苦,但中國的庫布其沙漠不一樣,這是一座綠色的、有希望的沙漠。”

喬治•斯坦梅茨眼中的這座沙漠究竟有什麼不同?讓我們跟隨他的鏡頭,見證庫布其沙漠擺脫貧困的世界奇跡吧。

【産業興】

    過去,庫布其沙漠裏沒有路,農牧民出行難,看病更難,要騎著駱駝穿越茫茫大漠。1999年,由中國治沙企業億利資源集團修建的第一條庫布其穿沙公路建成通車,揭開了大規模防沙治沙的序幕。如今,縱橫交錯的穿沙公路網,讓農牧民出行十分便捷。喬治•斯坦梅茨 攝

 

    曾經的庫布其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沒有綠色,沒有生命。如今,億利種質資源庫培育了1000多種耐寒、耐旱、耐鹽鹼的綠色種子。喬治•斯坦梅茨 攝

 

    億利種質資源庫是中國西北最大的種質資源庫,也是國家重大遺傳基因工程和公益事業。喬治•斯坦梅茨 攝

 

   運用沙漠裏的光熱等資源創新發展“治沙+發電+種植+養殖+扶貧”的生態光伏産業,光伏板可以發電,底下可以種植甘草等植物,當地農牧民參與甘草種植和清潔光伏板的工作熱情非常高漲。喬治•斯坦梅茨 攝

     庫布其沙生植物園佔地5000多畝,栽植了當地以及從世界其他地區引進的稀有和瀕危的沙生、旱生植物500余種。喬治•斯坦梅茨 攝

 

    庫布其沙漠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帶動農牧民脫貧致富。喬治•斯坦梅茨 攝

 

    2010年,內蒙古億利黃河大橋實現全線貫通,標誌著內蒙古沿黃經濟圈全面連通。喬治•斯坦梅茨 攝

 

    庫布其沙漠的治理實踐和成果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創造了沙漠地區擺脫貧困的世界奇跡。全球大型沙漠論壇——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將庫布其七星湖作為永久會址。喬治•斯坦梅茨 攝

   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會議中心,該論壇是致力於推動全球荒漠化防治和生態經濟發展的大型國際論壇。庫布其“生態、經濟、民生”平衡驅動的精準扶貧模式樹立了典範,對世界荒漠化地區擺脫貧困具有重要的啟示。喬治•斯坦梅茨 攝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