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華錦是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龍埠村村民。愛人三級殘疾,衣食住行全靠鐘華錦照顧。考慮到鐘華錦家庭困難,村裏讓他做護林員,一個月500塊錢工資。去年,經招商引資,村裏的600多畝荒山流轉給一家公司做休閒旅遊。經過半年多的開發,改造,投資了4300萬元打造的鄉旅莊園已見雛形,昔日的荒山已成畫卷。鐘華錦在這裡做保安,有時幫忙養梅花鹿,一個月能拿2000-3000塊錢。鍾家的收入一下比原來漲了三倍。孔華/攝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贛州最大的菌菇企業的扶貧車間裏,劉漢財把已經長出菌的“瓶瓶罐罐”搬上搬下。48歲的劉漢財家住贛州章貢區火燃村,三年前來到這家企業打工,每個月收入在2800-3800元不等。後來,在家洗衣做飯的愛人也來這家公司做包裝工。一年下來,夫妻兩人能掙5、6萬元。這家公司,吸納了十幾戶像劉漢財這樣的貧困戶,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孔華/攝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陳鳳英家住贛州市章貢區沙河鎮龍村村,老伴八年前去世,兩個女兒都已經出嫁,以前,陳鳳英靠種蔬菜到鎮上去賣維持生計,每次能賣二三十塊錢。
去年,一家公司來村裏流轉了500多畝荒山、耕地,投資8000多萬元,修路、建果園、挖魚塘、搞休閒農業。陳鳳英家的三畝多地被流轉了,每年有2000多塊錢的收入。除此外,只要她身體幹得動,可以到果園裏除草,每天能掙六七十塊錢。一個月下來,有一兩千塊錢的收入,比賣菜穩定多了。孔華/攝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66歲的周超英家住贛州市贛縣區南塘鎮都口村。兩年前,丈夫得了癌症去世,兩個兒子自顧不暇,周超英一個人種兩畝水稻,還挖了一口魚塘養魚,今年在村裏號召下,她種了三畝甜葉菊,每畝大概能增收4000元左右。按照計劃,周超英今年脫貧。孔華/攝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贛州市贛縣區江口鎮河埠村的貧困戶劉雲正在伺弄自家的甜葉菊。鎮政府把土地流轉過來,翻耕好,並免費提供秧苗,提供技術,交給劉雲家種植甜葉菊。劉家分了三畝地種植甜葉菊,一年兩茬,估計能讓劉家一年增收2萬元左右。全村共有17戶貧困戶分得了50畝公益地種植甜葉菊。孔華/攝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家住贛州市贛縣區吉埠鎮枧田村的戴小珍今年48歲。由於身體不好,家庭貧困,鎮裏聘用他當保潔員,每月收入500元左右。鎮裏拿出127個公益崗位提供給戴小珍這樣的貧困戶家庭,工資從300元-1000元不等,助力他們早日擺脫貧困。孔華/攝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家住瑞金葉坪鄉華屋村51歲的華水林在外打工近20年,由於沒有技術和文化,收入微薄。2014年,村裏集體建設新房,華水林通過領取各種補貼,加上借來的錢搬進了新房。一樓和三樓自家住,二樓搞民宿,一個床舖一晚收入60元。華水林還種蔬菜、水果,夫妻兩人一年有4萬多塊錢收入。2016年,華水林領到了“脫貧光榮證書”。孔華/攝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家住瑞金葉坪鄉的兩位村民在現代農業博覽園裏幹活。這個現代農業博覽園吸納了附近160多位農民就業,其中有十幾人是貧困戶,他們平均每月能拿到2000-3000元不等的工資。由於在家門口就業,不僅很快能脫貧,還能照顧家庭。孔華/攝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傍晚放學或者週末,贛州市贛縣區江口鎮河埠村的孩子們都會不約而同來到這個草場踢球,他們穿著涼鞋、拖鞋或者光腳在草場上盡情玩耍。去年,鎮裏招商引資落戶了一個戶外拓展項目,項目提供種植、養護、保潔、農家樂等崗位,優先吸納貧困戶就業,除了提供崗位,項目還對村裏的孩子們免費開放,從來沒有見過綠茵賽場的他們在這個偌大的草場快樂成長。孔華/攝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