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有人家。大別山金寨縣湯家匯鎮西北角、遠離縣城100多公里的金剛臺村,村民余敦成的平房屋頂上矗立著一座分佈式光伏電站,近20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讓人眼睛一亮。(王文、劉興法投稿)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余敦成笑著説:“這個裝好了,放在那不動,不用操心,一年有3000多塊錢收入,這真是天大的好事” 。(王文、劉興法投稿)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安徽省首座跟蹤式農光互補光伏電站(200千瓦),每年可幫助村集體經濟增收15萬元,村集體光伏發電站。該村負責人介紹:國網安徽電力公司已建成投運全省首座跟蹤式農光互補光伏電站(200千瓦),每年可幫助村集體經濟增收15萬元,村集體光伏發電站,在村民眼裏功能強大而神奇,因為,一建站後就摘掉了無村集體收入的“帽子”,經濟收入主要用於村級公益性支出和貧困戶幫扶。(王文、劉興法投稿)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高空俯瞰像腳印一樣深深印在大別山深處的光伏發電站。據悉,金剛臺村共有10個自然村,558戶2217人。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187戶592人,貧困發生率26.7%。村裏的青壯年勞動力遠走他鄉外出務工,留在村裏的居民大多不識字,沒有一技之長,謀生渠道相對更為狹窄,傳統的種植和養殖業只能讓其維持日常生活,根本無法帶來更多的效益。村民新生代無奈遷移,留守孤寡老人居多,因病致貧、因殘致貧、因學返貧的現象較為突出。(王文、劉興法投稿)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朝陽下的金剛臺村集體光伏發電站。要致富,先修路、上光伏向太陽要增收。(王文、劉興法投稿)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員工為大山深處村民搬運準備安裝的光伏板。(王文、劉興法投稿)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為村養殖戶安裝分佈式光伏電站。(王文、劉興法投稿)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380米高空俯瞰全長4.1千米的金剛臺村連接村外的一條主幹道。(王文、劉興法投稿)
這裡的村民出行,連一條便道都沒有,日常的物資都難以進來,村裏的農副産品買難賣難,物資流通不充分,怎麼能擺脫現在的半封閉小農生活?交通不便成為制約金剛臺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260萬元的修路費用,國網安徽電力積極籌集,最終從國家電網公益基金會列支。當全長4.1千米的金剛臺村連接村外的一條主幹道,下河路修建竣工,村民們歡呼雀躍。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村民晏紹賢為東北客戶加工山裏的野茶葉。(王文、劉興法投稿)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村民余弟太説:現在村裏電力可靠了,晚上加工茶葉用電動設備比以前方便也提高了效益。(王文、劉興法投稿)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寂靜的山村茶葉加工廠透著暖暖燈光。(王文、劉興法投稿)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
大別山深處雲頂山鄉,陽光帶來新希望。駐村第一書記王德説: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今年計劃再投入270萬元,延伸修建2.4公里鄉村公路,完成144戶440人的脫貧任務,2018年將實現全部脫貧。等到明年大別山映山紅開的時候你們再來,會看見一個充滿希望的金剛臺老區新模樣。(王文、劉興法投稿)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徵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