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扶貧模式 實現精準脫貧

發佈時間: 2017-04-28 08:47:08 | 來源: 經濟日報 | 作者: 李運球 | 責任編輯: 張昊

關鍵詞: 扶貧開發工作,扶貧模式,實現共同富裕,創新精神,創新扶貧

 

【編者的話】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脫貧攻堅作出新的部署,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號,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績。現在,我們進入扶貧開發工作攻堅拔寨的衝刺期,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把握好脫貧攻堅正確方向,科學謀劃好扶貧開發工作,扶真貧、真扶貧,確保在既定時間節點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2017年是紮實推進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一年,也是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深化之年,扶貧開發工作已經進入攻堅拔寨的衝刺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充分認識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艱巨性。今後幾年,我國脫貧攻堅面臨著十分艱巨的任務。越往後脫貧難度越大,因為剩下的大都是條件較差、基礎較弱、貧困程度較深的地區和群眾。要把深度貧困地區作為區域攻堅重點,確保在既定時間節點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對此,《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深入領會中央精神,落實各項部署要求,要求我們必須充分認識脫貧攻堅“衝刺期”的形勢和挑戰,以戰略思維謀劃全局,以創新精神探索扶貧模式、完善體制機制,更好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確保打贏扶貧攻堅戰。

脫貧攻堅面臨的形勢與挑戰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做好扶貧開發工作,支援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幫助他們排憂解難,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深入推進扶貧開發,幫助困難群眾特別是革命老區、貧困山區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使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得以保障,是中央確定的一個重大目標。

我們黨對扶貧開發工作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脫貧攻堅作出新的部署,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號,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績。2013年至2016年4年間,每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都超過1000萬人,累計脫貧5564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個百分點;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準,貧困群眾生活水準明顯提高,貧困地區面貌明顯改善。

同時也要看到,當前扶貧開發工作依然面臨十分艱巨而繁重的任務。全國還有14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2.8萬個貧困村,部分省區貧困發生率還超過15%,這些沉甸甸的數字,凸顯了扶貧脫貧形勢的嚴峻性。我國經濟正處於發展方式轉型、增長速度換擋的經濟新常態階段,這是提高經濟增長品質效率的過程中必須面對的陣痛,但是如何確保不影響扶貧開發工作,是一個重要課題。自然和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也要考慮。由於氣候變化、自然災害、市場波動,都會增加貧困戶的生産經營風險,影響扶貧對象脫貧,加上有的貧困戶脫貧後又因病因殘等造成新的貧困或者返貧現象。而且,剩餘貧困人口總量大,貧困程度比較深,脫貧難度增大。少部分地區的貧困發生率較高,一部分扶貧對象面臨的是非收入貧困問題。農戶貧困與地方政府的相對貧困並存,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可用於扶貧開發的財政能力,也影響地方政府撬動金融資源扶貧的能力。能不能啃下剩餘脫貧任務的“硬骨頭”,是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重大考驗。

以創新精神推進扶貧開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採取超常舉措,拿出過硬辦法,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用一套政策組合拳,確保在既定時間節點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為什麼要“超常”?算起來,到2020年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時間十分緊迫,按照過去30多年年均減貧600多萬人的速度計算,到2025年才能實現目標。所以如果採用常規思路和辦法,按部就班地幹,很難按期完成任務。形勢逼人,形勢不等人,我們必須增強緊迫感和主動性,以創新精神探索扶貧模式、完善體制機制,採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措施,加快貧困群眾的脫貧步伐。

以創新精神推進扶貧開發,首先要有正確的思路,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完善規劃,分類指導,找準突破口,做到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生態旅遊則生態旅遊,真正把自身比較優勢發揮好,使貧困地區發展紮實建立在自身有利條件的基礎上。以江西省萍鄉市為例,近年來按照突出産業扶貧、體現地方特色、選準産業項目、延伸産業鏈條、形成産業優勢、實現扶貧轉型升級的要求,重點支援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精品糧油、高效蔬菜、健康畜禽等貧困戶能直接參與、直接受益、穩定增收的産業項目,並且開展了“百企幫百村”社會扶貧行動,組織全市108家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結對幫扶全市108個貧困村,啟動鄉村光伏、電商、旅遊等新興業態扶貧模式,既培育、壯大了當地龍頭企業,發展了特色生態農業,挖掘了旅遊資源,幫助貧困農戶獲得了穩定的增收致富項目,更增強了貧困群眾發展産業、進城進園就業、自我發展創業的能力素質。從中可見,脫貧攻堅關鍵是看有沒有找對路子,有沒有鍥而不捨地幹下去。

以創新精神推進扶貧開發,還要千方百計做到精準扶貧。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各地都要在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上想辦法、出實招、見真效。江西省萍鄉市堅持精準扶貧與區域發展協調推進,統籌貧困地區一體化發展,為幫助扶貧對象建設美好家園、縮小發展差距、共用小康成果,實施了精準改善條件扶貧。例如,在抓好易地搬遷扶貧過程中,按照政府引導、群眾自願的原則,對生存條件惡劣地區的貧困群眾採取就近搬遷安置、跨區域安置、縣域內統一協調安置、依託工業園區安置等模式,穩步推進移民搬遷工作,並將貧困戶納入農村住房保障體系,加快危舊房改造,解決安居問題。

以創新精神推進扶貧開發,更要加強脫貧攻堅的精細化管理,把各類資源和要素配置好、利用好,確保取得實效。扶貧開發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加強監測評估、實行動態管理,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少地方在精細化管理上有著良好的實踐和經驗。比如,江西省萍鄉市按照“鼓勵摘帽、政策保留”的思路,加強對貧困人口的識別建卡和動態管理,完善進退機制,使已脫貧者及時退出、真貧困者得到最大限度的扶持和幫助。建立精準監測評估體系,加強對項目資金的監測和評估,確保項目品質、資金安全和項目效益。深入了解貧困特點和原因,提高數據採集、處理、分析能力,為扶貧開發工作提供科學決策依據,使扶貧幫困真正扶到關鍵處、幫到點子上,確保扶貧取得實效。

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

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個精準”要求,即“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需要我們著力構建責任體系、完善推進機制、強化督察巡查、嚴格考核評估,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

見實效的關鍵是強化扶貧開發工作領導責任制,把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把片為重點、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機制,把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真正落到實處。在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時刻,想不想抓落實、敢不敢抓落實、會不會抓落實,檢驗著我們的精神狀態、幹事能力和工作作風,既要運籌帷幄,也要衝鋒陷陣,切實解決好思想認識不到位、體制機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實等突出問題。這方面,江西省萍鄉市的做法是充分發揮好各級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市、縣(區)、鄉(鎮)、村層層簽訂脫貧攻堅任務責任書,立下軍令狀,傳導壓力,壓實責任,形成上下貫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體系,並把脫貧攻堅實績作為選拔任用幹部的重要依據。目前已成立了以市委書記為組長、市長為第一副組長、各部門單位一把手為成員的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有55位市級領導帶領市直單位定點幫扶55個貧困村,同時各相關部門協力合作,並且專項督查,有力促進了工作落實。

見實效是檢驗的尺規。打贏脫貧攻堅戰,空喊口號、好大喜功、胸中無數、盲目蠻幹不行,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也不行。要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就必須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必須以崇尚實幹、狠抓落實來檢驗我們的行動。脫貧工作做得好不好、貧困群眾有沒有脫貧,不能自説自話,要讓當地群眾自己來評價,脫沒脫貧要同群眾一起算賬,要群眾認賬。在實字上下真功夫、硬功夫、苦功夫,再硬的脫貧攻堅硬骨頭我們也一定能啃下來。

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是全國人民的殷切期盼,是黨和政府的重要使命。以“但願蒼生俱飽暖”的情懷踏踏實實為民造福,以愚公移山之志苦幹實幹,我們的小康路上就決不會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就能夠交上一份讓人民滿意的答卷。(執筆:李運球)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