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中的脫貧故事:記者眼中的庫布其治沙扶貧

發佈時間: 2017-04-23 12:24:55 | 來源: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 魏博 張昊 | 責任編輯: 王振紅

關鍵詞: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庫布其,治沙扶貧,扶貧

記者們走進田間地頭與農牧民合影。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訊(記者 魏博 張昊)人間四月芳菲盡,沙漠新綠待舒展。4月20日——23日,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主辦的“鏡頭中的脫貧故事:走進庫布其”活動,吸引了來自新華網、央視網、中國網、國際線上、央廣網、中國西藏網、人民畫報社、今日中國雜誌社、中國扶貧雜誌社、內蒙古電視臺以及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師喬治•斯坦梅茨等20余家中外媒體記者的參與。

在四天的採訪中,記者們深入庫布其沙漠腹地,走進農牧民家庭,挖掘扶貧脫貧的鮮活故事,用鏡頭和筆端零距離感觸他們的內心世界。

找尋牧民致富秘密

走訪路上,村落裏傳來的“古如歌”的悠長曲調,吸引了記者們的駐足。走進道圖嘎查億利新村,一排排的新式建築與傳統的蒙古包交相呼應,牧民斯仁巴布家門前的十余輛越野車引起了記者們的圍觀,中國西藏網記者宋家麗不禁讚嘆:“都説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提起高福利,很多人都對西方發達國家點頭稱讚,生孩子有補貼,不工作有錢拿……通過採訪,我才知道就在中國這樣偏遠的村莊裏,農牧民們不僅能拿到真金白銀,還能獲得免費的獨棟小別墅,開著越野車沙漠沖浪搞旅遊。”

在吉祥甘草産業示範園,正值沙漠春耕時節,農牧民們在忙碌地播種甘草,記者們走進田間地頭,聽他們講述脫貧致富的心路歷程。過去,農民賀改藍曾經貧困到將親生女兒送人,如今通過勤勞致富,她已經擁有了3輛汽車,並帶領4戶貧困戶種植甘草。她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大家,令新華網記者郭丹幾度落淚,“和郭大姐聊天能讓人能感受到希望,只要肯動腦子找出路,願意辛勤勞動就能致富。”

遇見沙漠喜雨

採訪過程中,讓記者們驚喜的是,庫布其沙漠突然下起了一陣太陽雨,雨水雖然少到剛打濕沙漠表層,但這場春雨對於沙漠來説尤為可貴。人民畫報社攝影記者馬耕平向採訪團成員介紹,“從2013年開始,我幾乎每年都會到庫布其沙漠幾次,明顯感到這裡生態方面的變化,尤其是降水量明顯增多。”

與馬耕平不同,今日中國雜誌社的攝影記者虞向軍是第一次走進庫布其沙漠。因為有進入其他沙漠攝影的經驗,他攜帶了保鮮膜等攝影器材防塵準備。但意外的是,他所做的這些都是徒勞,儘管庫布其沙漠的春天比城市來得稍晚一些,風吹得臉生疼,卻不見沙塵,這裡的沙塵暴已經停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

植樹為沙漠增綠

4月22日,正值第48個世界地球日,記者們參加了億利資源集團聯合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等共同舉辦植樹公益活動,為沙漠增綠,助力“一帶一路”沿線生態扶貧,並用鏡頭記錄下這一重要時刻。

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師喬治•斯坦梅茨分享了他眼中的庫布其沙漠,“這是我第二次來到這裡,2016年我第一次來這裡,庫布其沙漠深深吸引了我,這座沙漠與世界其他地區的沙漠不一樣,其他沙漠的生命都在逝去,而這裡的生命正在生長。除了有著美麗的風景,沙漠還意味著環境的惡劣、資源的貧瘠和居民生活的貧困,但中國政府與企業的合作改變了庫布其沙漠,改善了當地農牧民的生活,這是一座綠色的、有希望的沙漠。”喬治•斯坦梅茨是知名的沙漠攝影師,他自駕動力飛行傘,幾乎飛遍全球極端沙漠,拍攝的作品兩次獲得世界新聞攝影大賽一等獎。

植樹活動現場,網路大V杜建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説,“多年以來,人們形成了一個牢固的觀念:中國的沙漠化或荒漠化趨勢正在加重。可是,事實早就不是這樣了,轉折早就發生了。自2004年開始,中國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已經連續10年保持了‘雙縮減’。遺憾的是,這些轉折沒有在輿論中引起及時的反應。今天,我在庫布其沙漠親眼目睹了正在發生著的這一轉折。20年來,杭錦旗人民以及以億利資源集團為代表的企業,成功地馴服了蠻橫地無休止地擴張的庫布其沙漠,不毛之地逐步縮減,綠色植被越來越多。”

通過四天的採訪,記者們感受到,庫布其沙漠無論是環境,還是農牧民的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是興起于蒙古汗國時期的古如歌依然在唱響,手把肉和奶茶依然飄香,淳樸的民風依然留存。

1   2   3   4   5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