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脫貧攻堅需“六個堅持”

發佈時間: 2017-04-17 09:34:30 | 來源: 經濟日報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魏博

關鍵詞: 貧困戶,十三五,貧困區,貧困人口,識別對象

原標題:脫貧攻堅需“六個堅持” 重慶市農業委員會副主任 高興明

重慶是一個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于一體的特殊直轄市,屬於欠發達地區。全市面積8.24萬平方公里,轄38個區縣(自治縣),戶籍人口337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980萬人。2014年底,全市有14個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4個市級貧困縣、1919個貧困村、165.9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7.1%。

在這種情況下,重慶市如何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重慶市從實際出發,突出“六個堅持”,使脫貧攻堅效果紮實顯現。

堅持精準識別。在識別標準上,以農民家庭年每人平均純收入低於國家扶貧標準為貧困戶識別標準,以農民家庭年每人平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準為脫貧戶識別標準,以因災、因病、因學為重要因素,以低保戶、殘疾人家庭為重點對象,確保應扶盡扶。在識別流程上,沉下身子,逐村逐戶,摸清底數。在識別確認貧困戶上,通過看收入、看吃穿、看保障、看穩定發展態勢“四看”和政策宣傳、業務培訓、識別對象、錄入更新、比對清理、評估驗收、審批備案的流程進行審核確認。2016年,新識別貧困人口5.7萬人,清理“四類”人員17621人,建立健全了精準扶貧臺賬。

堅持規劃先行。先後制定了重慶市《“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産業精準扶貧“十三五”規劃綱要》《“十三五”産業扶貧規劃》《旅遊扶貧發展規劃》等總體規劃和多個專項扶貧規劃,18個貧困區縣也分別制定“十三五”特色産業精準扶貧的項目落地規劃,形成了上下一體、多方聯動的扶貧規劃體系。為了避免規劃“束之高閣”,凡是區縣層面的規劃,均按照産業“分門別類、到村到戶”的要求,實現貧困村和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全覆蓋。在此基礎上,針對貧困戶實際情況,編制適宜的、可操作的項目清單,形成“增收明白卡”。

堅持因戶施策。根據不同致貧原因分類推進“六個一批”:産業帶動一批、搬遷安置一批、轉移就業一批、教育資助一批、醫療救助一批、低保兜底一批。2016年重慶市安排18個貧困區縣農業發展資金30.2億元,18個貧困區縣産業扶貧總投入27.9億元,實施産業扶貧項目5432個,新增扶貧特色産業58萬畝,總面積達到483萬畝,覆蓋建卡貧困戶60.7萬人。2015年以來下達市級以上財政專項補助資金24.5億元,到位融資貸款58.8億元,完成貧困人口搬遷安置15.39萬人。

堅持長短結合。既立足當前,圍繞2017年“基本脫貧”的目標,解決貧困人口眼前之困,又著眼長遠,幫助貧困人口長久脫貧、根本脫貧、可持續脫貧。重慶市開州區立足“一村一品”“項目到戶”,根據貧困群眾意願確定了24種增收模式,使貧困戶“戶戶有位、對號入座”;同時,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模式,最大限度地調動貧困戶的生産積極性。2015年以來,全市培育新型職業農民5萬餘人。

堅持創新驅動。以改革試點為突破口,探索建立股權收益扶貧、基金收益扶貧、信貸收益扶貧、資産收益扶貧、旅遊收益扶貧等助農增收利益聯結機制。比如,在所有貧困區縣實施農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股權化改革,建立健全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市場主體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股權收益按持股金額的5%至10%實行年固定分紅。截至目前,實施股權化改革的農業項目468個,已量化資金2.35億元,部分項目開始分紅,畝均分紅200元以上,實現了“聯産聯業”“聯股聯心”。同時,大力推進農村集體資産量化確權試點、以農村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村股份合作社等,通過保底分紅等措施,增加貧困戶租金、股金和薪金收入。

堅持政策落地。一方面,市委市政府先後出臺了《關於集中力量開展脫貧攻堅的意見》和《關於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實施意見》,市級有關部門制定了13個具體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整合財政資金,3年脫貧攻堅期內,將新增投入財政資金82.8億元。2015年以來,全市共投入市級以上財政扶貧資金85.2億元,貧困區縣累計整合其他相關涉農資金170億元。另一方面,切實強化責任擔當。全市上下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來抓,適時開展各項政策“回頭看”,對産業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低保兜底、高山生態扶貧搬遷等及時優化完善,確保每項政策精準落地。同時加強督導考核,健全集中督查、重點督查、專項督查、社會輿論監督“四位一體”常態化督查體系,嚴格執行脫貧攻堅一票否決和捆綁考核。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