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農組織農村減貧計劃管理團隊戰略計劃主任 本傑明•戴維斯
記者:糧農組織是如何與那些面臨貧困問題的國家建立聯繫並加強合作的?
本傑明•戴維斯:就拿中國來説,我們正開始探索如何將中國的經驗分享給其他國家,而我們在這一傳播過程中又將扮演怎樣的角色。我認為中國有許多優秀的經驗,例如已經成形的“南南合作”。合作中關於社會保障方面的舉措,以及與農業之間的聯繫都提供了非常好的範例,像是中國在拉丁美洲開展的一系列重要的扶貧項目,以及在非洲開展的現金轉移支付計劃。通過在洲際間以及大洲內分享這些理念,這些的項目得以在這些地方生根發芽、開枝散葉。由於中國在這方面取得的成績,我預計有些項目也正以與中國模式相似的方式開展著,它們從中國的策略中,提取出所有適用於其他環境的元素並運用到自己身上。我們現在依然處於探索的初期,所以我相信後面還有更多非常好的機會能進行類似的合作。
記者:據我們了解,去年七月馬文森先生來中國前,曾在塞內加爾工作了三年半。就您看來,聯合國糧農組織在兩國所採取的農村扶貧措施最大的區別在哪?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説,他們在脫貧道路上面臨的共同挑戰是什麼?
馬文森: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因為我剛好有機會在非洲和中國工作。事實上,我們為非洲各國與中國政府之間的聯繫做了許多工作,例如經驗和知識的交流,當然,還幫助非洲各國實現他們的發展目標,其中就包括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我想説的是,塞內加爾和中國的社會環境大相徑庭。兩國所訴求的經濟發展高度不同,但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工作原則是一樣的。扶貧的總體原則相同,並以本傑明•戴維斯領導的第三號戰略項目作為指導方案。此方案是由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制定的全球戰略框架,由我們在各國具體實施。
兩國之間的差別是,在塞內加爾我們更加注重提高農村青年的就業率,確保龐大的青年群體能夠成為杠桿,真正地撬動塞內加爾的發展,並實現其發展目標。因此在這裡我們有兩個工作重點:第一,保證農村地區的青年能加入到農業生産中。你知道年輕人都希望在城市裏生活,不願回到農村。但我們需要年輕勞動力加入農民行列或是成為農業價值鏈中的一環。而這就是我們與塞內加爾政府一起進行的工作。第二,將農業發展項目與社會保障體系相結合,確保人民能從社會保障體系中獲取資金救助,併為他們在農村創業過程中提供各種幫助。上述兩點便是我們在塞內加爾的兩個工作重點。
而中國本身已經有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正按部就班地落實農村扶貧問題。因此,作為一個國際性組織,我們便要尋求別的途徑,為實現扶貧這個重大目標貢獻我們的力量。
對於您提到的第二個問題,為達成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SDG 1(消除貧窮)SDG2(消除饑餓),這些國家確實面臨著數個挑戰。其中之一,便是氣候變化的問題。我之前所在的地方位於撒哈拉沙漠地區,這個問題尤為明顯。那裏經常會出現各種因乾旱、洪澇、疾病而引發的社會震蕩與危機。這些便會對那些最容易受到傷害的底層人民的生活造成衝擊。然而這種衝擊産生的原因在於這裡單一、脆弱的生態環境,無法為人類完全掌控。但你可以嘗試去適應環境,通過發展科技、使用更加審慎的生産方式、用更少的水和投入來種植農作物。這便只是其中一個挑戰因素。雖然還有其他挑戰因素,但我想説的是,這些國家還有著一股非凡的力量——我相信,通過青年人的努力,這些國家也將擁有更多機會來達成這些目標。
記者:今年四月,在糧農組織的支援下,我們將會在羅馬舉辦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對我們與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共同承建的南南合作減貧知識分享網站進行推廣。能否請您們談一下對南南減貧網站的看法。您們認為資訊與通信技術在分享扶貧資訊上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本傑明•戴維斯:事實上我們都很興奮,因為資訊即是力量,資訊給予大家不同的選擇。所以我認為這將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傳播途徑,它能將中國的所有經驗,以非常簡單、有效的方式分享給其他國家。所以我們非常期待能使用這個門戶網站,這也是我們在南南合作中取得的成果之一。
馬文森:我們之前提到過可以使用不同的技術和工具來扶貧,例如社會保障體系、農業發展等等。但分享相關知識和資訊同樣重要。因為不了解這些東西,你就沒辦法真正地改變生活、改變週遭事物。因此,通過南南合作的平臺,或是網路平臺等渠道來交換的資訊對於這些國家便至關重要。他們能從中得知有哪些措施能實施,該怎麼實施。而這個平臺便是靈感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