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以來,各地發生多起引發全國關注的留守兒童惡性事件,留守兒童引發的事件由過去的偶發變為多發。雲南鎮雄17歲留守少年春節期間喝農藥自殺,湖南隆回13歲留守兒童砍殺七旬老人拿走700元,貴州畢節一留守兒童被姑父用火鉤打得遍體鱗傷……
這些案例背後,是一個個孩子具體的悲傷。筆者日前在烏蒙山區某地採訪,當問及對留守兒童和家屬是否有人統計相關情況時,對方一臉茫然,得到的回答是“沒有”。在一些地方,就連基本的留守兒童精準統計都沒有,何談能解決或者至少緩解這一問題?可以明確地説,在這些地方,在留守兒童問題上,仍然處於失守狀態。
誰都知道,留守兒童問題是社會發展之痛。二三十年前産生留守兒童問題,是農民工為了解決溫飽問題,是社會發展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如今,我們在解決留守兒童問題上應該更有底氣。但現實是,一方面,我們已經拿出了解決問題的勇氣,另一方面,極端案例依然此起彼伏。
有一種觀點依然盛行,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是國家層面的事情,國家沒給錢,基層就沒辦法來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有的基層政府,口頭上一直表態要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可是,到解決問題時,仍然只是一紙行政命令,就想著能把工作做好。表面上,把留守兒童數據收集上來了,實際上水分有多大誰都説不清楚。這種應付的態度,就是一種懶政,也是一種不作為。
要知道,在留守兒童問題上,光是精準統計就是一項巨大工程。不少留守兒童家庭生活在農村的偏遠地區,還有很多家庭在山區居住。如果要統計準確,勢必需要大量工作人員入戶精準統計,絕對不是隨便問問村幹部這麼簡單。僅僅統計數據就這麼難,更別説對留守兒童後續幫扶的難度了。
需要明確的是,在解決留守兒童問題上,一定要有成本意識,該花的錢一定不能省。關心留守兒童就是關心民生,這不僅涉及每個家庭,而且涉及阻斷代際貧困。這是精準扶貧大格局中的重要一環,國家理應保證財政的投入。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有些貧困地區的政府部門,沒有經費就堂而皇之對留守兒童坐視不管。有的基層群團組織缺錢,完全可以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幫助留守兒童,比如組織好志願者、愛心車隊和愛心企業等。從這個角度來説,沒錢不是不幹事的理由,關鍵看事情怎麼幹。
要幹不成一件事,理由可以有很多。要做成事情,正如一句俗語:“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解決留守兒童問題,途徑只有一個——行動!要知道,如果説到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之時,農村還有大量的留守兒童得不到有效的監護和關愛,就會整體上拖“全面小康”的後腿。
積極妥善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是社會良性運轉的體現。國家態度非常明確,關鍵看基層如何落實,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不看廣告看療效,不時出現的極端個案,就是給地方政府敲響警鐘:留守兒童還有很多,解決起來並不容易。這個過程中,地方政府不要著急表功,唯有紮根基層,虛功實做、難事長做、久久為功,這個問題才能解決。除此以外,別無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