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是怎樣讓毛驢“下崗”的

發佈時間: 2017-03-29 09:24:10 | 來源: 經濟日報 | 作者: 李琛奇 | 責任編輯: 魏博

關鍵詞: 枸杞,下崗,試種,問題村,村黨支部書記

“喂……呔……”每到春耕的時候,甘肅省臨夏州東鄉縣春臺鄉石家溝村的山山洼洼,就瀰漫著農民吆喝毛驢的這種粗獷悠長的聲音。而今年,這種聲音卻鮮少聽到。村民楊優努斯告訴記者:“以前,我們村家家戶戶都有毛驢,現在差不多都‘下崗’了。”

石家溝村毛驢的“下崗”,來自於村上精準扶貧農業産業結構的調整。

石家溝村山大溝深,平均海拔在1900米左右,年降水量約350毫米,而蒸發量卻高達1387毫米,“十年九旱”是這個村的真實寫照。長期以來,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致富難的問題困擾著村裏的123戶、548名村民。

“村裏祖祖輩輩種的是苞谷和馬鈴薯,雨水多的年份,一畝苞谷能打個350多公斤,遇上乾旱年份,連種子都收不回來。”村黨支部書記楊阿布都説,因為條件非常艱苦,村裏將近一半的人都搬走了。

楊優努斯的哥哥一直在青海打工,家裏的農活就靠他和兩頭毛驢。每到春種秋收時,哥哥還得趕回家幫忙。楊優努斯看著地裏那微薄的收成,也想外出打工,可想到家裏不得不種的山地,就只能放棄出門打工的念頭。

2014年,隨著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臨夏州和東鄉縣幫扶單位的幹部多次來到石家溝村,與村民共商脫貧大計。短短一年時間,石家溝村的路通了,水也通了,基礎設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用什麼産業能促進群眾穩定增收仍然是個難題。

2015年,東鄉縣主要領導在石家溝村走訪時得知,村民楊哈比在自家的田裏試種紅、黑枸杞,當年就結出了籽粒飽滿的果實。於是,就安排技術人員對石家溝村土壤、氣候等進行監測,得出的結論認為這裡非常適宜枸杞種植。幫扶幹部成功發動了30戶群眾試種黑枸杞,結果試種的140畝枸杞成活率達到90%左右,而且還結了果。楊阿布都作為村黨支部書記,帶頭試種12畝,當年,每畝産黑枸杞近5公斤,每公斤賣出了800元。這一切,群眾都看在眼裏。

楊優努斯成為第一年試種黑枸杞的種植戶,當年他種了4畝,成功試種並有收穫後,他和哥哥合計,2016年又種植了36畝黑枸杞。“去年黑枸杞價格不是很好,儘管每公斤賣了300多元,但是,當年就收回了成本。種枸杞比種苞谷要輕鬆得多,不用整天在地裏忙。鄉上還給我們全村種枸杞的人爭取了退耕還林政策,一畝地每年補助300元。今年,我準備將家裏的地全部種成枸杞。”楊優努斯説。

種植産業結構的調整,讓絕大多數農民增長了見識,也增強了信心。2016年,石家溝村枸杞種植面積達到1500畝。春臺鄉黨委書記馬玉良告訴記者:“我們通過考察,發現紅枸杞價格雖然低些,但市場價格比較穩定。我們成功試種黑枸杞後,又試種了300畝紅枸杞。今年,我們打算再推廣種植700多畝紅枸杞,實現石家溝村枸杞種植全覆蓋。”

由於貧困,石家溝村曾是遠近聞名的“問題村”,矛盾糾紛多,陳情群眾多,鄉村幹部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調處矛盾糾紛上。自從枸杞試種成功後,大家都在地裏忙活,矛盾糾紛少了,“問題村”成了零陳情村。

隨著枸杞種植面積的擴大,原先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毛驢也逐漸“下崗”了,村裏的200多頭驢,只剩30多頭,都是10多戶還沒種植枸杞的農戶養的。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