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對世界減貧事業的歷史性貢獻

發佈時間: 2017-03-27 09:54:55 | 來源: 光明日報 | 作者: 曾維倫 張麗娜 何偉 | 責任編輯: 魏博

關鍵詞: 減貧,扶貧開發,資訊甄別,扶貧戰略,扶貧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1月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指出,“中國減貧事業的巨大成就,使全球經濟增長更加包容”。中國減貧事業的成功實踐和巨大貢獻,得益於中國特色的扶貧開發道路,得益於精準扶貧的理論創新和政策創新。以精準扶貧推動整體脫貧,實現全面小康,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歷史和人民負責的擔當精神,生動詮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優越性。

精準扶貧理論是對世界減貧理論的創新和發展

貧困是自然環境惡劣、市場發育欠佳等客觀約束和精神懈怠等主觀因素相互交織的産物。國際減貧理論基於不同視角,對貧困成因及減貧主張各有側重。目前來看,世界各國的減貧實踐,多以目標相對集中的減貧項目或減貧計劃為載體,推動貧困地區發展方式的漸進轉變。我國實施的精準扶貧,著眼于深度扶貧開發邊際效用遞減的現實問題,借鑒國際減貧的成功經驗,對貧困地區的發展進行頂層設計,是對世界減貧理論的創新和發展。

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為減貧理論創新提出了迫切的現實要求。一方面,貧困地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突出短板,經過多輪扶貧開發,剩下的貧困人口貧困程度更深、致貧因素更複雜、減貧成本更高、脫貧難度更大,需要創新扶貧理論和思路。另一方面,加速減貧進程是優化中國發展格局的重要手段,推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將釋放強大的消費潛力,推動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完善將創造巨大的投資潛力,推動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將産生龐大的政府購買空間,三大因素協同,有利於形成發展新動力。

精準扶貧將扶貧開發上升到國家總體發展戰略,以政府主導為關鍵,以群眾參與為根本,以資源共用為前提,以産業發展為基礎,以體制機制為保障,形成脫貧攻堅的支撐體系,實現了從發展理念到具體實踐、從頂層設計到基層探索的同頻共振。

西部地區扶貧模式探索是對精準扶貧理論的生動實踐

中國減貧,西部地區是主戰場。西部地區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加之生態環境脆弱,是精準扶貧需要啃下的硬骨頭。西部地區各具特色的模式創新,是對精準扶貧理論的生動實踐。

精準識別“扶真貧”。精準識別貧困對象及其貧困成因是扶貧開發後續管理的基礎。2014年全面推動貧困戶的“建檔立卡”工作,建立起基礎資訊庫,通過完善的流程、客觀的指標,為扶貧資源的精準配置奠定了良好基礎。2015年全面推動“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通過自我排查、上級督查和第三方抽查,縮小統計誤差。各地結合實際,總結出諸如“先看房,次看糧,再看學生郎,四看技能強不強,五看有沒有殘疾重病躺在床”的評定程式,讓精準識別更具操作性。

易地搬遷“挪窮窩”。中國貧困人口的分佈區域普遍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貧困與環境約束相互交織、互為因果。易地扶貧搬遷實現了環境約束下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的共贏。通過整合各類財政資金、統籌貼息貸款、社會援助等各方資源向易地扶貧搬遷重點傾斜,引導移民搬遷“挪窮窩”;同步推進特色産業發展,促使貧困群眾“換窮業”;強化交通、水電、資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突破發展瓶頸“拔窮根”。

電商扶貧“搭平臺”。貧困地區大多交通不便,産銷體系脆弱,豐富的自然資源難以轉化為實際的經濟收入。電商扶貧以搭建開放型産銷平臺為切入點,優化了貧困地區特色産業的價值鏈。政府主導完善電商平臺,拓展特色産品銷售空間;配套完善網路銷售的資訊交流、交通運輸、美工客服等專業化服務,提升特色産品用戶體驗;引導特色産業組織化、標準化發展,加強産品品質控制,築牢特色産業競爭優勢;健全電商人才分層級培訓考核體系,培養紮根本土、願為能為的基層電商人才隊伍。

金融創新“散風險”。資金缺乏是貧困地區與貧困群眾內生發展的最突出瓶頸。金融扶貧以政府主導對金融機構的扶貧資金進行風險補償為突破口,極大地改善了貧困群眾的資本弱勢地位,彌補了市場機制的缺陷。加強頂層設計,充分調動金融機構建立多元化、廣覆蓋的扶貧體系;建立風險補償機制,控制和化解區域性金融風險,奠定金融扶貧基礎;創新金融産品,主動對接貧困群眾差異化需求,引導農業生産向適度規模化、科學化、標準化轉變。各類銀行、金融合作社以及網路金融平臺等推出的系列特惠金融産品,有效彌補了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資金缺口,構築起公平發展的重要經濟制度。

精準扶貧為世界減貧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當今世界仍有8億多人生活在極端貧困線以下,全球減貧任重道遠。中國精準扶貧的理論和實踐表明,良好的政治願景、科學的扶貧戰略、適宜的政策措施,實現整體脫貧是完全可能的。中國的成功實踐,對推進世界減貧事業具有重要啟示。

扶貧開發必鬚髮揮政府主導作用。扶貧開發是一項週期長、投資大、涉及面廣的系統工程,經濟發展的外溢效應作用有限,必須依靠政府強力推動。在宏觀層面明確扶貧開發戰略,在中觀層面科學規劃發展路徑,在微觀層面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才能形成脫貧的合力。建立地方行政長官對扶貧開發責任制,發揮其在資源整合、政策協調上的優勢,才能推動扶貧開發快速取得實效。

扶貧開發必須用好有形無形兩隻手。要綜合運用財政、貨幣、産業和社會保障政策,穩定宏觀預期、突破産業發展瓶頸並精準破解實體經濟在貧困地區經營的困難。充分發揮公有制經濟在引導資金流向、建設大型項目及私營經濟在提升效率和吸納就業上的優勢,形成多種所有制結構共同參與、資源強力聚合的大扶貧格局。

扶貧開發必須調動貧困群眾積極性。貧困群眾的主動參與是脫貧的根本。廣泛吸納貧困群眾參與扶貧流程,以公開促公平,凝聚扶貧開發的信心與認同感;優化扶貧項目的利益分配機制,以工代賑、以獎代補,將貧困群眾的收益與自身努力緊密結合,提升其自身發展能力;引導貧困群眾參與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發揮熟人治理機制在資訊甄別、資源共用和風險防範等方面的作用,優化扶貧開發環境。

扶貧開發必須優化全方位制度建設。貧困地區需要重點推進社會保障體系、生態保護體系和法制體系等方面體制機制的完善與優化。推進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向基層、向偏遠地區傾斜,以人口素質的提升加速人力資本的積累。打破狹隘的資源觀、發展觀,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道路,形成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

(作者:曾維倫 張麗娜 何偉,單位: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本文係馬工程重大委託項目“西部地區精準扶貧的模式創新與實踐路徑”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