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木鎮大山村村民前往蔬菜基地勞動。2016年該村發展蔬菜基地300畝,帶動25戶貧困戶脫貧。周東亞攝
一年之計在於春。初春來到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作為全市貧困人口最多、脫貧任務最重的縣,這裡正瞄準思想脫貧、産業脫貧等脫貧攻堅難點、重點、關鍵點,抓牢抓實,發動春季攻勢,山鄉大地迴響著決戰貧困的戰鼓聲聲。
“我要脫貧”“我脫貧我光榮”,讓貧困群眾的精神立起來
人不自助天難助。“我要脫貧”“我脫貧我光榮”,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才是脫貧致富決定性因素。
“經濟上脫貧不難,讓貧困群眾思想脫貧更難,要把它放在首位,當作一場硬仗來打。”習水縣政協主席、脫貧攻堅常務副總指揮王仲勇説,脫貧攻堅戰推進到當前,思想貧困成了最突出的問題,一些貧困戶等靠要,認為扶貧就是發錢給物;一些貧困戶不願脫貧,戴著窮帽,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習水縣把思想脫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第一突破口。“脫貧攻堅工作也是一項群眾工作,做群眾工作要耐心細緻,打通心結。”習水縣委書記向承強説。
幫扶幹部帶著感情,與貧困戶加強聯繫,面對面、心連心,做好思想引導工作。張樹禮是東皇街道白坭村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嚴重,幫扶幹部動員他搞養殖,他不想幹;幫扶幹部掏錢買來豬崽讓他養,他都不願喂。
為了張樹禮的事,第一書記陸名楊先後十來次到府,苦口婆心地勸。有一次,陸名楊去張樹禮家做思想工作,在去廁所的路上踩在青苔上摔傷。傷好後,陸名楊再次登門。“你摔了跟我沒關係啊。”張樹禮見面馬上劃清干系。陸名楊答道:“你儘管放心,我來,是來真心幫你的,不是來訛你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次,張樹禮終於感動了。他主動要求養雞,還積極參與村裏的産業扶貧項目,去年全家順利摘了貧困帽。
“大多數貧困群眾很善良,多數是因為平時的訴求沒得到積極回應,他們逐漸對幹部有了成見,不太信任,因此在扶貧工作中也不太配合。人心都是肉長的,你真心為群眾好,群眾能感受到,關鍵要找到幹群關係的破冰點。”陸名楊深有感觸地説。
扶人先扶志,幹中增自信。劉勝是桑木鎮桐棬村玉頭組的貧困戶,患有小兒麻痹症。由於身體殘疾,一直不敢發展産業,很長時間全家人住在破舊的漏雨房子裏,人畜混居。結對幫扶的桑木鎮黨委副書記李文傑多次鼓勵他,要脫貧關鍵還是要發展産業,有困難,一起幫他想辦法克服。李文傑幫他辦理了扶貧小額貸款,解決了扶貧産業啟動資金。危房改造補助,改廁所、修圈舍補貼……看到這些扶貧好政策,劉勝下定了脫貧決心。
“李書記把我家的事當成自家事一樣,我躺倒不幹,對不起他。”在李文傑多次鼓勵下,劉勝去年養了5頭黃牛,還在桐棬小學當起了廚師,每月工資1500元。
幹著幹著,自卑變自信。“幹起來後發現也沒想像得那麼難,我準備賣掉幾頭大牛,再買幾頭小牛,把養殖規模擴大到15頭。”説起下一步的打算,劉勝信心滿滿。
“貧困群眾的精神立起來了,脫貧主體作用才能更好發揮。幹群關係也明顯改善,老鄉見到幹部,臉上的笑容多了,凡事越來越好商量了。”向承強説。
啃下“硬骨頭”,教育、醫療扶貧,瞄準“堅中之堅”對症開方
因病、因學致貧高發,決戰貧困必須對症下藥,瞄準窮根使勁挖。
2016年,習水縣還有因病致貧、返貧的貧困人口6357名。如何才能啃下這塊“硬骨頭”?
習水縣醫療扶貧指揮部分析,現在農民看病,可享受醫保報銷、民政救助和大病保險三重報銷,一般的病能報銷90%以上,而大病、慢性病貧困患者負擔更重,是醫療扶貧攻堅的“堅中之堅”。
那就對症下藥。習水縣衛計局局長袁濤介紹,習水醫療扶貧推行“醫生+患者”結對幫扶,集中救助一批重特大病患者,對慢性病患者開通“直通車”服務。
寨壩鎮鳳凰村楊貴生的女兒重度燙傷,在縣醫院住院治療,三重報銷後,自負費用雖然不到總費用的10%,但依然成了他家難以承受之重。結對幫扶的醫生曹正權向上級部門反映後,幫楊家申請了第四重醫療保障——習水集資500萬元設立的大病救助基金。“感謝、感謝……”電話那頭的楊貴生聲音疲憊,語調哽咽,心裏卻很踏實,因為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
2016年,習水縣通過篩查,共對394名重大疾病貧困患者進行了集中救助。此外,還對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開展了糖尿病、高血壓、肝硬化等17種慢性病篩查,給患者辦理了慢性病證,並開通“直通車”服務。
桑木鎮的劉治仙是原發性高血壓2級患者,每天都需要吃藥來控制血壓,一年下來,藥費是一筆不輕的負擔。現在,她在鎮醫院設置的慢性病藥物專區,每年可免費領3000元以內的藥物。
教育扶貧,高中是最難的階段。貧困家庭經濟負擔重,貧困學生思想問題往往也多,因為他們多半留守,又處於青春叛逆期。
為讓更多寒門子弟能夠用知識改變命運,習水縣雙管齊下,經濟上加大資助力度,發放助學金,免學費、書費和住宿費,設立捐資助學基金,減輕貧困家庭負擔;教育上推行“全員育人導師制”,全縣老師和貧困學生結對,通過思想引導、心理疏導、生活指導和課業輔導,幫助他們上好高中,考上大學。
2016年,習水一中畢業生袁雪以理科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上海交通大學,給因貧困缺少生氣的全家帶來了莫大的希望。她上高中時,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收入極不穩定,還有個弟弟也在讀書,家庭經濟困難。袁雪很懂事,擔心考上大學會給家裏帶來更重的經濟負擔,一度想放棄學習。結對幫扶她的陳曉松老師看在眼裏,多次開導她,告訴她唯有努力學習,考上大學,才能改變全家的命運。同時幫她申請了國家助學金和社會資助。卸掉思想包袱的袁雪,順利考上了大學。
像袁雪一樣,在教育扶貧好政策的溫暖下,習水縣越來越多的寒門學子心頭亮了起來,越來越多的貧困家庭生活更有指望。
貧困戶與新型經營主體、村集體緊密聯結,産業扶貧破瓶頸
産業扶貧是脫貧根本出路,但貧困戶單打獨鬥發展産業,面臨缺資金、沒技術、抗風險能力弱等瓶頸。習水縣建立貧困戶與新型經營主體、村集體經濟之間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2016年産業扶貧帶動7033戶脫貧,佔當年脫貧9477戶的74.2%。
習水縣良村工業園區,黔北麻羊中央廚房工地上熱火朝天。嘉榮牧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澤興奮地告訴記者, 黔北麻羊是習水地理標誌保護産品,中央廚房建成後,公司“生産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的模式,將帶動更多貧困戶“騎著麻羊奔小康”。
目前,全縣共400戶貧困戶為嘉榮牧業訂單種植飼料玉米,畝産值能達2000余元;300戶貧困戶為公司訂單養殖麻羊,1隻羊保底能賣1000多元,目前已有200多戶貧困戶脫貧。“代種、代養模式,有效突破了貧困戶發展産業面臨的瓶頸,幫助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習水縣扶貧辦主任李昕説。
貧困戶袁臘枝對此感受頗深。她沒有什麼技術,空有一身力氣無處施展。嘉榮牧業收購野草餵養黔北麻羊,給她提供了脫貧的機會,去年,勤奮的她單割牧草就收入2萬多元。
除了龍頭帶動,越來越多的貧困戶通過共用村集體經濟紅利摘掉了窮帽。
春節前夕,程寨鎮大合水村舉行了貧困戶入股村集體經濟分紅大會。13戶貧困戶每人平均分得8000元紅利,歡歡喜喜過了個“肥年”,村裏剩下的111戶未入股貧困戶每戶領了1床棉被。
入股貧困戶胡孝軍激動地説:“感謝黨和政府,我貸款入股,沒想到短短9個月就能分8000元!”第一書記凡維介紹,去年村兩委流轉土地138畝建設苗圃場,發動13戶貧困戶入股,成立了習水縣長青苗木園林綠化有限公司和加玉苗圃農民專業合作社。長青公司承接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供苗訂單和市政園林綠化工程,獲利40萬元以上,除去入股貧困戶分紅,還給村集體經濟增收25萬元,同時帶動21戶貧困戶每人平均獲得勞務收入3600元。凡維説,下一步將在“集體經濟+”上做文章,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鄉親們早日過上好日子。
(責編:李彤、蔣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