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人民網演播室,通過視頻連線福建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畬族鄉親,叮囑他們要再接再厲,在現有取得很好成績的基礎上,自強不息,繼續努力。
“自強不息”,成為一年來赤溪村發展的關鍵詞。赤溪村的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幹,精氣神更足,創業更有動力了。“中國扶貧第一村”正按照總書記的寄望和囑託,在擺脫貧困之路上,精準發力、闊步前進,朝著“中國自強第一村”邁進。
一年來的新變化
30多年前,作為福建省寧德地區為數眾多的畬族村落之一,赤溪村的民眾過著“家家竹木屋、頓頓揭鍋難”的艱辛生活。1984年,這裡的貧窮狀況見諸報端後,引起全國關注。同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關於幫助貧困地區儘快改變面貌的通知》,全國扶貧工作從此拉開序幕,赤溪村也因此得名“中國扶貧第一村”。
習近平在擔任寧德地委書記時,就高度重視這裡的扶貧工作。去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與赤溪村村民的再次交流,深深鼓舞著這個曾經的貧困村。一年來,赤溪村的幹部和村民鉚足勁,精準發力、快速發展,以此回應總書記的殷切囑託。
這一年,赤溪村的面貌進一步改善。一進村口,迎面而來的是花海公園,沿著寬闊的水泥村道,經過剛剛完工的紫藤長廊和畬鄉山水木屋,進入主村,主幹道新長安街已提升為熱鬧的畬族風情購物街,村民住宅經過立面改造,畬味兒更足……這些都是短短一年中的變化。
“去年是我們最繁忙的一年,一共有四五十個項目在建。”駐村第一書記王純華細數一年來大夥兒齊心協力建設的豐碩成果:目前“16個1”(包括提升一批基礎設施、建設一批民生項目、實施一批美麗鄉村項目等)共36個項目已完成過半,還有14項正在抓緊實施,4個項目正在進行前期準備工作。圍繞這些項目,村裏還同步實施了包括花海景觀、紫藤長廊等在內的10多項內容,進一步完善了旅遊配套基礎設施。
這一年,村裏的産業有了長足發展。作為全國旅遊扶貧試點村、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中國最美休閒鄉村,赤溪村2016年共接待遊客20多萬人次,農業總産值達到2508萬元,同比增長18%。村民不再單純務農,還辦起了農家樂,銷售旅遊産品,還有不少鄉賢回鄉發展現代農業。
2016年,村民的生活水準也有所提高。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15696元,同比增長15%;村集體收入從2015年的32萬元增長到50萬元。
視頻後的新動力
作為“中國扶貧第一村”,赤溪村發奮圖強,脫貧攻堅。去年與總書記連線後,“自強不息”成為赤溪村發展的關鍵詞。他們立志要把“中國扶貧第一村”建設成“中國自強第一村”。
“總書記與我們連線,囑咐我們扶貧根本還要靠自力更生和鄉親們的內生動力,在現有取得很好成績的基礎上,自強不息,繼續努力。”村黨總支書記杜家住説:“以前,來自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幫助多,讓村民多少有些‘等靠要’思想。總書記的講話,不但給了我們很大激勵,也給了我們提醒,就是要進一步激勵、增強村民發展的內生動力。”
去年6月,參加視頻連線4個月後,村主任吳貽國牽頭帶動5位村民合夥註冊了鄉源農民種養專業合作社,進行林下養雞和菌菇、中草藥種植,並號召其他村民加入。
沒想到,這一號召,竟有80名村民積極響應,以每人投資1萬元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大家早就想好好幹一場了,只不過以前窮怕了,好不容易存點錢,擔心失敗了‘一夜回到解放前’,都不敢邁出第一步。” 吳貽國説,現在大家的幹勁都起來了。
合作社養殖了6000隻土雞,種植了20多畝中草藥和5畝香菇。運營以來,效益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去年遇到兩場颱風,菌菇和土雞損失不少。“但大家沒有灰心,積累了經驗,準備今年再好好幹一把。”吳貽國説。
去年底,在上海經商的沈華平回鄉註冊了眾禾農業專業合作社,投資160多萬元,專業做菌菇。“再過幾天,一噸多的香菇就可以出貨了,市場行情很好。”沈華平説,目前,他已把工作重心從上海轉移到了赤溪村。
一年來,從全國各地回赤溪村就業、創業的鄉賢、年輕人還有不少。據介紹,赤溪村僅去年新註冊的合作社就有5家,村裏還成立了赤溪旅遊投資有限公司。依託旅遊公司,赤溪村加強了對鄉村旅遊的整體規劃、資源整合和項目運作,目前已爭取到4.2億元政策性貸款和7500萬元國家建設專項資金,除加快旅遊集散中心二期建設外,還確保穩妥推進其他旅遊項目,這些項目,為村民就業創業拓寬了渠道和空間。
此外,赤溪村還通過搭平臺、給政策,鼓勵引導大學生、退伍軍人、在外青年等返鄉創業創新。目前赤溪村已建設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站、青年農民創業就業指導中心、農業技術服務隊、農民文化學校、烹飪協會等平臺,村裏還積極對接福建農林大學派團駐村加強産業指導,開展特色種養、導遊服務、美食烹飪、農村電商等創業就業技能培訓,並扶持大學生創業點。
36歲的鐘麗眉去年參加了與總書記的視頻連線。她説,村裏像她一樣在家的婦女有七八百人,現在就業機會多了,婦女們有的在村裏的旅遊公司上班,有的管理茶園、果園,都有了各自的事業。“在赤溪村,人人都有發展機會。”鐘麗眉説。
對未來的新探索
因地制宜、精準發力,是閩東扶貧工作總結出的重要經驗。但什麼才是赤溪村旅遊的特色和制勝之路,還需進一步探索。
“以往是全國人民‘扶’著走,現在,咱赤溪村人想靠自己探索出一條新路子。”王純華説。
目前,赤溪村扶貧展示館、鄉村大舞臺等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村里正組織人員為展示館蒐集相關展陳資料。這裡,將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性的扶貧教育基地。“其實這兩年,赤溪村的遊客都是衝著‘扶貧第一村’這個品牌來的。我們要展示給他們什麼?”王純華説,今年,赤溪村的旅遊打造重點就是突出扶貧教育培訓這個概念,“我們可以把全國各地的扶貧相關內容都集中到這裡來展示,也可以打造一個平臺,把全國貧困地區的特色産品集中到這裡展示、銷售,還可以請黨校老師、村幹部開課,講講扶貧故事和經驗。”
赤溪要打造好“中國扶貧第一村”文化品牌,杜家住也有新想法:“我們還可以把當時的農耕器具、生活用品展示出來,甚至復建幾座幾十年前的茅草房,讓遊客實景體驗當年貧困的生活狀態。此外,我們還有豐富的畬族文化,民俗、美食資源都值得挖掘。”
一年來,赤溪村開拓思路,積極探索利用良好的品牌優勢,創新增加村集體收入、帶動發展思路,爭取今年村集體收入達到80萬元,確保有錢辦事。王純華介紹,今年村裏投資150萬元,入股磻溪鎮政府控股的溪口水電站,佔25%股份,年固定收益15萬元;完成九鯉電站宿舍樓改造裝修,建設赤溪賓館,委託赤溪旅投公司經營,年固定收益10萬元;整合出租戶外廣告,年增收16萬元;與天豐源茶業合作,建設白茶體驗館、有機白茶園,年增收20萬元;以村基礎設施投入為資本,與萬博華、品品香茶業杜氏休閒山莊、鄉源合作社等公司進行合作,年分紅24萬元;村自來水廠收益5萬元;加快申報註冊“中國扶貧第一村”公共商標,通過無形資産有償授權使用,力爭年增收10萬元。
探索新路子的不只是村集體、村幹部。去年國慶節,原本在福鼎經營電子設備的鐘品灼,把産業全都委託給了朋友,回赤溪村開了一家300平方米的超市。他想給家鄉尋找一款能代表赤溪村的品牌特産。鐘品灼説:“我想把超市打造成一個土特産驛站,蒐集有意義的特産。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數據收集,發現哪種産品最適合赤溪村的旅遊群體,就往那個方向發展。”
幾個月下來,鐘品灼已投入200多萬元。他坦言,當前資金壓力有點大,但一定會堅持,“如果尋找成功了,赤溪村就有了拳頭産品,帶動的將是全村人的發展。”
為鼓勵村民給村莊發展出謀劃策,赤溪村今年將分批組織各類人員外出學習、參觀、考察,以更開闊的視野、更新的觀念,探索“自強不息”的發展新路。
(本報福州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