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把各項改革措施真正落到實處

發佈時間:2017-03-09 16:30:00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張俊偉 | 責任編輯:王虔

關鍵詞: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改革措施,獲得感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訊 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花了很大篇幅來論述推進改革問題。

強調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突出特點

在對去年工作的總結中,《報告》就抓好“三去一降一補”、推進改革開放做了專門論述。在闡述今年的工作思路時,《報告》明確提出要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穩中求進”是“穩”和“進”的辯證統一,具體到“進”,其內涵和要求就是:“在穩的前提下要勇於進取,深入推進改革,加快結構調整,敢於啃‘硬骨頭’,努力在關鍵領域取得新進展”。《報告》還明確提出,今年要“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通過簡政減稅、放寬準入、鼓勵創新,持續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更好適應和引導需求,來推動我國經濟“化蛹成蝶”的産業轉型升級步伐。

《報告》對今年推進改革工作做了系統闡述。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報告提出:在“去産能”方面,今年要再壓減鋼鐵産能5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産能1.5億噸以上,同時,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産能5000萬千瓦以上。在“去庫存”方面,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加強房地産市場分類調控。在“降成本”方面,把所得稅減半徵收的範圍上限從年應納稅所得額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同時大幅降低企業非稅負擔。在“補短板”方面,深入實施精準扶貧,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等等。在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方面,《報告》也圍繞政府職能轉變、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國企國資改革、更好地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等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在轉變政府職能方面,加快國務院部門和地方政府資訊系統互聯互通,形成全國統一政務服務平臺。在財稅體制改革方面,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將增值稅稅率由四檔簡並至三檔以減輕企業稅收負擔;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行為。在金融體制改革方面,鼓勵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穩妥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在國企國資改革方面,今年要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要邁出實質性步伐。在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方面,則進一步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凡法律法規未明確禁入的行業和領域,都要允許各類市場主體平等進入;凡向外資開放的行業和領域,都要向民間資本開放;凡影響市場公平競爭的不合理行為,都要堅決制止”;等等。

除此之外,在政府其他各項工作中,也有許多是在貫徹前些年推出的改革舉措,具體如:推行分級診療試點,是醫療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推動居住證制度全覆蓋,加快流動人口進城落戶步伐,則是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等等。

強調推進改革的多重原因

深入分析可以發現,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辟出大量篇幅論述推進改革問題,是順理成章的。原因主要有:

首先,“新常態”要求我們做出深刻的變革。我國經濟已經步入“新常態”,突出表現在:經濟增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增長動力從要素投入、投資拉動轉向投資和創新驅動,結構優化升級、經濟提質增效成為主要矛盾。面對當前我國經濟發生的一系列結構性變化,我們需要深入推進改革,以體制機制創新來“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只有如此,我們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步入“高收入國家”行列;才能為實現“兩個百年”的奮鬥目標夯實基礎。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施工高峰期”。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領導集體,順應發展大勢,高度重視改革,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治國理政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10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曾專題討論全面深化改革問題,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會後,中央成立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由習近平總書記擔任組長,專門負責改革的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工作。在3年多的時間裏,中央深改組先後召開會議32次,部署、推動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目前,新機制、新規則的“四梁八柱”已經搭建起來了。在中央深改組第二十七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是落實改革任務的“攻堅期”。伴隨著改革階段的變化,抓統籌、抓落實,使各項新規則、新機制真正運轉起來,開始上升為新時期推進改革的主要矛盾。

再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入快車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宗旨,是加快産業優化升級、推動製造業向中高端邁進。所謂“三去一降一補”,就是針對困擾經濟健康運作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而確立的改革任務。去年以來,各方面圍繞“三去一降一補”做了大量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今後一段時期的任務,就是進一步理清思路,加快推進步伐。

上述三方面因素疊加在一起,就使得關於推進改革的論述成為今年《報告》裏濃墨重彩的一筆。

把各項改革措施真正落到實處

《報告》列出的改革任務範圍很廣、內容複雜,要把各項改革措施落實好、貫徹好,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1.要加強領導,狠抓落實。近年來,各級地方政府緊跟中央步伐,在推進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績。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改革是複雜的系統工程,改革的進展並不盡如人意:改革浮于表面、流於紙上的現象普遍存在。隨著改革進入“施工高峰期”,各級黨委、政府需要審時度勢,把重心放到抓謀劃、抓統籌、抓落實上。只有領導同志親歷親為,撲下身子抓落實,廣大幹部、群眾才會“擼起袖子加油幹”,把各項改革措施儘快地、真正落到實處。

2.扭住轉變政府職能這個樞紐不放鬆,著力提高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關鍵在轉變政府職能。應根據各項改革舉措對政府有效履行職能的新要求,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的步伐:該退出的要堅決退出,該加強的必須加強,該轉變方式的則要切實轉變方式。從有效履行職能的角度看,當前我國各級政府的職能定位、機構設置、和業務流程均存在明顯的差距,各級政府應當以落實“放、管、服”改革舉措為切入點,大量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技術,廣泛吸納社會力量參與,積極探索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新模式,不斷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準。

3.提高改革獲得感,調動各方參與積極性。當前許多的改革措施,無論是改善商業環境、推動産業升級;還是改善民生、推動發展成果功共用,都和個人、家庭、社區和企業息息相關。個人和企業是否從改革中得到實惠,直接決定了其對改革的態度,決定了其參與改革的積極性。需要進一步完善政策設計,著力提高公眾的改革獲得感。唯有此,才能充分調動公眾參與改革的熱情,使改革的道路越走越寬。(作者 張俊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