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朱江)16年前的晴隆縣,晴隆人看著村前漫山的石旮旯默默地皺著眉,嚴酷的自然環境,讓這裡的每一個村民都看不到生存的希望。他們不斷地問自己,未來怎麼活。
如今的晴隆,漫山的石疙瘩變成了大草原,滿山牛羊為晴隆人找到了活法。
晴隆羊肉加工製品
晴隆人心裏的刺
晴隆,是石漠化最為嚴重的區域,是全省同步小康重點扶貧的4個貧困縣之一,全縣25度以上坡耕地佔土地面積的65%,曾經是屙屎都不生蛆的石旮旯。
陳興是晴隆縣沙子鎮三合村村民,他回憶説:“幾年前四週山樑上一堆又一堆的石頭,在陽光的照射下直刺眼。”
面對嚴重的石漠化,村民們嘗試過種其他農作物,效果都不太好,相對只有種包谷的産量稍為高些,但遇天旱水澇還是會顆粒無收。這些漫山遍野的石頭成為長在晴隆人心裏的刺。
進入二十一世紀,晴隆人窮則思變,集中智慧,以滿山的草,滿坡的羊宣戰石漠化,挑戰貧困,創造了“晴隆模式”,被國務院扶貧辦樹立為全國的典範。
2006年6月,中國南方草地畜牧業現場經驗交流暨培訓會議就在晴隆舉行,總結和推廣“晴隆模式”。2010年,晴隆舉行的“石漠化地區種草養畜産業化扶貧貴州試點工作現場會”,決定在中國13個省和貴州43個縣全面推開和繼續鞏固“晴隆模式”。中國首批100個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縣中,有33個推廣“晴隆模式”,且收到了較好效果。
專家説,“晴隆模式”是因地制宜,靠人工種草養羊,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扶貧效益同步發展的模式,是富民的模式。
羅成向記者介紹自己種草的經歷
畜牧業帶來4億增收
晴隆縣沙子鎮三合村村民羅成是沙子鎮有名的種草大戶,每年光靠種草他就有將近5萬元的收入。
羅成告訴記者,以前他種的都是糧食,費力不説一年到頭還掙不了幾個錢,家裏5口人全靠自己和妻子外出打工養活。
2015年,在晴隆縣草地中心的幫助下羅成開始嘗試種草,而且一發不可收拾。
“當時大家都不信種草能發財,説我是頭上長草,哪知道第一年我就賺了幾萬元。”羅成説,現在他的地裏都種上了皇竹草,這種草一年可以割四茬,長得很快,管理容易,全年幾乎都是綠的。“這些草不愁銷量,現在縣裏大力發展畜牧業,最缺的就是畜生的口糧。你有多少,就要多少。”
在羅成的帶動下,三合村幾乎所有的村民都開始種起了草。有的村民更是依靠牧草,發展起晴隆羊的養殖。
提起現在的收入,村民們開心的笑了
“石漠化的地方種草,在恢復生態、保持水土的同時,還能發展養殖業,達到産業扶貧的目的。”晴隆縣草地畜牧中心工作人員説。晴隆縣把治理石漠化與發展種草養羊産業有機結合,以種草來涵養水土,以養畜來增加農民收入,産業迅速發展。
目前,全縣已種植人工草地48萬畝,改良草地30.8萬畝,養羊50余萬隻。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平方公里左右,2.4萬戶農戶10萬多人參與種草和養羊,涉羊産業全年為農戶創收近4億元
如今,昔日的石漠化荒地已大變樣。如今在晴隆的山山嶺嶺,綠色逐步覆蓋了裸露的石頭,山變綠了,地有生機了,生態不在脆弱。在晴隆生態畜牧業扶貧示範園區內,山頭草豐林茂;紅瓦白墻的標準化養殖小區圈養著肥羊;海權肉業加工廠,有機肥加工廠,飼料加工廠和羊毛加工廠建成,投入運營······
晴隆人心裏的刺拔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