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赤貧戶與小額信貸的故事

發佈時間: 2017-02-23 09:55:53 | 來源: 光明日報 | 作者: 李慧 | 責任編輯: 王虔

關鍵詞: 小額信貸,貧困戶,農村金融,農信,故事

【脫貧攻堅】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到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是我國政府對世界的莊嚴承諾。近年來,我們在脫貧攻堅中注重因村因人施策,推出了金融扶貧、教育扶貧、光伏扶貧等十大工程,促進了貧困戶增收致富。從今日起,本報推出連續報道,介紹其中的經驗和做法。

5000元,是中和農信在湖南省平江縣發放的最小額度貸款,卻徹底改變了貧困戶吳艷倣的生活。

2011年,吳艷倣從廣州乞討回鄉,時年49歲的他一無所有。由於無住房、無資金、無技術甚至連戶口都被登出,貸款對於吳艷倣來説可謂遙不可及。

去年5月,作為中國扶貧基金會的下屬機構,中和農信在平江縣設立了平江縣農戶自立服務社,為全縣有需要的貧困戶提供小額信貸服務。吳艷倣無意中接觸到了中和農信,並獲得了貸款。

有了貸款,生活有了壓力,更有了動力。吳艷倣種起玉米和豆角,每天淩晨4點就下地勞作,生活有了新的支點。2016年,吳艷倣的年收入達到5萬元,還準備再申請2萬元貸款搞溫室大棚種植。老吳説自己“活出了人樣”,活出了尊嚴。

在我國,像吳艷倣一樣,受益於扶貧小額信貸的貧困戶已達740萬戶。

新形勢下,國務院扶貧辦將扶貧小額信貸納入精準扶貧十項重點工程,作為扶貧品牌強力打造,促進金融扶貧從“普惠”轉向“特惠”。

2014年年底,國務院扶貧辦、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和保監會印發《關於創新發展扶貧小額信貸的指導意見》,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5萬元以下、3年期以內、免抵押免擔保、基準利率放貸、扶貧資金貼息、縣級建立風險補償金”的信貸産品。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2833億元,貧困戶獲貸率由2014年的2%提高到26.7%。

“我們始終將自己定位為山水間的草根金融,我們的使命同樣也是我們的訣竅,就是堅定地打通農村金融的最後一公里。”中和農信總經理劉冬文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事實證明,這種小貸支農模式成效顯著,取得了突出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作為一種新型金融方式,小額信貸開闢了以市場經濟方式減貧的新渠道,打通了農村金融的“毛細血管”,激活了農村金融“一池活水”。

“扶貧小額信貸瞄準了貧困戶發展生産的薄弱環節,將金融活水引入貧困地區,調動了貧困戶創業增收的積極性,也增強了其市場意識、風險防範意識和信用意識,激活了貧困戶內生發展動力,增加了農村金融有效供給。”中國人民大學反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貴如是評價。

業內專家分析,當前扶貧小額信貸還存在地區間推進不平衡、貧困戶獲貸率低等問題。小額信貸推進最快的省放貸412億元,貧困戶獲貸率61%;推進較慢的省放貸則不足8億元,貧困戶獲貸率不足6%。

“新型扶貧小額信貸應突出‘特惠’特徵,應防止簡單擴大範圍,做不該做的‘加法’,也要防止通過評級授信操作,做不該做的‘減法’,提高扶貧小額信貸的可獲得性。”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説,未來將把扶貧小額信貸作為精準扶貧到戶的重要抓手,加強指導和監測評估,解決已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提高貧困農戶獲貸率,促進扶貧小額信貸健康發展。

(本報記者 李慧)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