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琴是個回族姑娘,24歲,只讀過小學四年級,來自寧夏同心縣夏門關南岸村。康琴一家有六口人,靠六、七畝地和打零工為生,年景好的時候,一年能有七、八千的收入,不好時,一家人連肚子也填不飽。
康琴是家裏的老大,十九歲時,被父親含著淚將她嫁了人。嫁人後的日子依然不好過,康琴跟著父親來騰格裏沙漠打工時,身上只帶了40元路費,當時,她已懷孕三個月了。
康琴在工地上負責做飯。難以想像,挺著大肚子的她,是怎麼用瘦弱的胳膊舉著巨大的勺頭,吃力地在大鍋裏攪來攪去,一日三餐,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為一個小分隊,22個工友做飯。
工地距武威市區有一百多公里,懷孕的康琴,每天跟工友吃一樣的飯菜——色拉油炒大白菜,主食是米飯。每次開鍋不到五分鐘,飯菜就被搶光了。康琴告訴我,在她的家鄉,炒白菜也不是每天能吃到的。
康琴的工資一天一百八,對她來説,已經很不錯了,每次幹完活兒,就能給結現。雖然苦些累些,但是很多人願意跟著億利幹。康琴在飯館打零工,從早忙到晚,一個月也就掙1000多元。康琴的父親康有福也在工地上給億利種甘草,一天能掙200多元,康有福來騰格裏沙漠種甘草快一個月了,跟著億利幹活兒已經有五個年頭了,一年能掙兩萬多。
其實,像康琴這樣的家庭,在這一百多個民工隊伍裏比比皆是,他們大多都來自寧夏同心縣。種地填不飽肚子,只能外出打工,飯館打雜,工地搬磚,什麼苦活兒、累活兒都幹。與康琴一起做飯的同鄉馬會美,47歲,打了大半輩子工。馬會美斗大的字不識一個,她的老父親、老伴兒、還有兩個兒子,都在給億利打工,在庫布其沙漠挖過甘草,在騰格裏沙漠種過甘草,一家人靠著辛苦和汗水,撐起了一個家。
種植接近尾聲,大家都盼著早點兒結束領工錢回家。臨走時,我留下了康琴的聯繫方式,想力所能及地幫助她。離開騰格裏沙漠兩天后,我收到了康琴的資訊,她告訴我,他們正在返鄉途中,工資發了,準備安心地在家待産。
康琴是西部貧困地區許許多多務工者的縮影,他們是騰格裏沙漠裏的綠色使者,綠色是治沙扶貧最好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