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的踐行者
記山東省委政策研究室駐平邑縣南埠莊村第一書記李衛東
“不缺油鹽缺技術,五穀豐登少條路。”這是2015年2月李衛東剛從省委政策研究室到山東省平邑縣豐陽鎮南埠莊村任第一書記時,貧困戶對致富無門的感嘆。如今,兩年的扶貧工作即將結束,在李衛東的帶領下,這個沂蒙山區的小山村發生了巨大變化,2015年初的168戶、491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黨員幹部當先鋒
“一名黨員,一面旗幟”,幹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幹,發揮黨員幹部模範帶頭作用,群眾才覺得有奔頭,脫貧致富才有門路。
“李書記,我明天不去賣桃了,參加村集體的環境衛生整治義務勞動。”2016年6月21日晚,已經把桃裝上了車,準備第二天一早趕集賣桃子的老黨員張進學,聽了李衛東義務打掃衛生的“動員令”後當即表態。第二天天一亮,10多名黨員幹部和群眾代表自覺來到清掃現場參加勞動。
以前,南埠莊村集體公益勞動大部分是花錢買服務。如今,黨員幹部都能自覺地參加義務勞動、公益活動,這些是李衛東入村後著力抓黨建、促脫貧帶來的新變化。
進村伊始,李衛東了解到,現任村黨支部班子剛經過換屆,4名支部成員中有3名是新同志,年紀輕、經驗不足,開展工作難度很大。於是,李衛東從黨支部建設抓起:
一抓學習,提高為民服務的意識。利用每月10日黨組織活動時間上黨課,帶領黨員幹部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現場回答黨員、幹部提出的一些實際問題,同時結合黨組織開展的“三嚴三實”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不斷強化黨員幹部的黨性觀念,增強黨員幹部和致富能人的模範帶頭意識。
二抓黨支部班子建設。村支部班子成員在致富創業方面走在群眾前面,但缺少管理村務黨務的經驗。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馬效成,以前靠承包工程致富,思想活躍,擔當意識強,但管理村兩委經驗不足。李衛東就把提高黨支部戰鬥力作為重要抓手,在實際工作中教方法、授訣竅,並鼓勵馬效成,“父老鄉親選咱當書記,是對咱的信任,要扎紮實實地為群眾辦點實事、辦點好事,讓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在李衛東的引導下,馬效成把更多心思放在村兩委工作上,有力推動了村各項建設的開展。
三抓黨員幹部模範帶頭作用。受多年市場經濟環境的影響,有的黨員集體觀念淡薄、紀律渙散,村集體的事不願意管,黨組織活動不願參加。為解決這一問題,李衛東多次走訪老黨員老幹部,通過組織學習、徵求村發展意見、外出參觀等一系列活動統一大家的思想,漸漸地,參加“三會一課”的黨員幹部多了,黨支部組織的集體活動也開展順利了。
人心思歸,黨組織生活正常化了,黨員參與村集體活動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兩年來,村裏進行環境衛生整治、綠化苗木、修路建廠,黨員幹部都是跑在前面,形成“班子帶著幹部幹、黨員帶著群眾幹、致富能人帶著貧困戶幹”的良好局面。全村黨員幹部的凝聚力不斷增強,隊伍越來越壯大,發展黨員1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2名、後備幹部1名,提高了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威信,黨支部的號召力越來越強,黨員幹部的組織意識、集體意識不斷增強,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步子也越來越快。
李衛東的做法,得到平邑縣委書記王君師的肯定:第一書記有意識地培養村帶頭人,帶出了村班子的精氣神,抓住了農村發展的“牛鼻子”,為今後基層黨建、村莊發展、精準脫貧打下了堅實基礎。
鑄牢根基“挖窮根”
“一桶水澆半畝田”,山嶺薄地致富難,空殼村辦事難,只有強基礎“挖窮根”,才能實現整體脫貧。
2016年春天,正值花生播種季節,村民們開著手扶拖拉機往返運送水,接著用小水桶提著澆灌種植,很是辛苦。李衛東邊幫助村民種花生邊和他們拉家常,原來南埠莊村1200多畝土地中,80%是丘陵,由於缺少水電路等配套設施,土地常年澆不上水,只能靠天吃飯。
看著村民在丘陵地上爬上爬下耕種田地,李衛東暗下決心:一定想方設法改善村民的生産生活基礎設施,為群眾脫貧致富創造良好的環境。
兩年來,李衛東多次跑省有關部門和單位,協調爭取各類扶貧資金700多萬元、扶貧項目5個,整修了2公里村中心大街,建設了兩個文化健身廣場、1個農家書屋,打井引水入戶,解決了村民多年沒有解決的吃水難問題,硬化生産路10多公里,修建300立方米蓄水池1個,改造高壓供電線路1公里,鋪設農田灌溉管道2公里……件件實事都辦在群眾的心坎上。
在多方徵求黨員幹部和群眾代表意見的基礎上,李衛東制定了“分類扶貧、一類一策,精準到戶、逐戶脫貧”的扶貧原則,將貧困戶按照致貧原因一一分類,對症下藥,規劃果園種植區、小商品加工區,安裝分佈式光伏發電站,採取種植、養殖、務工等多項措施增加貧困戶的收入。
利用省財政下撥的100萬元扶貧資金,幫助貧困戶種植黃金冠桃樹近200畝、澤山一號葡萄40多畝、竹柳綠化苗木近50畝,安裝分佈式光伏發電站20千瓦,安排近20名貧困人口在村梳子加工廠上班。為60戶有致富願望、無力搞規模化種植和養殖的貧困戶,每戶免費幫扶4隻小尾寒羊或波爾山羊。
找路子,想辦法,不光為群眾辦實事,還為村集體收入上項目,現在村委辦公樓頂上9千瓦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天天給村集體掙錢,已經增收近萬元。李衛東創辦的梳子加工廠每年有2萬元租金收入,光這兩項就為村集體增收3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