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視覺
原標題:穩定“主官”,擼起袖子加油幹(前沿觀察)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黨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新年賀詞中飽含深情地説:“新年之際,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全黨全社會要繼續關心和幫助貧困人口和有困難的群眾,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治國之要,首在用人。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離不開一批有擔當、敢作為的高素質幹部隊伍。2016年,中央出臺的《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辦法》明確指出,要保持貧困縣黨政正職穩定,做到“不脫貧不調整、不摘帽不調離”。正在進行的地方換屆,正值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眼下,各地積極貫徹落實《辦法》,既選優配強扶貧幹部,也充分保持幹部的穩定性和扶貧政策的持續性,力保一張藍圖幹到底。
嚴守紀律,確保中央要求落地生根
保持貧困縣黨政正職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既能確保扶貧政策的連貫性,也能讓困難群眾看到黨中央推進脫貧攻堅的堅強決心,從而增強摘掉“窮帽子”的信心,這是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重要舉措。2016年年底,中組部專門召開保持貧困縣黨政正職穩定工作座談會,要求各級組織部門嚴守“不脫貧不調整、不摘帽不調離”紀律要求,嚴格備案審核程式,做到凡調整必審核,確保貧困縣黨政正職隊伍穩定,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黨建專家指出,黨中央立下了“不脫貧不調整、不摘帽不調離”紀律高壓線,那就堅決不能碰,是否保持貧困縣黨政正職穩定,實質上也是是否樹牢“四個意識”、嚴守政治紀律的具體體現。
上下同欲者勝。在黨中央吹響扶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號角後,各地結合當地實際,在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方面紛紛出臺舉措,把中央的要求落細落實。
2016年5月,江西印發《關於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要求貧困縣黨政正職除領導班子換屆和特殊情況必須調整外,原則上在貧困縣摘帽前不得調整崗位。
2016年6月,安徽召開強化貧困縣黨政正職責任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談心談話會。省委主要負責人要求縣級黨政正職不脫貧不調整、不摘帽不調離,以保持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甘肅、河南等貧困人口數量較多的地區也相繼出臺類似規定。如河南在《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中要求,脫貧攻堅期內貧困縣縣級領導班子要保持穩定,對表現優秀、符合條件的可以就地提級。
“六合同風,九州共貫。”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離不開中央及各級黨委政府的上下一心,離不開扶貧幹部和貧困群眾的齊心協力。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陳凱龍指出,保持貧困縣黨政正職穩定,給扶貧幹部傳遞壓力的同時,也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只有扶貧幹部和困難群眾同向發力,扶貧政策才能取得實效。”
獎優罰劣,激發扶貧幹部內生動力
保持貧困縣縣級領導班子穩定,並不是説扶貧成效明顯、表現優異的領導幹部就不能獲得提拔。相反,那些堅守扶貧崗位,扎紮實實幹出了成績,讓廣大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領導幹部更有資格、更有必要得到提拔。細看各地出臺的《意見》和細則,不乏“對表現優秀、符合條件的可以就地提級”等的類似規定。
前不久,四川17名貧困縣縣委書記被提拔為副廳級幹部,吸引了公眾廣泛關注。1月9日,在巴中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南江縣縣委書記劉凱當選巴中市副市長;10日,在南充市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儀隴縣委書記陳科當選南充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南部縣委書記張根生當選南充市副市長;11日,在宜賓市五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筠連縣委書記王萍當選宜賓市副市長……與此同時,這些獲得擢升的幹部依然任相關貧困縣的縣委書記。也就是説,他們均因工作出色得到提拔,但也都“提拔不離崗”,繼續帶領當地貧困群眾致富奔小康。
扶貧幹部因工作突出而獲得提拔、獎勵,可以激勵他們奮發有為,在原有崗位上取得新的成績和突破。然而,對那些扶貧不見起色的幹部來説,不僅不能獲得提拔重用,反而可能會因工作不力而被問責。實踐證明,通過獎優罰劣,能夠不斷激發廣大扶貧幹部的幹事創業熱情,更有動力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激勵扶貧幹部擔當作為,離不開科學有效的評估體系及獎懲辦法。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劉旭濤表示,對於那些表現優異的幹部,可以就地提級;而對於工作未取得成效、工作不力的幹部,組織部門則應採取談話提醒等舉措,確保脫貧攻堅任務穩步推進。
黨建專家指出,除了可以現階段“原地提級”的情形,有關部門也應當加快研究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對那些在脫貧攻堅中表現突出的縣委書記、縣長,今後使用時要充分考慮這一段經歷和貢獻。
直面考驗,擔起帶領群眾脫貧重任
對那些有志於在扶貧領域大顯身手、實現人生價值的領導幹部來説,中央和各地出臺的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或辦法讓其吃下了“定心丸”。只要科學部署,精心繪製藍圖,一幹到底,就一定能脫貧致富。
對一個貧困縣而言,如果有著穩定的領導班子,在長時間執政一方的過程中對縣情、民情有著充分把握和詳細了解,就能更好地因地、因人施策。尤其是“提拔不離崗”的黨政正職,因其“高配”身份而享有更大的發言權,可以為所在貧困地區爭取到更豐富的資源。此外,“高配”幹部還往往具有更強的決斷力和執行力,有助於更好更快地推進各類扶貧項目的落地。
陳凱龍指出,確保貧困縣黨政正職穩定現實針對性很強,“不脫貧不調整,不摘帽不調離”的規定對幹部有著無形壓力,能激發其擔當作為、幹出成效。然而,也應看到,在幹部使用和扶貧成效相掛鉤的鐵規面前,也不乏幹部因客觀條件限制或自身能力不足等原因,久而久之産生消極懈怠心理,甚至心生牴牾情緒。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幹部本人及時調整、轉變心態,強化擔當作為,直面脫貧攻堅這一重大考驗。
湖南辰溪縣委書記楊一中就曾經歷了心理上的調整和轉變。在楊一中當選懷化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後,當他準備告別辰溪時,卻被市有關領導告知“不脫貧,不走人”。當時,辰溪縣仍有貧困人口近5萬人,未脫貧摘帽貧困村近百個。對此,楊一中很快調整了自己的心態,表示堅決服從組織安排,並向上級黨組織立下了到2018年實現全縣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軍令狀”。
黨建專家指出,組織部門可結合具體情況對扶貧幹部進行系統培訓,學習脫貧攻堅的經驗,引導幹部們調整狀態、轉變思想,切實扛起帶領群眾致富的重任;對於確實不適應、難以轉變的幹部,也應儘早調整,以免貽誤發展良機。
脫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的硬仗。步入2017年,距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限越來越近,慢不得、等不起。因此,各貧困地區需要在領導班子保持穩定的同時,不待揚鞭自奮蹄,進一步激發扶貧幹部幹事創業的激情和動力,讓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早日實現脫貧攻堅目標。(記者 孟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