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走出貧困山區旅遊扶貧的新路子

發佈時間: 2017-01-16 15:02:1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黃姝穎 | 責任編輯: 楊霄霄

關鍵詞: 武隆,旅遊扶貧,扶貧攻堅

DSC_0618.jpg

   重慶市人大代表、武隆區區委書記何平

中國網1月16日訊(記者 黃姝穎)這一張國家級貧困縣2016年的成績單:全區75個貧困村已達到整村脫貧標準,建卡貧困人口由1.6萬戶、5.5449萬人減少到1734戶、5111人,貧困發生率由18.6%下降到1.7%;脫貧人口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由2215元增長到6842元,增幅達208.9%。

武隆是國家級貧困縣,經濟基礎薄弱。

但在2901平方公里的武隆大地上,分佈著芙蓉江、芙蓉洞、天生三橋、仙女山等260多個景點。奇山秀水、巧奪天工,這些景點是大自然的饋贈,更是武隆絕佳的生態資源和最大的發展優勢,是上天贈予武隆的“金飯碗”。

在長期的實踐中,武隆人認識到:若能發展生態旅遊,就可能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於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武隆集中力量大力發展旅遊業,把旅遊作為主導産業和富民産業。從開發芙蓉洞開始,逐步整合資源打造出芙蓉洞、芙蓉江、烏江、仙女山、天生三橋、龍水峽地縫、後坪天坑等旅遊景點。

經過近20年的發展,武隆擁有了“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産、武隆喀斯特旅遊區國家級5A景區、“中國戶外運動基地”等幾塊響噹噹的金字招牌,探索走出了一條貧困山區旅遊扶貧的新路子。

“全區近3萬農戶靠旅遊吃飯”

在昨日專題記者會上,重慶市人大代表、武隆區委書記何平介紹,近年來武隆堅持把旅遊作為主導産業和富民産業,圍繞“國際山地旅遊度假目的地、全國最美鄉村旅遊目的地、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國家旅遊扶貧示範區”目標,加快建設“國際知名旅遊勝地”,探索走出了一條貧困山區旅遊扶貧的新路子。

2016年,武隆接待遊客突破25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75億元,以旅遊為主導的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4.2%,全區近3萬農戶、7萬農民靠旅遊吃飯。

“把整個武隆作為一個大公園來規劃”

武隆在旅遊扶貧方面都有哪些舉措和經驗?何平稱,一方面武隆推動旅遊景區全域優化,把整個武隆作為一個大公園來規劃。同時武隆推進旅遊建設全域覆蓋,75個旅遊重點項目集中佈局三大戰場,提檔仙女山第一戰場,開闢白馬山第二戰場,夯實鄉村旅遊第三戰場,正在集中打造鄉村旅遊示範點50個,去年鄉村旅遊收入突破10億元。

何平表示,武隆還推動旅遊産業全域聯動,引進了一批旅遊重大項目,培育了一批旅遊農産品品牌,建成了度假區商貿綜合體和特色商業街,發展“十小”涉旅微企共5621家。

此外,武隆還推動旅遊成果全域共用,建成仙女山、白馬山片區2個旅遊扶貧示範廊道;引導高山移民發展農家樂2500余家,特色餐館、特産店、旅館及家庭公寓3000余家,引導景區貧困群眾發展特色小吃、農産品銷售、旅遊商品銷售等商業,景區及周邊2萬農民通過旅遊實現了直接或間接就業。

“提前一年完成脫貧摘帽任務”

通過明確時間表,出臺“1+11”總體方案,強力實施“十大攻堅行動”,加大資金投入、項目實施、産業發展、幹部幫扶力度,武隆提前一年完成脫貧摘帽任務。

經區級自查驗收、市級復核和第三方評估,武隆全區75個貧困村已達到整村脫貧標準;脫貧人口的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由建卡時的2215元增長到6842元,增幅達208.9%。力爭到2019年,除政策兜底的農村貧困人口外,原貧困村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區平均水準,全面消除絕對貧困。

“全力以赴補齊‘短板’”

在實踐中,有什麼好的措施防止返貧?

何平表示,脫貧不是終點,而是邁向全面小康的新起點,要讓武隆的脫貧群眾與全市全國人民同步實現全面小康,還需要全力以赴補齊“短板”。目前,武隆已經研究審議了《關於加快推進精準脫貧後續扶持工作的實施意見(2017-2020年)》,將從發展特色産業、完善基礎設施、強化公共服務、引導就業創業、加強義務教育、開展醫療救助、社會保障兜底等方面著力,全面消除絕對貧困,有效抑制相對貧困,確保“能脫貧、可持續、逐步能致富”。、

“農村的特殊困難人員的脫貧直接關係到全區扶貧攻堅奔小康的進程,也是我最上心、最牽掛的,針對農村特殊困難人員。”據何平介紹,目前,武隆仍然有1734戶、5111人沒有脫貧。為此,武隆提出“寧可少幹一個工程,也要擠出資金來保障這些困難群眾的生活”,全區實施了救助兜底全覆蓋政策,確保讓這部分特殊困難人員過上有尊嚴、有保障、有品質的生活。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